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野生天蚕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

2017-04-08王莉莉

中国蚕业 2017年1期
关键词:柞树蚕业传染

王莉莉 李 志

(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黑龙江省野生天蚕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及保护对策

王莉莉 李 志

(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叙述了黑龙江省野生天蚕资源的现状,并在分析病虫害、天敌、气象、饲料、交配、人为、蚕种等影响天蚕种群数量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引起野生天蚕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天蚕病虫害的防治、扩大天蚕种群数量、适度开发利用天蚕资源、开展天蚕设施养殖等天蚕资源保护开发的应对措施,以期实现天蚕的永续利用。

天蚕;病虫害防治;设施养殖;适度开发;生态保护;永续利用

天蚕丝具有绿宝石般的光泽,有“蚕丝的皇后”“绿色的金子”和“软黄金”之称,主要用于雍容华贵的高级服装及饰物,以前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享用[1-2]。有研究表明,天蚕丝除用于制作丝绸服饰外,还可以用于制作外科手术的缝合线,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其丝素作为原料可生产和人的皮肤相近的高级护肤品,其幼虫和蛹作为原料可提取天然防癌药物——天蚕抗菌肽,对天蚕的保护利用具有多种经济价值[3]。为此,我们要对天蚕资源加以合理的保护,控制种群数量在适宜的范围内,使天蚕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1 黑龙江省野生天蚕资源现状

黑龙江省天蚕资源蕴藏量丰富,其独特的气候和辽阔的天然柞树林资源为天蚕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食物,在黑龙江省大部分林区都有天蚕分布,据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调查,完达山脉和张广才岭地区的鸡西市的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牡丹江市的宁安市、东宁市、绥芬河市、海林市,双鸭山市的集贤县、宝清县为黑龙江省野生天蚕的主要分布地,小兴安岭西麓的讷河市、嫩江县境内和小兴安岭南坡的逊克县、孙吴县、北安市、黑河市、嘉荫县、

伊春市境内亦有少量分布。而且,早在1990年黑龙江省就已在鸡东县曙光林场建立了我国第1个天蚕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9 942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5 516 hm2,试验区面积5 939 hm2,周围缓冲区面积8 487 hm2[1]。

2 天蚕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野生天蚕的发生量因年份不同而有所不同,当天蚕病虫害发生少、上一年天蚕种群基数较大、自然环境又适宜时,天蚕容易大发生,像柞蚕放养的场地一样,在自然柞林中、草丛中到处可以见到天蚕幼虫或天蚕蚕茧,甚至树叶被吃光,一棵树上平均可以采集到20~30枚天蚕蚕茧,树下天蚕蚕粪覆盖一层,晚上用诱蛾灯诱蛾,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天蚕蚕蛾。但在不发生的年份,又很难见到天蚕。据我们调查,影响天蚕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2.1 病虫害因素

天蚕的幼虫抗病性较差,林中昆虫病原交叉感染是诱发天蚕蚕病的主要因素,而天蚕大蚕期处于高温多湿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又为天蚕病原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危害天蚕的主要病害有以下4种:一是脓病,该病病原是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天蚕的主要病害,通过林中的昆虫和多种食虫鸟类传播,传染途径是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发病率在80%以上;二是细菌性中毒软化病,俗称软化病,与脓病既可同时发生,又可相互交叉混合感染发生病害,主要传染途径是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三是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虫原虫经母体(胚种)传染或通过饲料食下传染的天蚕病害,受胚种传染的天蚕以及在1~2龄期感染发病较重的天蚕,大多数在幼虫期死亡;四是僵病,该病病原为白僵病病菌或黄僵病病菌,是由真菌感染寄生引起的,可通过多种昆虫传播,传染途径是体表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易引起天蚕幼虫的代谢异常[4-6]。

2.2 天敌因素

天蚕幼虫对天敌基本没有防御能力,仅利用绿色保护色和较强的爬动能力来保护自己。但天蚕的天敌很多,在卵期的天敌主要是鸟类、鼠类、蚂蚁、草蜂等,小蚕期的天敌主要是蚂蚁、蜘蛛、椿象、步行甲、埋葬虫、草蜂、螽斯、螳螂等及鸟类,大蚕期的天敌主要是鼠类、鸟类、蛇等;另外,天蚕幼虫还是林中寄生蝇的宿主昆虫,寄生蝇把卵产在天蚕幼虫取食的叶子上,被天蚕幼虫食下后,在天蚕体内发育形成寄生蝇的幼虫后继续生长发育,或将蝇卵产附在天蚕幼虫体表待幼蛆孵化后钻入天蚕体内在天蚕体内生长发育,摄取天蚕幼虫及天蚕蛹的营养,导致天蚕在蛹期死亡[7-8]。

2.3 气象因素

2.3.1 种卵 天蚕蛾产卵于林中矮草或柞树的枝叶上,随秋后自然落叶进入林下枯枝落叶层,以滞育卵的状态越冬。气候条件是影响天蚕卵自然越冬孵化的主要因素,冬季降雪为天蚕卵提供了温湿度的保护和掩蔽的场所,如果降雪少天蚕卵不能被雪覆盖,极易被冻死。据我们多年实际调查发现,冬春干旱、降雪过少,蚕卵裸露,天气过冷、过热、大风等都有可能导致天蚕卵死亡。

2.3.2 小蚕 孵化的天蚕幼虫易受春季低温和霜冻的危害,如果嫩叶遭受冻害,使天蚕不能正常食叶,会造成天蚕稚蚕体质下降,加之春天风大,小蚕把握力不强,容易被风刮落而造成损失,导致天蚕种群数量减少。

2.3.3 大蚕 天蚕大蚕期正值黑龙江省6至7月份的盛夏高温多雨季节,由于天然柞树林郁闭度大,林中高温多湿的气候加之通风不良的严酷环境,很容易造成天蚕种群数量减少。

2.4 饲料因素

据保护区实际调查,天蚕的主要饲料为高大的蒙古栎,而自然柞林林分12 m左右,孵化的小蚕要从柞树基部爬行6~8 m的高度才能食到树叶。而且多数柞树树龄长,树叶成熟硬化快,蛋白质含量低,不能满足幼龄天蚕生长发育的需要,幼虫不能良叶饱食,造成天蚕营养不良,致使天蚕体质下降而诱发病害[4,6,9]。

2.5 交配因素

天蚕出蛾时间很不整齐,雌雄蛾正常相遇的机会有限;而且,天蚕蛾交尾产卵各阶段都要求有很严格的特定环境条件,天气过热、湿度较高、声音嘈杂、风大、惊恐等都会影响到天蚕的交尾繁殖[9-10]。

2.6 人为因素

相对于果树等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来说,柞树属于低值树种,为提高经济收益,地方林业部门常将柞林改植经济效益较高的树种,这使得天蚕的饲料资源受到限制。这里还需要重点提出的是,天幕毛虫是天然林的主要害虫[11],为保护天然林,当森林害虫(主要是天幕毛虫)危害树木叶片达到1/3的必须药杀程度时,地方林业部门就会采取喷药措施进行防治;但是,喷药防治在杀灭天幕毛虫的同时,天蚕也容易遭到杀灭。另外,因为天蚕的重要经济价值,人们有时用长干把树上的天蚕茧全部采光,甚至伐树采茧,过度采集野生天蚕茧,减少了天蚕种群的数量。

2.7 蚕种因素

野生天蚕处于自然交配状态,据我们多年实践调查,野生天蚕品种混杂、生命力较差、抗病性弱,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较差,这也是导致天蚕种群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天蚕资源的保护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建议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强对野生天蚕生活史等科普知识以及天蚕资源利用价值的宣传,并将天蚕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产业之一,加强森林虫情预报,监控天蚕的消长,避免天蚕种群数量大量减少或过度增加。

3.2 加强对天蚕病虫害的防治

保护区内进行药物消毒、药杀害虫等措施应以避免或减少天蚕的病害发生和天敌危害为原则。建议:在天蚕资源集中的核心天蚕保护区林内,采取安装智能驱鸟器等综合措施防治鸟类危害;用玉米等毒饵定点诱杀防治鼠害;针对天蚕脓病、软化病每年喷洒1%生石灰液进行消毒;于天蚕4龄后用25%灭蚕蝇1号乳油300~500倍液喷洒天蚕集中的柞树叶,防治寄生蝇;于每年春季用0.5%~1.0%灭蚁粉液喷洒林地,防治蚂蚁及蜘蛛;在核心保护区内定点挖长 1 m宽1 m深20 cm的水坑并加入敌百虫(浓度为1%)进行毒杀,防治胡蜂[7]。

3.3 扩大天蚕种群数量

采取采集野生天蚕茧、灯光诱蛾产卵等方法进行人工繁育天蚕蚕种,并将经人工控卵、卵面消毒、催青孵化后的天蚕重新投放到天然柞林中,以提高天蚕的种群数量。

3.4 适度开发利用天蚕资源

根据野生天蚕的发生量,合理采摘利用。建议在采集天蚕蚕茧时兼顾森林生态保护和天蚕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本着天蚕对生态林最小危害、永续利用的原则适度采集。

3.5 开展天蚕设施养殖

建议将柞树养成低干树型,采用天蚕蚕卵、小蚕严格消毒,防病、防敌害,集中室内保苗养殖,大蚕在林内罩网饲养,拒天敌于网外的防病、防天敌的设施养殖技术。

综上所述,虽然黑龙江省蕴藏着丰富的天蚕资源,但因为天蚕在自然条件下生存能力比较弱,生活史各阶段都要求有很严格的特定环境条件。因此,必须根据天蚕的特性和天蚕种群数量的影响因素,为其创造适宜的条件,采取趋利避害的综合技术措施加以保护,才能达到对天蚕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对天蚕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天蚕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建议继续深入开展天蚕实用人工饲养、天蚕病虫害防治、天蚕良种繁育等技术的研究。

[1] 赵炜.黑龙江省野生天蚕的利用及其自然保护[J].现代化农业,2010(9):6-7.

[2] 李树英.野蚕系列之一——天蚕[J].中国蚕业,2014,35(1):77-80.

[3] 马文石.中国蚕类利用简史及其蚕丝形状比较研究[J].丝绸,1992(9):268-284.

[4] 王岩,李志.天蚕养殖病害防治技术[J].现代化农业,2009(4):44.

[5] 高玉章,刘淑敏,吴玉林,等.天蚕白僵病的菌种鉴定及致病性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2,23(3):224-226.

[6]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中国养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898-899.

[7] 王东风,赵淑英.柞蚕饰腹寄生蝇危害天蚕的初步观察[J].蚕业科学,1994,20(2):129-130.

[8] 董绪国,李喜升,宋策,等.危害柞蚕的寄生蝇种类记述[J].蚕业科学,2011,37(4):765-770.

[9] 马文石.天蚕实用饲养技术的研究[J].蚕业科学,1992,18(1):30-34.

[10]孙文民.天蚕饲育试验报告[J].蚕业科学,1983,9(1):39-43.

[11]李冬梅,田京京,刘斯宇.黑龙江省柞蚕区害虫的调查及其防治对策[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6,19(1):50-53.

10.16839 /j.cnki.zgcy.2017.01.013

2016-09-05;接受日期:2016-11-18

信息:王莉莉(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本科,助理农艺师。 Tel:0451-86687128,E-mail:dragonfair@126.com

S885.3

B

1007-0982(2017)01-0055-03

ISSN 1007-0982; CN 32-1421 /S

猜你喜欢

柞树蚕业传染
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勘 误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传染
秋到东马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