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健全群众工作机制的思考
2012-09-25雷玉林李德良
雷玉林 李德良
摘要: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需要把握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健全群众工作机制,以提高群众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群众工作;机制;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26-02
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为了确保党的事业的顺利推进,必须进一步健全群众工作机制。
一、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与群众工作的要求不适应。有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不愿意或者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有的还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软弱涣散等突出问题。
2.方式方法与群众工作的要求不适应。当前党的群众工作的职责任务、种类、原因,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还相对滞后。
3.制度、体制和机制与群众工作的要求不适应。民意表达还不够顺畅,民主监督的作用还不够充分,干部管理还不够科学,矛盾、利益调解还不够高效,群众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和顺畅。
4.新情况新特点给群众工作带来新的挑战。社会阶层分化,各阶层间利益矛盾突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弱势群体和三农问题突出,人口流动频繁,群体组合多变,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显著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极为激烈,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等等,增大了群众工作的难度。
5.个别党员干部漠视群众利益造成突出矛盾。有的对群众态度不够端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损害甚至侵占群众利益;有的不能公平公正处理问题;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健全群众工作机制的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宗旨。建立高效的群众工作机制,要把服务人民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也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更好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带领群众不断前进。
系统规范,科学高效。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依据党章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现行党内规章制度,与各级党委、政府的体制、机制相适应,做到相互衔接、系统配套,形成有机整体,尽可能做到明确具体,简便易行,务实管用。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载体时,既要抓住共性问题,又要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的岗位、工作实际,找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党员的作用。
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既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制度法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又要善于借鉴我党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确保机制建设的科学高效。
三、着力完善制度,健全群众工作机制
健全群众意愿反映机制。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根据工作分工与县(市)区、街道、乡镇、村(居)、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建立一个或几个工作联系点,相对固定,定期走访。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设立公开接访日,公开电话、意见箱和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落实公开接访责任制,完善督办机制。建立机关党员干部基层锻炼制度,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支持机关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建立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广泛开展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困难村(居)民、困难职工活动,明确包挂对象、帮扶时限和重点,落实经常性走访,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重视均衡各方面利益,坚持公平正义、合理有序,切实把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政策关口。要高度重视群众的具体利益,维护群众个体正当利益,帮助群众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尽力协调和化解利益矛盾,依法行事,遵循维护大多数人利益的准则,并关注弱势群体,基层党组织难于把握驾驭各种利益矛盾时,上级组织应当给予及时有力的具体指导。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主要以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待群众,化解冲突,解决问题;对因官僚主义、徇私枉法造成群体性事件、带来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政策调控、优化资源配置,逐步解決困难群众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遇到的现实难题,加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等的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大力加强新型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其团结群众、主张权利、承担责任、提供服务的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就业信息提供服务,解决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难等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加快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众专项救助机制,建立帮扶救助统计、调度、督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发展慈善事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解难等救助工作。
建立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建立党支部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向群众通报制度。支部定期召开群众座谈会,或采取个别访问的形式,听取党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重大事项及时向群众通报、宣传、教育,接受群众的评价和监督。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工作责任制。党支部根据每个党员的活动能力、专业特长和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组织决定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联系群众或群众家庭进行帮扶。党支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考评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对联系群众不到位的提出批评和整改要求,对成绩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奖励。
建立完善群众工作领导机制。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目标的重要考核指标。成立群众工作常设机构,总体把握本地区本单位开展群众工作的规划、方案、措施,统筹协调与各项工作的有机衔接,调度有关具体工作,组织督查、总结、考核和典型推广。要强化对各单位、部门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开展群众工作的调度和考核。定期组织广泛的民意调查,排定并向社会承诺服务群众的若干实事,量化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单位和部门,确保时间进度和实际效果。不断加大对服务群众的投入,要通过设立社会救助基金,建立相应的筹资、申报、审批等制度,实现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要积极开展各种党内互助活动、组织共建活动,对居民社区、村级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给予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建立完善群众工作决策机制,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要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的“五项原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健全基层组织巩固发展机制。基层组织的巩固发展是加强群众工作的关键环节。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选派那些年轻有为、思想过硬、作风踏实、素质较高的人员担任支部书记,上级部门要支持、信任基层组织班子成员的工作,关心其成长进步。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各种学习和教育,增强党性观念,践行党的宗旨,认真履行权利、义务,组织好党员民主评议,表彰优秀党员,处理不合格党员。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等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覆盖面。
健全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机制。加强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群众,使群众理解并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群众明辨是非,具有正确的价值追求。深入开展科技、文体、法律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提升文明社区创建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从尊重、理解和关心人出发,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沟通,使群众自觉地支持改革、支持建设。完善心理疏导机制,把弘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心理疏导的科学化水平。
健全群众工作评价机制。要区分评价的层次,主要包括对党的整体、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党员的群众工作质量和能力的评价。要制定评价的原则和标准,应把群众满意、党群关系密切、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等作为主要标准。要扩大群众工作绩效评价的主体,最重要的是要把群众工作的对象纳入评估主体范畴,把整体性群众工作和各项具体工作交由人民群众评判。同时,还要发挥媒体、非政府研究机构等组织的评价作用。要增强评价指标的针对性,既充分考虑“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又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的不同职责,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检查和评价结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的内容,对联系群众好、群众公认的干部,在提拔重用上给予优先考虑;对联系群众工作不到位或群众意见较大的干部给予通报批评直至采取组织处理。通过奖优罚劣,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郑向阳.党的群众工作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8,(13).
[2]張怀海.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3]吴辉.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任务和挑战[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6,(5).
[4]钟立功.以党群关系的新视角看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J].理论月刊,2008,(2).
[5]沈谦芳.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党史研究及教学,2008,(2).[责任编辑 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