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2-09-25巴承朱永法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5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浙江省现状分析

巴承 朱永法

摘要:分析了浙江竹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其发展优势,剖析当今竹产业主要存在竹林结构不合理、竹资源的科技推广存在断层现象、企业规模小、竹资源市场有待开发和拓宽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针对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竹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浙江省

中图分类号:F2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175-04

日益增加的各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地球处于超负荷状态。当前保护地球、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履行的责任。低碳经济是低成本的生活理念,是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是无污染的生活消费。在陆地森林系统中竹子资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分布广、速生丰产、再生能力强,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已成为世界森林资源的组成部分,在低碳经济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也正因为竹子的作用以及当今的环境变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研究竹产业。“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全国1/6的竹林面积,其竹业产值与出口额均占全国总的四成,可见浙江竹产业在全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浙江竹产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谋划新思路,提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势在必行。

一、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历程

1.竹产业初创阶段。在1995年以前浙江竹产品的品种单一,大部分是低端手工编织,仅局限于传统的加工,以初级产品为主,行业的规模较小,产量也较低。在这一阶段,一些地区的林科所、林业院校对经济竹种引种栽培,在指导生产上作出了大量贡献。在针对当前粗放的竹林经营以及单位面积产量较低的现状上提出了主攻方向,要求巩固好一类竹林,提高二等竹林,積极垦复三类竹林,大力挖潜,增进效益[2]。

2.竹产业发展阶段。1995—2006年,浙江省竹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在这一阶段的初期,浙江省采取了引进外商办厂的理念,并以股份制形式进行运作,此时加工产品种类得到丰富,从最初的鲜笋加工、竹签、竹筷等发展到竹地板、竹工艺、竹编成品。这之后,竹行业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企业通过自己的探索掌握了竹类加工的核心技术,甚至在原有基础上研发出新的产品。竹纤维、竹木复合地板、竹叶黄酮、竹醋液等高新技术产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3.竹产业战略转型阶段。2007年至今,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导致该产业战略必须改变。浙江省立足充分挖掘产业的特色,多方实践,多措并举,积极探索适应该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道路。此时一场以“调结构,结能源,减排放,促发展”为总体目标的战略全面铺开。据测算,从2007—2009年单安吉竹业园区的竹产业工业增加值就分别为9850万元、15 000万元、25 000万元,其年增长率分别为28%、52%、67%,增长显著;竹子的单位产出率从2007—2009年分别产出9.07万元/hm2、10.53万元/hm2、11.67万元/hm2;创新技术改革投入逐渐增加,从2007—2009年分别为245万元、370万元、580万元。

(二)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其陆域面积有10.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经济林、竹林资源丰富,毛竹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竹林有74.75万hm2,占森林面积的13.5%,年产商品竹占全国的1/5。浙江省是竹业生产、加工以及贸易的大省,近几年来,浙江全省上下高度重视竹产业的发展,建基地、扶龙头、促加工、拓市场,竹林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竹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3]。

竹产业作为浙江省林业的主导产业,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持续快速发展。栽培面积稳中有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竹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浙江省栽培加工历史悠久,竹林面积占全国总量的1/6,据2009年统计,全省竹林面积83.34万hm2,其中:毛竹林71.6万hm2,占85.91%;杂竹林11.74万hm2,占14.09%。毛竹总株数202 331万株,其中:成片林分毛竹190 498万株,散生毛竹11 833万株[4]。毛竹每公顷立竹量2 661株,当年生新竹占毛竹总株数的18.0%[4]。2011年全省竹业总产值280亿元,约占全国的四成份额。到去年为止全省竹类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 000余家,其中竹材加工企业有5 000余家,竹笋加工企业400多家[5]。年产值亿元以上的10多家,5 000万元以上30多家。

二、浙江省竹产业发展优势

(一)气候地理优势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显著,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5℃~18℃,全省年平均降雨量在980mm~2 0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10℃~2 100℃。地形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的70.4%,平原面积仅占23.2%。良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为竹子的生长提供的优沃的条件,这也使得浙江省成为中国竹子适生的中心区之一。

(二)市场区位优势

全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市场繁荣,笋竹需求量大,产业信息灵通,发展竹浆造纸、竹材人造板、竹类食品等高中低档竹类产品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

(三)经营和市场营销基础好

一是竹业经营历史比较悠久,知名度高,传统竹产品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二是广大山区群众经营积极性高,有专业经营传统和实践经验;三是竹资源丰富,经营面积集中,高产优质品种多,便于集约经营;四是发展竹商品有节约成本优势,其区位优越,运输里程短,交通便利;五是技术力量强,科研起步较早,成果相对较多,推广面广;六是经营加工、销售市场广阔,投资环境好,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四)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竹产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竹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条件。对以竹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浙江而言,其对该产业给与了足够的重视。省政府将竹产业列为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竹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扶持竹产业的政策。此外,在重点线选择竹产业聚积、基础良好和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建设一批规模经营的竹子现代示范区,实施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并且鼓励开发新产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举办投资、技术、贸易项目签约仪式及高峰论坛等,以增强浙江竹产品的辐射力,拓展市场空间。

三、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竹林结构不合理。据2010统计毛竹总株数202 331万株,其中:成片林分毛竹190 498万株,可见竹林结构并不合理,留着的竹子各阶段的比例明显不当,竹林老化程度严重。在竹材采伐上,处于无序状态。除了在发笋期不进行采伐外,其他时期没有采伐限制。在采伐对象上,不论是几度竹,只要有经济效益,就予以采伐,这严重影响了合理的竹林结构的形成,影响了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2.竹资源的科技推广存在断层现象。近年来浙江省积极响应国家出台的竹产业发展的政策,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竹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较先进的科技,可整体上收效不明显,综合效果较差。浙江竹子以毛竹为主,在竹子新产品的引进上,问题较大。以麻竹为例,麻竹是中国南方栽培最广的竹种,其观赏价值也高,但在普及上不及毛竹。在一些竹子基地的建设上投入与收效不成比例,甚至收效甚微。

3.企业规模小,缺乏竞争力。浙江省竹产业企业规模整体上较小,经营和营销能力都比较低下,产品质量较不稳定,且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导致企业竞争力缺乏。企业设备和技术大多较陈旧,严重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达不到国家标准,更谈不上产品的品牌建设,这严重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出口。大多数竹类加工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对产品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不予重视,盲目生产产品,导致产品雷同度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竹资源市场有待开发和拓宽。由于对竹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时间较短,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往往拘泥于经营习惯和消费习惯,仅仅认同和偏好传统竹制品或竹资源的传统用途,例如传统竹工艺品以及在建筑中使用的竹脚手架等,而对新开发的竹产品不了解或不认同[6]。在国外市场上,竹产品出口往往依赖于某一个国家或市场,而且产品结构单一,其中竹编制品在出口的竹加工产品中占了绝大比例。

(二)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思想观念陈旧。采伐以及竹林结构的不合理使得竹林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持续,这些问题主要受竹农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竹农没有科学管理竹林的意识,对竹林的经营没有分类。在竹林的采伐中,大多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没有从长远来考虑问题。此外思想也过于保守,对竹林培育新技术的引进处于观望态度,顾虑重重。这些陈旧的思想在竹类加工企业中也存在着,很多企业故步自封,盲目相信过去的经验,对新的知识、观念不予学习,遇到困难就想绕着走,导致企业错失发展机遇。

2.生产技术工艺落后。无论是浙江还是全国都存在着原料资源短缺、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以及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效率不高、核心技术较少等问题。许多笋竹加工企业往往采用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生产技术工艺低,大部分只能进行简单加工,产品雷同,技术含量低,质量参差不齐,质量不稳定,造成竹加工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和竹资源的严重浪费[7]。据了解,目前,竹材利用率在30%~60%之间。虽然近年来竹加工企业正逐渐摆脱家庭作坊式生产,但目前的企业规模难以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3.企业人才的制约。竹产业市场上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没有统一的品牌,其主要原因是受企业人才的制约。浙江省竹类加工企业有95%是民营企业,决定了其在資本原始积累时期采用个体业主制、家族制和合伙管理式的必然性和合理性[8]。其发展历程较短,规模较小,高素质人才缺乏。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9]。用人观念的陈旧以及对人才投入的成本,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人才严重缺乏,也影响着企业模式的选择与发展方向。

4.竹产业发展体制和政策滞后。在目前各地发展竹产业的政策中,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是比较常用的手段,然而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和各相关利益主体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基地建设是政府的事情,政府是竹林资源的经营和投入主体,而对竹林和林地拥有法定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农户却被排除在外或被动参与,农户林地产权在某种意义上受到侵犯,农民缺少参与的主动性,导致基地建设投资大,但实际效果不明显。此外,科技推广在很多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农户的实际问题和他们的具体需要,致使科技推广在农户与科技推广人员之间存在断层现象。

四、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观念直接关系着竹产业的走向,无论是竹农还是企业的领导者都应该注重思想的解放。竹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该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多关注竹农的需求,抓好生产典型示范,用事实来说明新技术的好处。竹农也要注重新技术的学习,经营观念的转变,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到科学管理,进而转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竹类企业的领导者在企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解放思想首要抓的就是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企业的领导者要注重新知识的学习,经营观念和用人观念的改变。管理须博采众长,既要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的经验,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到科学整合,进而形成适用于自己的管理模式。市场对企业而言是生命,企业管理者应该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解放营销观念,做好市场开拓工作。此外,在面对机遇时,要迎面而上,对创造性和突破性的举措要给与采纳。

(二)强化技术支撑,推进科技兴竹产业

竹子产业化,科技是动力。要提高竹子产业化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经营者的科技素质和科技含量。

1.推进科技兴竹资源。一是抓好科技方面的培训,掌握竹林的培育技术;二是抓好典型示范,通过示范点、示范片建设,用客观事实教育群众,让广大群众跟着学、跟着做。各地方要在现有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抓好高产高效示范基地,达到辐射作用;三是规范竹林的培育技术,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和先进技术,将技术组装配套,形成模式;四是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努力开拓新产品,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创立名牌精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2.推进科技兴竹类加工企业。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性作用,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成败,没有创新,企业就难以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竹类加工企业应该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提高技术的创新能力,此外还应明晰产权,尤其是国有企业,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成面向行业的技术开发基地,提高该行业的技术能力和水平。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与高等院校、科技院所以及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科技成果,将其转化为自己能用的资源,促进科技创新。

(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树立人才第一观念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中国林业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不高,企业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可支配资源。因此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素质。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的管理层定期去培训、去充电接受再教育,提升管理者素质;二是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三是在明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选人与用人机制;四是给员工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从整体上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制度,真正做到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留住有用人才,从而提高企业发展的整体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核心能力建设

在核心优势建设上,竹类加工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立足服务、质量、成本等方面全面研究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设计与研发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品,培育核心业务的差异化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浙江竹类加工企业资金实力较弱,要实现自行研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政府在企业的自行研发上给予资金、技术上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产品的创新。此外,还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创新企业不能盈利,反而仿冒品可以大行其道的难题。

(五)实行集团化经营,壮大龙头企业

目前竹类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政府部门应该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积极的引导产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重点扶持能够引领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效应,促进区域和行业的发展壮大。结合浙江省竹资源分布的特点,立足产业集群的实际,着力培育一批“小而强、小而精、小而特”的中小企业和半成品加工企业。促进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相互合作,加强配套,实行集团化经营,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通过集团化經营,壮大龙头企业,逐步达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开拓市场”的目标,确保竹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六)规范产品准入制度,拓宽竹资源市场

粗制滥造的产品,不仅会降低竹材产品总的档次和水平,还会造成产品市场的无序竞争,更重要的是会对竹资源严重浪费。生产高质量的竹材产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可以大大减少竹材原料的消耗。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对竹类加工产品市场施行准入制度。对那些依靠原料高消耗、高投入、粗制滥造的劣质产品不予其进入市场,促使企业进行设备的更新和工艺技术的改造。此外拓展市场,搞活笋竹产品的流通,这是竹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生产者与加工者获益的最终体现。充分发挥竹产业协会、笋竹专业合作社以及民间组织的作用,引导毛竹种植大户和笋竹产品营销专业人员,在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窗口,与当地市场联系,实行联合经营,提高竹制品和竹笋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上网发布竹制品和竹笋的信息,实现网上交易,拓展市场空间,促进产品销售。

(七)立足利益相关者制定和实施政策

发展竹产业依靠的是成千上万的农户和竹加工及销售企业,正是竹资源经营的分散性和复杂性要求竹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考虑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差异,重视和激励他们的主动精神,充分考虑农户的实际问题和他们的具体需要,通过宣传培训、典型示范以及现场指导等,在政府与竹资源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信任、顺畅的相互关系,逐渐引导他们自愿参与和积极合作。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浙江省现状分析
欢天喜地过大年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