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程量复核的实践
2012-09-25张述清袁千淇吴国纲
张述清,杨 焰,袁千淇,冯 敏,吴国纲
(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16)
1 引言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1]。土地整治是盘活存量土地、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和提升土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将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统筹城乡土地配置的重大战略。土地整治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的统称[2]。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国土资源部制定了验收规程[4],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具体实施办法。
在土地整治项目的验收工作中,确定工程建设数量及质量是一项既主要又费时的工作,必须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一般情况下,由领导、专家组成验收组到现场实地对照竣工图进行查看,确定工程量。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是不能准确得到相关的数量,如项目规模、新增耕地量等;二是耗时,影响验收进度;三是验收发现的突出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整改。为此,云南省在总结以往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经验的基础上,创新验收方式,在正式验收前开展工程量复核工作,确保验收质量。
2 复核内容
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及其他工程,复核内容包括相应的数量及质量。经过复核不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复核组提出整改意见,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整改,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后出具复核报告,提请竣工验收。
(1)数量复核。主要包括项目建设规模,土地平整,新增耕地,各地类面积及沟渠管、道路的长度和构(建)筑物、标志(标识)牌等基本工程量的完成情况。
(2)质量复核。在对工程外观质量现场查验的基础上,结合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中间过程验收资料,或查阅施工、原材料与中间产品的三方(项目承担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签证材料,对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指标内容对项目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3 复核步骤及方法
3.1 室内初步复核
根据经批准的规划设计、设计变更、竣工报告等资料,编制《工程量初步对比表》,分析规划设计工程量、变更工程量和竣工报告工程量之间的差异,明确复核重点,制定现场复核计划。
3.2 实地复核
(1)工程数量复核。采用GPS-RTK、全站仪、钢尺等测量仪器对各项工程量进行现场复核。对于项目区内有控制点的,采用现有控制点进行复核;没有测量控制点或控制点被破坏的项目,选取明显地物点进行坐标校正复核。主要复核项目的位置,建设规模、土地平整、新增耕地的面积,沟、渠、路等线状工程的长度,清点构(建)筑物数量并量取其规格,隐蔽工程量根据三方签证等相关资料核算后确认。
(2)工程质量复核。由于项目质量的认定较为复杂,加之有的工程(如隐蔽工程)只有采取破坏后才能认定,因此实地复核时主要查看外观质量,结合中间验收资料或三方签证、工程决算等资料确认工程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3 编制复核认定表
根据批准的规划设计和设计变更、竣工图及《工程量初步对比表》等资料及现场复核的工程数量,编制《基本工程量现场复核表》;依据现场复核的重要单项工程和主要分部工程基本结构、断面型式和控制性尺寸,编制《主要工程设施基本型式现场复核表》;对重要单项工程和主要分部工程进行工程量测算,编制相应的《工程量复核表》;最后编制《工程量复核认定表》,经项目承担单位盖章确认后作为复核报告的主要附件材料。
3.4 复核图制作
工程量复核图根据现场复核情况编制,图幅一般为A3、A2或A1,并依比例尺表示,比例尺为100的整数;制图符号、线型参照规划设计相关制图要求。
3.5 复核报告编制
根据现场复核计划、具体复核工作开展情况、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处理意见,编制《工程量复核报告》。报告主要包含:项目概况、项目实施情况(规划设计、变更、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工程量复核(基本情况、复核重点、复核结论、存在的主要问题)、附表、复核图、现场照片等。
4 3S技术在复核工作中的应用
充分应用遥感(RS)、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复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复核成果的公信力和准确度。
4.1 RS的应用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在室内初步复核时快速提取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与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于相符的地类予以认可,疑问图斑或不一致的图斑待实地复核时作为重点进行测量和确认。同时,利用带有坐标信息的遥感正射影像还可以对项目区的位置进行验证。
4.2 GPS的应用
GPS作为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提供目标点空间坐标的现代定位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量复核中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GPSRTK(Real Time Kinematics,实时动态)技术,能够实时提供流动站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厘米级精度,在复核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土地整治工程量复核中主要应用GPS测定控制点来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和测定项目拐点、土地平整范围、各类用地边界、农田水利工程(沟渠、管道、水闸等)及道路工程(田间道路、生产道等)、其他工程(水窖、护坡等)的位置、长度。
4.3 GIS的应用
GIS作为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量复核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表现在:(1)将竣工图与遥感影像进行叠加对比,分析差异,确定实地复核重点;(2)计算工程量(含面积、长度、土石方量等)及工程布局分析;(3)编制工程量复核专题图;(4)评定工程质量;(5)建立土地整治工程数据库,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图1 3S技术在复核工作中的集成应用Fig.1 The integrated application based on 3S techniques in checkage work
4.4 3S技术的集成应用
RS、GPS、GIS并非独立而是集成应用,其集成应用方法见图1。
5 实例
5.1 复核实例
云南省某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指标为:建设规模427.73 hm2,预计新增耕地面积255.23 hm2,新增耕地率59.67%,总投资1611.04万元。
经实地复核,认定工程量为(表1):(1)项目规模为435.87 hm2,比竣工报告完成数减少2.66 hm2;新增耕地面积256.99 hm2,比竣工报告数减少2.02 hm2;新增耕地率58.96%,比竣工报告数减少0.10%。(2)土地平整面积435.87 hm2,比竣工报告完成数减少2.66 hm2。(3)新建斗渠2条,总长1642.63 m,比竣工报告数减少35.27 m;新建农渠14条,总长7035.17m,比竣工报告数减少125.23 m;新建支管29条,总长15356.83 m,比竣工报告数减少374.87m。(4)新建斗沟2条,总长2212.33m,比竣工报告数减少22.47m。(5)完成500m3水池11座,300m3水池17座,100 m3水池7座,沉砂池7座,涵洞11道,涵管892 m,均与竣工报告数相同。(6)完成田间道17条,总长25511.78 m,比竣工报告数减少410.82 m;完成生产路11条,总长6396.75m,比竣工报告数减少151.45 m。(7)完成竣工标识碑1座,标识牌23块,PE管标志桩150根,与竣工报告数相同。在土地平整中,有194.23 hm2(其中:开发134.9 hm2,整理59.33 hm2)是当地7个村民小组群众投工投劳的。新增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扣除2.01 hm2的林地。该项目通过现场查验,工程质量基本达到规划设计的要求。
5.2 验收质量及效率的提高
复核时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项目已向承担单位提出,由其组织返工并达到相关要求后再验收,这样就保证了验收质量。
表1 X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量复核认定表Tab.1 Affirmation table for quantity checkgae in X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2011年7月21—27日,云南省国土厅组织4个专家组对8个州(市)30余个县(市、区)的57个土地整治项目进行验收。如果按以前的验收方法,估计要1个月左右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工程量复核后进行验收,工作效率提高明显。
6 通过复核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
通过两年多对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复核的实践,发现了的一些主要问题:(1)一些项目区无基础测量控制网或者测量点被完全破坏,有的使用独立坐标系,难以对项目的正确地理位置进行复核,也不便于项目的管理,如准确标注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等;(2)部分项目竣工图是直接利用设计图或依据设计图调整后所出,未进行实测,与现场有较大出入,不能满足验收、资料归档的要求;(3)有的项目工程量(如新增耕地面积、道路、沟渠等)与设计量严重不符,存在将未利用地、林地等作为新增耕地的情况;(4)少数项目区工程与烟草、水利、财政等项目的工程混淆;(5)个别项目规划设计的新增耕地量计算有误,导致虽然按设计施工,但工程竣工后新增耕地量不足;(6)变更手续不全或不符合规定。
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云南省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土地整治工程项目质量:制定土地整治项目测绘技术要求,规定了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中的控制测量、现状图测绘、施工放样和竣工测绘等工作,促使坐标系统、规划和竣工图测量的规范;对于资料不完整,特别是变更手续不完整或不合符规定的,要求完善;对于工程数量不足但不影响验收的,按复核的量认可,严重不足(如新增耕地率不够)的要求整改后再重新复核;非本项目设计、资金完成的工程量一律不予认可。
7 结束语
云南省通过土地整治工程量复核工作的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组织项目验收人手少、时间紧、工作量大的矛盾,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将工程量复核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及时纠正和整改,保证正式验收时工程数量及质量达到规划设计的要求,顺利通过验收,还促使项目实施单位认真组织项目实施、认真编报项目竣工验收资料,避免了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总之,土地整治工程量复核作为项目验收前的一项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值得借鉴和推广。
(
):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统筹城乡发展用地[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Ⅰ-Ⅱ.
[2] TD/T 1023─2010.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
[3] 张述清,杨润书,朱明.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7,32(2):4-6.
[4] TD/T 1013─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S].
[5] TD/T 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S].
[6] TD/T 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S].
[7] GB/T 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S].
[8]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
[9] 彭琼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计算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35(3):12-15.
[10]张述清,杨薇玉,朱明,等.基于3S集成技术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3A):257-261.
[11]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土地开发整理预算定额标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2]张超,郧文聚,王秀茹.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措施体系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7):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