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岭天蚕生态气候适应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2012-09-25陈标新唐曼琳刘卫平曹成书吴重池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15期
关键词:天蚕催青栎树

陈标新,唐曼琳,刘卫平,曹成书,吴重池

(1.娄底市委农村工作部,湖南 娄底 417000;2.湖南南岭天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1;3.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天蚕(Antheraea yamamai)为珍贵的绢丝昆虫。其茧呈椭圆形,有翡翠绿、浅绿、金黄等色,天蚕丝长约600 m,纤度5~6 旦,强力(31.2 cN/tex)和伸长率(400%)分别为桑蚕丝的2.5 倍和1.5 倍,经缫制后能保持其固有的天然绿色,且丝质膨松、柔软性好,吸汗传湿性和耐酸性优于桑蚕丝,可以织成高雅、华贵、舒适的超级衣料,被喻为天然蚕丝中的“钻石”[1]。天蚕丝素和丝胶均由近20 种氨基酸组成,天蚕丝素膜降解后易被人体吸收,是迄今人类最理想的人造皮肤的材料;天蚕丝线手术缝合线,人体吸收快,疗效好,价廉物美;天蚕蛹营养丰富,蛋白质占干重的50%左右,从天蚕蛹中提取的抗菌肽对肿瘤病人有显著疗效。

天蚕属变温动物,其新陈代谢受外界温度升降影响较大。在亚热带地区,气温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及昼夜变化规律,这种有节奏的变动与天蚕生长发育及生存有密切的关系。南岭天蚕以栎树叶为食,每条蚕一生仅食50 g 栎树叶,栎林可饲养天蚕5 000 条/667m2,收入可观。因地制宜发展天蚕养饲业,可以让农民增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试验对南岭天蚕生态气候适应性以及人工养殖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为指导南岭天蚕养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研究内容

按气象观测规范进行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基本气象要素及天气灾害现象观测。同时进行与天蚕养殖及天蚕生长发育状况的平行观测,以及栎树生长发育、天蚕病虫害与天敌危害及栎树天蚕养殖密度等观测研究。

1.2 试验方法

在海拔300、400、500、600、700、800、900 m 等7个不同高度上建立气象天蚕养饲基地。在不同海拔高度上进行天蚕与气象要素平行观测试验研究,用数理统计方法找出天蚕生育的气象指标。采取定点试验与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蚕饲养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1.1 温度对天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与天蚕的生长发育速度有密切关系。蚕体代谢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弱。天蚕幼虫饲养在适温环境中,食欲旺盛、体质强壮、生命力强、茧质优良;饲养在偏低或偏高温度环境中,则生命力减弱、易发生病害、死亡率高。据试验,天蚕在5℃气温条件下饲育,1 龄就死亡。在30℃条件下饲育,仅有极少数蚕结茧,其蛹也在羽化前死亡。可见5℃和30℃分别是天蚕幼虫生活的最低和最高界限温度。在24.5~26℃气温下饲养,全龄经过43.4~37.5 d,死亡率为20%~26%;在28℃下饲养,全龄经过34 d,死亡率60%;在13.5℃下饲养,全龄经过112日,死亡率70%;在17~22℃下饲养,全龄经过71.2~47.3 d,死亡率4%~10%。由此可见,17~22℃是天蚕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

不同龄期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当平均温度高于22℃时,死亡率以3、4 龄最高,5 龄显著降低,当温度低于22℃时,1、4、5 龄期死亡较高,由此可见,1 龄及5 龄不耐低温,2 龄、3 龄对较高温度的适应性较强,4 龄对偏高或偏低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天蚕幼虫的适温和生育温度为平均温度在22~25℃时,产量高、茧质好;当温度高于28℃时,天蚕多不食叶,到处爬行;低于20℃时,收茧结茧率低。环境温度超过30℃时,天蚕生长发育异常,死亡率高,原因是高温使蚕体原生质变性或代谢酶系统被破坏。卵期、小蚕期遇到高温,常引起大蚕期发生脓病;蛹期高温,会引起蛾羽化不齐,卷翅娥的发生和产卵数减少等。

2.1.2 湿度、光照对天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空气过干燥(相对湿度小于50%)或过潮湿(相对湿度大于90%)对天蚕生育不利。天蚕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降水量、光照对天蚕生存也有影响。在极干旱年降水量很少、相对湿度小于50%的地区,以及年降水量大、常发生暴风骤雨的地方天蚕均难以生存。阳光适量有利于天蚕生育,遇阴雨寡照低温,天蚕抵抗力差,且容易感染病害。

2.2 南岭天蚕饲养技术

2.2.1 食料准备 天蚕食料为白栎叶与麻栎叶,各期蚕取食量的比例大约如下表1。从表1 中可知,天蚕取食规律是:在1、2、3 龄取食量相对较少,4龄期明显上升,5 龄期结茧前4~6 d,大蚕取食最快、最多,称为暴食期。天蚕在每次蜕皮前后,取食很少。

表1 天蚕各龄期蚕的取食量比例

2.2.2 催青和收蚁 (1)蚕卵消毒。除去卵面的胶质物,在蚕卵出库的当天,放入3%的漂白粉(用18~20℃的温水溶解),并轻轻揉搓洗掉卵表面的胶状物,消毒30 min(从放入种卵算起),然后用清水脱药,放置催青室内阴干。(2)蚕卵催青。将解除滞育后的蚕卵,放在适宜于胚胎发育的环境中,使蚕卵在预定时间内孵化。首先,将天蚕卵转置在自然室温中保护24 h。翌日早上再放入消过毒的蚕室中,薄摊在卵盘里进行催青。催青温度由18℃逐步上升,每天升2℃,直到24~26℃。每天定时将盘里的卵粒轻轻翻动。湿度控制在70%~85%;催青室窗户用黑色窗帘遮光。(3)收蚁。在出蚕前一天晚上,将蚕卵分装进蚕袋(40 cm×30 cm),按照每袋2 g左右,称出蚕卵的重量,进行分装。袋内要直立放置栎树芽2~3 枝,然后将食品袋(穿小孔透气)吊挂在绳子上。翌日早上,出壳的蚁蚕自行上芽取食。当天上午或下午再取新蚕袋,把未孵化的蚕卵倒入新袋,放置新栎芽,仍挂在绳上。如此反复进行,大约4~5 d,收蚁基本结束。

2.2.3 室内饲育 (1)采用塑料薄膜饲育。可在茧床等养蚕用具内铺塑料薄膜,出蚕时可引枝集蚁蚕,然后用芽叶饲育,给叶后再覆盖薄膜,并将薄膜四边严密折叠好,以防蚁蚕外爬。以后每日给叶2次,每次换叶前30 min 左右揭开薄膜并匀蚕;给叶时将新鲜栎枝剪成长20~30 cm 呈“井”字形放入蚕座。给叶后覆盖薄膜,雨天待湿叶晾干时再盖。室内饲育应掌握蚕座面积并及时扩座。天蚕小蚕饲育温度以21~24 ℃为宜。蚕眠时应揭开塑料薄膜进行排湿。(2)小蚕的袋养方法。由于一龄蚕野性强,易爬散,体质弱,自然损失严重,最好在室内吊袋饲养。袋子用牙签打小孔,以利于小蚕呼吸。养蚕室必须消毒,拉好塑料绳;收蚁后把袋挂在绳上。每袋装蚁蚕30~50 条,养殖密度450 条/m2左右,袋养时间约4~8 d。(3)换叶技术。蚁蚕在收蚁后第二天7 点左右开始换叶,一天一次即可。1~2 龄蚕必须用嫩栎枝芽饲喂。每根芽枝不少于10 片,晾干剪去病虫害叶子和过长的枝条,保留嫩芽端长10~15 cm。小心打开袋口,将前一天袋里的蚕倒在换叶盘内,把新枝直立于袋中,把附在残枝上的蚕带枝剪下,轻放于新枝上,封口挂好,然后清除原袋中的残枝叶和蚕粪,蚕室每天通风换气3 次,1~3 龄蚕一般要求在室内科学饲养,精心照料。(4)小蚕期采叶要求。选择1~2年生栎树嫩绿枝芽,将清晨采回的栎树枝叶条剪取长度约为20~30 cm 的枝叶。

2.2.4 大蚕的大棚养殖 采用网罩林养饲养3~5龄大蚕,可因地制宜搭建遮雨大棚,周围挂密度为8 目左右的尼龙网防鸟类、飞虫等天敌。棚内可放置养殖架,用塑料瓶等容器装水,或者用小桶等装湿沙,采集带栎叶的小枝,插枝供食。也可以事先栽种矮化、密植的栎树,饲养期到来前再搭设大棚。

(1)林养场的准备。林养场的准备分三步进行:首先是选好场址。选择成片集中、树龄适中、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的栎林为林养场。其次是清理场地。清理场内大的砾石,砍掉杂树,挖走残留树墩和灌木;清除鼠洞、蚁窝、黄蜂巢等。无法砍去杂树的林地,必须清理杂树上的鸟巢及病虫害。第三是栎林的整理。根据地形,每隔30 m 左右开出隔离带,每隔3 m 左右开出工作通道。林养场周围留出隔离带。栎树林按400 株/667m2算,可养天蚕4 000条/667m2左右。

(2)架设网罩。在饲养林地上空及四周搭设防天敌的尼龙网罩或绿化用遮荫罩。网罩距离栎树树冠及树株45~50 cm,可防止天蚕被鸟捉食。

(3)营茧和收茧。营茧是天蚕吐丝做茧。营茧和收茧是养蚕进入了收获季节。天然营茧前的表现特征:取食快而多,粪便呈黑色,圆柱形,3 节6 棱。吐丝营茧前排的是湿粪(即排污)。排完污粪后的蚕称为熟蚕。熟蚕附于树叶上,开始吐丝结茧。大约经过2~3 d 丝即吐完,蚕茧开始变硬,熟蚕化蛹于其中。化蛹的5~6 d 期间,不能移动蚕茧,以避免蚕蛹受伤变成烂脓茧,影响丝的质量和蚕农的收益。

收茧:天蚕结茧后,一般要经过6~7 d,待茧壁变硬后才可以与栎树枝叶一并剪下,茧湿时,不能收茧。按5~10 个茧连着枝叶捆好,挂于通风良好处。

3 小 结

(1)天蚕养饲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影响天蚕生长发育的气象因子有温度、湿度、光照、风、降水等要素[2-3],尤以温度影响最大。据试验研究,天蚕生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7.0~25.0℃,最适宜温度为22℃,适宜相对湿度60%~70%。高于28℃,相对湿度小于50%,天蚕不食叶,并到处爬行;低于15.0℃,天蚕正常生育受抑制,死亡率达70%。大风、暴雨、低温、晚霜冻和冰雹是对天蚕危害极大的灾害。

(2)娄底市在海拔高度300~900 m,4~6月平均温度20~25℃之间有栎树资源的地方,均可养饲天蚕,最适宜区间为海拔500~800 m 之间。

(3)天蚕养饲的主要关键技术是:3月底4月初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初日后,山上栎树萌动开苞时天蚕即孵化;小蚕(1~3 龄)采取人工增温至24~26℃室内养饲;大蚕(4~5 龄)以野外大棚或网罩林养为佳。

[1]秦 利.中国柞蚕学[M].香港: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

[2]马大维,侯印刚,任淑文,等.南岭天蚕种卵耐寒性与孵化率的研究[J].特产研究,2011,33(3):13-15.

[3]杨立军,范 娟,侯印刚,等.南岭天蚕种卵保护温度与孵化率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305-306.

猜你喜欢

天蚕催青栎树
栎树沧桑
山西省栎树资源及园林应用
昆虫抗菌肽天蚕素的研究进展
浅析昆虫与栎树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栎林更新的影响
不同催青条件对两广二号原原种产卵成绩的影响
尖嘴鼠追来了
桑蚕种催青中死卵的发生与防治
黑龙江省野生天蚕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
天蚕品种驯化与应用研究
不同种栎树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影响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