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东南城乡中小学教师压力和压力源研究

2012-09-25董艳娜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工作教育教师

董艳娜

(长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8100)

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生从上小学开始,教师便成了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的人。已有研究证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过低,工作压力过大,不光会给教师的个人生活和教学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学生。当前,中小学教师压力问题已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表明,教育职业所带来的压力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大约三分之一的中小学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职业压力。卢炳惠、黄莉以重庆市黔江区六所中小学近300名教师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发现,认为自己有压力的教师高达93.1%[1]。有研究认为现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名目繁多、要求繁琐、内容繁杂,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要求过多、检查过多、评比过多,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使教师叫苦不迭[2]。根据程俊玲等的调查研究,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引起的教师疲惫现象会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3]。由压力导致的教师旷工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举止行为,并成为其他教师的压力源;而教师的频繁更换则会影响学校的风气,影响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提前退休又会造成师资短缺。所以需要做很多相关的研究来解决教师的压力问题。

1 中小学教师压力和压力源涵义的研究

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教育学者剑桥大学Kyriacou和Sutcliffe率先在 《教育评论》(Educational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性文章。文中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这些均是由教师职业这一工作引起的[4]。袁健、谭娟娟认为压力是指个体意识到外界对其要求超出了个体承受能力的反应,经常和焦虑、挫折、紧张、冲突等心理体验相联系[5]。曹晖在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的研究中指出压力是中小学教师个体长期暴露于应激工作环境而又无法对其有效应对时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6]。总体说来,压力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对当前形势进行掌控的一种焦虑。而压力源则是指使个体产生压力的刺激物。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对酉阳县、黔江区和涪陵区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城市中小学教师73位,农村中小学教师24位。未有区分教师的性别、教龄和职称等问题。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问题进行研究。这里使用的 《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调查问卷》是在 《中小学教师压力问卷》的基础上经过适当的修改编制而成的。问卷从教育制度、工作负荷、领导作风、社会地位、学生情况、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家庭生活八个方面对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压力源进行了调查研究。每个维度3-4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压力程度有1-4四个等级分,分数越高表明在此维度上感受到的压力越大。前半部分调查教师压力程度,后半部分调查压力源,其中第六题是为了预防定势效应而设计的反向问题,作反向计分。教师根据自己的压力程度选择相应的等级数。研究结果全部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城乡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分析

为考察教师压力现状,以平均分以上一个标准差为高压力组,平均分以下一个标准差为低压力组,其余为中等压力组。根据统计结果,教师压力状况显示为:高等压力组教师占16.1%,其中城市教师占93%,农村教师占0.07%;中等压力组教师占63.4%,其中城市教师占78%,农村教师占22%;低压力组教师占20.4%,其中城市教师占58%,农村教师占42%。综上,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感受到较高的压力,列联表分析表明,压力在城市、农村维度具有显著差异 (列联系数C=0.247,P=0.048)。见表1。从表可知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压力在高等和中等压力组中都比农村中小学教师所占比例大,但是从总体上看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等压力组的比例比低等压力组和高等压力组的比例都高,说明大多数教师的压力呈中等程度。

表1 城乡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检出率

3.2 城乡中小学教师压力与压力源类型之相关分析

为考察压力与压力源之间的相关,我们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其分析。下表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制度、工作负荷、领导作风、社会地位、学生情况、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家庭生活八个维度压力源的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农村教师压力与各压力源相关均不显著。城市教师压力与社会地位呈弱正相关 (r=0.397,P<0.05),与家庭生活呈中等程度正相关 (r=0.289,P<0.001),与其余压力源相关均不显著。

表2 城乡中小学教师压力与压力源类型之相关分析

3.3 城乡中小学教师压力源类型对压力的预测作用

以压力为因变量,压力源为自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见表3。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共有八个,多元相关系数为0.523,其联合解释变量为0.274,亦即表中八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压力27.4%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来看,在 “社会地位”层面预测力最佳,其余依次为 “学生情况”、“教育制度”、“工作负荷”、“自我发展”、“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和 “领导作风”层面。标准化回归方程式为:压力=0.032*教育+0.242*工作-0.010*领导+0.505*社会-0.333*学生-0.04 5*人际-0.164*自我+0.084*家庭。压力源总的容忍度 (1-RSquare)为 (1-0.274=0.726), 说明容忍度比较高,解释量不是很高。

表3 压力源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的回归系数表

4 分析

对中小学教师总体压力感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列联分析表明,不论城市还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中等压力组的比例最高。具体为高等压力组教师占16.1% (城市93%,农村0.07%);中等压力组教师占63.4% (城市78%,农村22%);低压力组教师占20.4% (城市58%,农村42%)。这个结果与研究假设以及当前教师的现实都是比较符合的。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中小学教师的心理也受到冲击,体验到了一定的压力;其次,学校之间的竞争加强,相应地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要应付各种考查、考评、考核,这也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城市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体验尤为突出。

以压力为因变量,压力源为自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由统计表进入回归方程式的显著变量共有八个,多元相关系数为0.523,其联合解释变量为0.274,亦即表中八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压力27.4%的变异量。就个别变量的解释来看,在 “社会”层面预测力最佳,其余依次为 “学生”、“教育”、“工作”、“自我”、“家庭”、“人际”和“领导”层面。从统计的结果看,“社会地位”这个维度的压力源能对压力做较好的预测,说明只要我们掌握好 “社会地位”这一方面就能较好地调控教师的压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能最大程度地调控好教师的压力,使其压力状态处在最适宜的程度,提高个体生活质量,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把重点放在 “学生”、“工作”、“自我”等方面,以有效地缓解教师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5 建议

同为中小学教师,引起他们压力的因素有很多是相同的,但因为所处环境的不同有些压力源又不相同。相同的比如工作方面、生活方面等都会使中小学教师产生压力,不相同的比如城市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竞争方面,所以在应对教师压力的时候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

从学校角度而言,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不同类型教师职业压力的不同特点,尽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以减轻教师压力。第一,加强对新教师的教学辅导,举办研习会、观摩会,以提高其教学及辅导学生的能力。在精神、物质上对教师予以帮助,减轻他们的压力感。第二,对中年教师应加强对其生活、身心健康的关心。班主任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压力普遍较大,他们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力量,责任大,负担重,学校更应在生活、工作和心理上多关心他们,为其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三,提供咨询与治疗。学校应该提供校内咨询服务。

从社会角度而言,正确认识教师这一职业。首先,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应尽量符合教师实际,关心和尊重教师。其次,改革教育体制,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氛围。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和工资奖励的制度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教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立,与领导的矛盾激化,使教师长期处于一种不和谐气氛当中[7]。最后,提高教师待遇,解除教师后顾之忧,包括提高教师工资,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增加青年教师的晋升机会等。

从教师个人而言,每个教师应充分把握自己的职业特点,靠自己的内在力量对工作压力进行自我调节。教师要注意学习一些心理保健和预防的知识,学会自我放松,消除紧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

总之,教师压力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积极寻求缓解教师压力的各种措施,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卢炳惠,黄 莉.重庆市黔江区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1,(17):257-260.

[2]黄体国.苦教——有效课堂的误区[J].四川教育,2007,(1):39.

[3]程俊玲,石 林,邓从真,刘 丽.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27-30.

[4]Kyriacou,C.&Sutcliffe,J.Teacher Stress:Prevalence,Sources and Symptoms[M].British Journal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8.159-167.

[5]袁 健,谭娟娟.中小学教师压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3,(12):23-24.

[6]曹 晖,试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J].当代教育科学,2006,(1):55-56.

[7]王 沛,张国礼,庞旭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源及其对策[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4):362-364.

猜你喜欢

工作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