APP下载

创新体制 集聚人才

2012-09-26山晓峰有建树

湖北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寄宿制农村教师支教

◎/山晓峰 有建树

“升级”教师另谋高就本无可非议,而且可以激发更多教师“充电、升级”,但是教师的流动会造成区域间师资力量失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大量“升级”教师的另谋高就,导致部分学校优秀师资匮乏,人为地拉大了城乡教育差距。对于这种现象,不能因噎废食,害怕“枉为他人作嫁衣”而不为教师的“升级”提供条件,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寻找其“另谋高就”的原因,因势利导,把农村薄弱学校打造成“优秀教师”聚集的洼地,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引导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学校,逐步壮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升级”教师另谋高就的原因,可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看。一是“硬”条件差。农村薄弱学校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办公、交通、住房、医疗、子女就学、老人就医等条件与城区差距甚大。二是“软”环境差。工作量大(农村中小学一般都是寄宿制学校,早晚自习多);娱乐活动单调;信息闭塞,培训学习机会少;老教师多,创先争优氛围差,工作无激情;农村学生家长尊师重教氛围相对薄弱,教师个人成就感低。笔者原先工作的单位就是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学校,位于乡镇撤走后留下的一个小集市,离县城40余公里。垄断的私营客车每天仅发几班,日常菜价高于县城,医疗条件仅有几个私人小诊所,学校教师人均一间民房宿舍,大部分教师要承担早晚自习的学生辅导工作,工作量大,学校信息闭塞,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且多是“民转公”教师,职称已到“最高级”,别无追求,工作氛围差。近年来,先后有9名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到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任教。

针对这两方面的差距,可以“软硬兼施”,破解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失衡的难题。一是加大投入,让硬条件“硬”起来。进一步加大农村交通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事业,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进一步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尤其是教师宿舍楼、周转宿舍、办公楼等惠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办学条件的改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小集镇功能建设力度,完善集贸市场、医疗机构、文化阵地等必备生活条件,真正让教师能安居乐业。二是创新机制,让软环境“好”起来。拉大农村与城区教师绩效工资差距,实行山区偏远学校岗位津贴制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加大引进资教教师力度,充实到农村教学一线;制订优秀城区教师支教农村计划,设立支教基金,择优支教;在同等条件下,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评先表模、业务培训等方面向农村教师倾斜;设立在农村长期任教教师的特别津贴,鼓励教师终生从教,扎根农村。

猜你喜欢

寄宿制农村教师支教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初探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