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下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探析
2012-09-25陈庆林
陈庆林
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的重要发展目标。建立和谐秩序,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控制模式。建立完善的社会控制机制,是当前中国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应着重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国特有国情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和谐;礼法;制度;中国;社会控制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31-02
一、乡土中国解读
俗语说“乡情浓浓,离土不离乡”,中国人对家乡独具特别而浓厚的情谊,漫长的农耕文明,封建文化传统的束缚,使中国社会呈现别样的乡土气息。土地与农业构成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长久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们是很少发生流动的,生于斯,死于斯,以农为生的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世代格局不变,终老还乡是最终的归属。即使随着工业文明的开启,中国逐步踏入城市化的步伐,但几千年下来形成的文化传统还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
乡土社会下,人们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简单重复的农耕活动不需要复杂的分工与合作,生活的隔离,使人与人之间更多是小圈子内的亲密和融合,生活在熟人社会中的人们必须靠信任来维持生活交往,人们之间讲究的是人情,家庭、宗族、村落联结的血缘和地缘是形成社会结构的基石,自古以来,中国呈现从小家到大家的家国一体的形态。维系社会正常运转主要的是如下因素:
1.道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意为风俗和习惯。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在中国乡土社会中道德注重孝、悌、忠、义等品德,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纲常伦理,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
2.家族。没有西方的宗教规范,家为单位,组成中国社会的基石,以家的管理和控制模式构成社会的结构,家有家规,家长、族长的领导具有统治性的作用。与此类似,相关的单位组织体都有用家庭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特征,比如讲究论资排辈,讲究老大的权威,讲究群体关系,这是家理念的泛化。
3.礼治秩序。乡土社会秩序维持是靠“礼治”实现的。礼是指合乎人际交往的秩序和规则,它来自于民间的长久发展和演变,是和血缘相联系的日常生活规范,礼和法在生活之中同时起作用。礼强调等级秩序和日常生活形成的传统,在国家,君主通过举行仪式,为百姓做出标榜以示天下,由上及下的教化百姓,用传统道德的威慑和宗教式崇拜力量来统治百姓。
4.无为政治。中国自古是古老的农业国,其社会分散归并为一家一户,经济发展虚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中国社会逐渐承认了一种趋于稳定的无为政治。强调政府管的要少,要对臣民有仁爱之心,对百姓实行仁政,靠民间良好的礼治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无为”亦所谓求稳,人生老病死求的是颐养天年。
5.血缘和地缘。 血缘的意思是任何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地缘是血缘不分离的,是由血缘演化而来。在乡土中国,以血缘来维系社会的运转,形成裙带关系,属人情社会。
二、鄉土下中国社会的控制特点
社会控制是指整个社会、或社会中的群体、组织对其成员行为的指导、约束或制裁,也指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社会控制中,人们依靠社会力量,通过各种途径、各种形式、各种方法,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施加影响,协调社会运行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控制他们的运行,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尽量使各社会运行系统同步运行,以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指社会或社会组织对偏离和违背社会规范的犯罪行为及越轨行为所采取的各种防范、纠正和惩罚措施。社会控制通过舆论、法律制度、社会心理暗示、宗教、个人信仰、个人理想、礼仪、艺术乃至社会评价等社会控制的手段,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中国特有的地域风情决定了中国乡土社会社会控制的特色与众不同:
1.多习俗道德控制和少宗教控制。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习俗对人们的行为有指导和约束作用,违背习俗的人常常会受到周围人的嘲笑、攻击和孤立。道德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进行评价。道德行为会受到社会赞扬,不道德行为则会受到社会的谴责,使行为者在思想上、心理上感受到压力。道德对人的行为是有明显的指导意义,中国历来强调民间的自治和人的道德的修为,人的行为会受到大众舆论的约束,所以风俗和道德的社会控制力量起主导作用。
宗教是一种和神或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常常是通过一套信条和仪式,使人们确立人生的一些基本价值和信念,在人的心灵深处,通过控制人的良心来控制、调节人的行为,培养人的善德品质,如施善、仁爱、怜悯、诚实、公平、正义、献身等。中国重视礼治,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很小的作用。
2.多人治少法治。人治就是个人或少数人因缘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它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道德发展,“人治”是一种贤人政治,道德高尚的圣贤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为政在人,主张君主以身作则,施德行仁,并尚贤使能,任用得力官吏推行礼治。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强调“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在乡土社会中,往往强调人的权威,强调人的道德作用,忽视法治的作用。
三、乡土社会下中国社会控制的目标和手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当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建立和谐社会应是当前的重要目标。维护社会安全,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条件。
社会控制的手段方法是指保证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总称。它是国家政权机关,凭借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暴力机构,通过行政系统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控制。社会舆论也是实行社会控制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
当前中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社会不公平、机会不均等,收人差距扩大等。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的无组织化或无序、失范状态。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谋取个人和小团体非法利益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所以,社会控制任务繁重,必须利用道德、法制、舆论等各种手段综合控制,要积极吸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强调社会内在自为发展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