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2012-09-23张艳红戴月甜
张艳红,戴月甜
(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中职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
张艳红,戴月甜
(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为探讨中职学校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中职卫生保健专业两个年级学生的预防医学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年级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中健康的影响因素基本知识、统计学基本知识、流行病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没有差别,学生的得分率均较低,学习成绩不理想。为此,从教师讲、学生学两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够用和实用为原则、多采用案例式教学、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案例教学、适当增加实践练习时间、改进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等改进措施。
中职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效果
预防医学是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人才不可缺少的必修课[1]。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掌握预防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对明确以健康为中心,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讨中职学校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现对中职卫生保健专业两个年级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08级、2009级两个年级的卫生保健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级学生有46人,2009级学生有76人。
1.2 教学概况
根据我校教学计划安排,卫生保健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这门课程共5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6学时,实习18学时。笔者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对授课内容做如下安排:绪论及健康的影响因素(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营养与健康)安排12学时,卫生统计基本方法(含两种类型资料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安排18学时,流行病学基本知识(含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常见疾病预防与控制)安排22学时,复习2学时。
1.3 考试题组成
该课程为考试科目,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卷面成绩为100分。
1.4 统计方法
应用χ2检验方法[2]对学生掌握不同内容的预防医学基本知识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学生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见表 1)
表1 不同年级学生对健康的影响因素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2 不同年级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学生对统计学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2.3 不同年级学生对流行病学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见表3)
2.4 学生对不同类型预防医学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见表4)
表4 学生对不同类型预防医学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结果评价
以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个年级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中健康的影响因素基本知识、统计学基本知识、流行病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没有差别,学生的得分率均较低,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原因分析
学生预防医学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笔者通过对教与学两方面的反思,认为学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主观上不愿学,认为学习预防医学对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没用,重视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而轻视预防医学知识的学习,故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二是学生的数理能力欠缺,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或肄业学生,他们的数学理论知识基础较薄弱,对数理的理解能力很欠缺,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听讲。三是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好,对布置的课外作业没有认真思考,存在抄作业的现象,期望教师能在有限的复习内容内出题,学习本课程只为了应付考试。四是本课程理论性较强,理论讲授时间较多,学生感到枯燥,尤其是卫生统计学部分,学生感到抽象、难学[3]。五是学生实习时间相对不足,练习不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知识的运用不能举一反三。
4 改进措施
4.1 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键是要学生自己想学、要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很重要。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好本领,将来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早期医德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以便将来能认真细致地完成本职工作;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多。
4.2 掌握知识点以够用、实用为原则
中职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不够扎实,中职学生如卫生保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并限定在农村卫生院和卫生站工作。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将来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卫生院公共卫生医师及乡村医生培训大纲的要求,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可考虑适当降低预防医学各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能够理解、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既能满足其将来实际工作的基本需求,又能满足学生将来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需要。
4.3 多采用案例式教学
预防医学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卫生统计学方法和流行病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统计逻辑思维方法和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最基本方法、人群健康(疾病)测量的常用指标、疾病的分布及三级预防的原则,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4.4 结合专业特点选择案例教学
从日常教学中笔者已经体会到,预防医学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案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才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兴趣,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案例选择的针对性。根据国家政策,卫生保健专业已经停止招生,将来主要招生针对相同培养方向的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因此,我们在选择案例教学时,应选择与其工作有关的调查案例,如营养状况(身高、体重、血色素)的调查、传染病如流感调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调查等数据资料进行讲解分析,并让学生通过完整的调查设计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
4.5 适当增加实际练习时间
学生感觉预防医学很难学,是因为没有正确掌握其研究的方法。尤其是预防医学中的卫生统计方法,学生没有学会针对不同类型的统计资料,应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来计算。而学习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时,不会选用正确的健康(疾病)测量指标进行分析。因此,在讲授预防医学中卫生统计方法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学会正确区分统计资料的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要采取讲授一个知识点,配合实际练习来加深理解,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的目的。而在讲授流行病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增加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选用健康(疾病)测量指标进行计算分析,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的目的。
4.6 改进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我校对考试科目的成绩评定是由两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参照叶运莉等学者的学生成绩评定改革[4],今后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增加学生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分,即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实践课程评分(占10%)、作业(占10%)。参照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题型,进一步改进本科目考试题型和考试内容,适当增加选择题题量和分值,适当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侧重检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期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1]陈树芳.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倪宗赞.卫生统计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王静,叶冬青,张承业,等.《卫生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3):302-304.
[4]叶运莉,杨超,张俊辉,等.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教学思考与建议[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84-85.
G420
A
1671-1246(2012)18-00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