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视野下的高校校园环境论
2012-09-25张广舟陈宏华
张广舟 陈宏华
摘要:自1997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大学教育已迈出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急剧扩张,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校园环境建设,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意义深远。
关键词:高校;校园环境;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77-02
自1997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国大学的毛录取率已超24%。这表明,中国大学教育已迈出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这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内在要求,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然而,高校的大学生的数量的扩张,能否保证产品——“天之骄子”的质量的合格呢?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是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现实情况是什么样?现实情况是有一部分大学生未能做到,特别是在思想道德方面,让人们大为失望。君不见,一旦大学生出现问题,报纸、网络等媒体往往把它冠之头条新闻。因为它能吸引民众的眼球,新闻价值大,报道者的身价的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确实存在舆论的炒作。总的来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精神面貌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这一点始终没有改变。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国际形势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的阴谋始终未放弃,一刻不忘与我们争取接班人的斗争,企图从思想上西化当代青年、当代大学生。在国内,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一切以利益为中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和侵蚀着当代大学生。如果对此缺乏正确认识,放任自流,就可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向犯罪的歧途。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容忽视。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那么,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呢?建设的路径有许多,高校的校园环境不容忽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与大学校园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一、高校校园环境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而且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8岁左右,呈现出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的特点,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高等学校是专门从事培养高级人才和肩负科学研究的重要社会组织。高等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等学校人才济济,学子们来自五湖四海,校园里各种思想自由激荡,校园环境影响着每一位学子。高等学校的校园环境主要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制度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方面。中国大学基本采取寄宿制,大学生是在学校的集中管理下学习与生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始终受到大学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指校园内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楼、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园的绿化带等硬件设施和环境布置。这些硬件设施和环境布置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绿化带旁的“我很弱小,请足下留情”小告示牌,都会唤起同学们爱护花草,保护公共财物的社会公德意识。
校园的文化环境是学校环境的软件部分,具体包括校风、学风、教风和各种规章制度、文化氛围、文化活動等。其中,树立优良的校风是良好校园环境的核心内容。高等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的影响尤为明显。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国内一流的综合大学。清华一贯以科学严谨闻名于世,北京大学继承历史传统,以自由活泼,兼容并包著称。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我们很容易区分两校的学生。学校的文化环境是校园环境的灵魂,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校园人际环境是校园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的人际环境主要指全校的师生员工在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中形成的人际关系。校园的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样会产生重要影响,集中表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人际氛围对人的影响。
二、当前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存在的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合并浪潮的席卷,高校规模的急剧扩张,高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存在严重滞后性的特点,很多高校人满为患,非常拥挤,有不少学校忽视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也有的学校搞产业化教育,重视眼前利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总之,当前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有问题和不足。
1.校园的物质环境建设不到位。高校扩招后,部分高校忽视了硬件设施的建设,出现校内硬件资源的紧张,引起不少学生和家长的不满。例如,教室紧张,课桌破旧不堪,图书馆藏书太少,书太陈旧,宿舍拥挤不堪等等。高校出现了现有资源的有限性同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的矛盾。大学生是激情昂扬的群体,这些矛盾很容易激起学生的不满,这种不满若不加以很好的疏导,是非常危险的。
2.一部分高校的有些制度缺乏人文关怀。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在具体的管理制度应该彰显育人的理念。但是,有些高校的一些冰冷的缺乏人文关怀的制度,必将在大学生恩怨中抹下阴影,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国青年报》曾报道某大学为强迫学生缴学费,在学生毕业时扣留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结果该校部分毕业生因此而失去就业机会。还有的学校在学期考试时,采取不给予参加考试的办法,强迫学生缴纳学费。很显然这些缺乏人文关怀的制度和做法,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对学校的正面教育必然会产生抵触情绪。
3.高校的校园环境也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与真、善、美背道而驰的假、丑、恶现象。显然,这种现象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有些学校出现入学走后门,调专业、考试、入党、评优评先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在教科研方面,教师、学生论文造假、剽窃现象时有发生。在各种考试中,“枪手”屡见不鲜。2005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曾真实报道四、六级英语考试答案是如何交易、“枪手”是如何混进考场的。诸如此类现象不胜枚举,而这些丑恶的现象的出现和常态化,必将使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前功尽弃。
三、优化高校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优化校园物质环境。高校校园的物质环境是大学生生活的硬环境,是能够直接被感知的物质要素。校园的物质环境的优化主要是指建造宽敞明亮的教室、图书馆、宿舍等教学生活设施,并且使之布局合理,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和谐。同时,绿化校园,建造花园式学校,让学生呼吸到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获得美的享受。在优化校园物质环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做到爱校、荣校、护校。
2.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在这种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的培育中,要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内在的自觉的意识,这种优良作风一旦形成,必将会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校风是校园文化环境的本质表现,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形成的具有办学特色的、全局性的、稳定性的精神力量和行为作风,是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的集中表现。校风是学校环境中无形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良的校风一经形成,就会在学校构成良好教育的心理氛围和舆论环境,影响学校的教学与教育活动,约束师生员工的言论与行为,成为学校建立荣誉、维护学校利益的强大精神动力。校风的建设,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依靠师生员工的集体力量,协同努力,形成舆论与氛围,才能逐步形成。
3.建立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校的制度健全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就是应该由大家集体制定的和遵守的规则。大学的制度合理与否和有效与否,就看它是否以学生为本位,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各个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制度要以學生为本位,同时反映公平、公正精神,体现民主。例如,学校的“三好学生制度”、“奖学金制度”、“评优制度”,一定要做到奖励先进,激发后进的导向作用,切不可使之走向反面。再说学费拖欠问题,对于拖欠学费的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确实缴纳不起学费的学生,学校应该给予减免,同时给予公示,让大家监督,另外学校要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树立学生的自立意识。在这些制度中贯彻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在心底里感受温暖,其思想和行为必然体现出善,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4.优化校园的人际环境。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培育是在教职员工与学生的人际关系中发生的。校园环境的优化主要是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教书育人,主要指师生之间要确立双向互动的关系,教师以身示范、表率,以自己的人格、言行影响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管理育人,主要指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有很好的定位,明确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行政管理部门应摒弃官僚主义作风,倡导民主型、服务型的公共管理。服务育人,主要指学校的后勤部门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确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学校的食堂、公寓等各种服务于学生的场所,都要体现服务育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