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接领域的IGC分析
2012-09-26李颖慧
李颖慧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00052)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开始出现能源紧张、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等情况,这些因素无疑不利于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人力资源成本较低,所以东部地区可以把一些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实施,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河南省在区位、市场、资源、人力、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因此河南省有必要在这次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抓住机遇,承接一些东部地区的传统产业、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甚至新兴产业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但并不是所有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都适合河南,河南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来承接东部转移的产业,由此,有必要对河南和东部地区的产业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知己知彼,找出“十二五”期间适合河南承接的对接领域。
2 IGC(产业梯度系数)的基本含义及其测算方法
自20世纪中期以来,国家之间和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得到了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在这些理论成果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产业梯度的转移理论。所谓产业梯度转移就是指产业区域转移,其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一种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是在资源供给、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地区)的经济行为与过程[1]。这种转移可以分为国家和区域内两种类型的产业梯度转移。其中区域性的产业梯度转移主要包括外区域和本地域两种产业梯度转移过程。
目前,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研究主要是用产业梯度系数(IGC),该计算方法由戴宏伟(2003)提出,用区位商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乘积来衡量区域产业梯度水平,并称之为产业梯度系数(IGC),用公式表示为:
IGC=LQ*CPOR
其中:
通常情况下当LQ>1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LQ=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水平,并无明显的优势;LQ<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CPOR即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部门的产值同在此部门就业的劳动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1%的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或收入)比重。大致能客观地反映一个部门当年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第一产业CPOR<1,而第二、三产业CPOR>1。
3 IGC实证分析
3.1 计算
利用上述公式,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上海市统计年鉴》计算的产业梯度系数对比结果见表1。
3.2 结论
(1)不考虑数据误差,从表1的数据可以得到河南省分行业产业梯度系数。可以看出,河南省的IGC偏低,IGC>1的产业只有纺织业、,可见河南省存在很大的产业升级空间。由于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资源大省,所以河南省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适合承接东部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于引进此类产业,河南省要把握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千万不要先污染后治理,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宁肯不引进,也不要牺牲环境。对于现有的优势产业例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河南省在承接东部地区相对应的纺织业、食品加工业转移时,应注意多引进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品牌意识,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注意对这两个行业的精细化发展、品牌发展,不要成为东部地区的加工地,河南要借助产业转移的契机,使河南的纺织业、食品加工业在国内领先、创自己的品牌、多出名牌。
(2)从表1还看出,河南省产业梯度与沪苏浙产业梯度对比明显、互补性强。河南省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型行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行业。相比河南,沪苏浙的优势行业主要集中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沪苏浙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已经或正在成为弱势部门,正在向外转移,而这些产业中有些正是河南省需要大力发展的优势产业,河南省应抓住机会。
(3)为了进一步筛选出适合河南承接的产业,不考虑数据误差,我们对表1的数据进行如下处理:剔除河南省IGC<0.5的行业,将剩余的河南省行业分别与沪苏浙相对应的行业的IGC进行比较,如果河南省的IGC>沪苏浙IGC,就用▲表示;如果河南省的IGC<沪苏浙IGC,就用 表示;结果见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直观、形象的看到河南省和沪苏浙的产业差异。河南省得到3个▲的产业有: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食品加工业;河南省得到2个▲的产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上产业属于河南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河南应大胆承接,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东部地区应该将该地区的以上产业转移至河南,这样河南可以发挥产业优势。
对于河南得到3个或2个 的产业,理论上不具备比较优势,不应承接,但实际上,河南是具有后发优势的,建议东部地区舍得腾笼换鸟,将以上产业转至河南。例如河南是农业大省具备发展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皮毛、羽毛及其制造业的资源,但以上行业的IGC系数却不及沪苏浙高,这说明,河南省以上行业的产业层次低,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产业延伸度不够,产业附加值偏低,产业关联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没有进行深加工,产业链条不够长、不够精细,河南应借产业转移之机,促进以上产业的升级,发挥出农业强省、资源强省的优势。
4 “十二五”期间河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产业分析
国务院《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即: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河南省相继出台了《河南省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对河南省各类主导产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并确定了以下目标:一是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轻工产业、建材工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化工产业、有色金属产业、钢铁工业、纺织服装业);三是积极培育先导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四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外包业、现代物流业与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与研发服务、信息服务与软件业)(见表3)。
河南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商品基地和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河南省矿产资源丰富、农副产品供给充实,河南省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选择上,应依托优势资源,主要承接资源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发展下游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省内转移。但是在承接资源加工向产业转移时,要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考虑经济的长远发展,避免承接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资源消耗量极大的产业。
[1]蔡悦,等.关于外资在我国实施梯度转移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0,(1).
[2]薛贺香.河南省承接工业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J].特区经济,2011,(10).
[3]李慧,刘志迎,周彬.泛长三角区域产业差异及产业梯度系数比较分析[J].江淮论坛,2009,(6).
[4]魏趁.河南产业转移对接领域实证分析与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4).
[5]孟睿.河南省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
[6]任鸿博.承接产业转移与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苏州:苏州商学院硕士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