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善养生 饮我嘉茗

2012-09-23江道镕

茶博览 2012年1期
关键词:茶亭益寿延年天籁

■ 江道镕

茶圣陆羽曾在《茶经》曰:南方有嘉木。实系指客家茶的天籁茶地。

武夷,福建闽西地带,台湾等处实乃天籁产茶地域:经纬线、气候地理同线间。山崖、醴泉、林木莫不天籁所赐。

茶地远离市尘,生活在山崖,常年受九霄云露滋润;沐日、月、星辉精华,天籁娇子。繁衍茗茶,饮之,颐养天年寿安康!

茶,含茶碱,能祛藏腑里的污垢,有抑制癌细胞作用。

含维生素 C、D、 E,烟草酸及碘,美容益寿延年。

食茶,我客家自来俗雅不缺,故我客人身健、吃苦耐劳,长寿者比比皆是。

茶,客家产,不仅精、粗俱备,且各家有独特自家制法的精品,各个山头常事。

有的益寿延年、美容;有的冷宫断妊;有的祛疾保命。此等岂饭后消闲之饮 ?君善养生,饮我嘉茗。

人们常说:无山不客,无客不山。客家人常年生活在山区,种茶、做茶、食茶。开门七件事少不了茶。客家话中把吃、喝、吸统叫食。故曰:食茶。

客家人种茶,原不是什么专业,田园沟圳,山场荒崖,有土有水皆有种植。茶地远离市尘,有云雾茶之说。好茶莫不与崖泉为邻。泉水烹茶,都市里难得享受到。

有了好茶、好水,烹茶的火也很重要。山村农家习惯用木炭或松枝、松毛卵(松实)作燃料。用陶土制茶罐盛水,搁在灶内膛边烧,或风炉烳。水开,即投入茶叶或茶籽。

松枝、松实含松脂,松脂安五脏,有却湿祛风药效。

食茶,客家习俗,不论贫富如食饭样普及。晨起,嗽洗毕,灶炉膛端出陶茶罐滚汤泡茶。首杯、盏茶敬天地及堂上祖宗爹嬷,再敬奉父母。然后自己品尝。家境稍好的,有糕点配茶。奉敬长辈茶时,都双手擎茶杯,不能单手拿,否则不礼貌。

客人进家厅堂坐定,主人亦得敬茶,曰:请用茶。且随端上糕饼。春节新正年头,还有花生和番薯片作配茶的茶料。

闲时日,上山担柴或到远地耕作田事、山寮里做纸,则用竹筒装茶进山。

若或伤风感冒,则喝红糖姜茶。常言“一碗糖姜茶,一盆滚水浴”,是客家人保健的良方。

十里八里山中道旁凉亭则备有茶亭。这是附近村民施茶做善事,一早挑来滚茶,然后在亭近打桶泉水兑入。另外放只斜截口水管,供过往行人解渴用。常言:渴,比饥难煞。茶亭冲泡大都是粗茶。然而这总比白开水要好。

茶亭

炒制茶叶这一工序最为辛苦。灶火烧的要旺,新采茶叶倒进锅内,哗哗叭叭,两手持铲快速翻炒。炒工大汗淋漓,稍迟缓即焦。炒,对茶质的色、香、味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当年生产的新茶,火气未落,胃气弱者食会心乱。用陶罐贮装,落火气又不致返潮。我参与全过程制作,有个理性认识。

茶树叶叠翠浓密,开小花,清香,秀丽可爱,也结籽,茶苗用这播种。至今,我们客家新婚时,新娘的外祖家还保持有“担茶”送吉利礼。茶籽象征着多籽多孙,且要书写正规喜帖,以示礼仪。

《茶经》曰:茶者,南方嘉木。茶,有野生、种生。种者用籽。最宜坡地阴处。清明前采者上,谷雨前者次之。

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俗言,火为百病之首,火降则上清矣。气下火降。涤除肠胃中污垢,则食自消,健康。闽产为建茶。早有辟瘴之誉。

苏轼《茶说》云,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

食茶,我客家自来俗雅不缺。俗言,好马配好鞍。茶具,有蒲草编织,竹、木制茶桶,精致藤编茶桶保暖(铜钉锁、环);梨木、檀木、紫檀木等精制垫座几;壶:铜、锡、银;陶、瓷、泥等制均有。

客家茶文化颇是丰富。

担茶

猜你喜欢

茶亭益寿延年天籁
天籁
茶亭品妙联
郑庆余《逝去的记忆
——天籁》
吾野茶亭
天籁之诗(外四则)
素材积累·片段
天籁之音
茶亭
父爱如歌
190多位老人与一座40年的茶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