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应用型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2-09-23

商业会计 2012年11期
关键词:电算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安徽新华学院 安徽合肥230088)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重构背景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在办公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各高校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适应信息化、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深厚的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1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实施与新的会计行业规则、标准的制定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核心。作为教育的重要平台,课程体系与教学过程如何顺应社会对“应用型”财务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需求,彰显“应用型”的教学特色,直接关系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课程体系的沿革来看,随着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不断得到重视,很多应用型高校的学者都做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工学结合、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李诗白认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比其他社会学科更具社会实践性,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善和创新专业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刘涛强调,应用型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构建不仅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能力水平。胡世强主张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目标应该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授课内容的“有用”和学生的“会用”,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力求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有用且会用。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背景

在办公高度自动化的今天,计算机在会计业务中应用日益广泛,伴随着多款财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纸+笔”的手工会计业务处理模式,在日常的业务中,会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结合自己所要处理的具体业务,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经济运行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企业市场化,市场金融化,金融国际化”这一形势下,企业对于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的需求呈现出交叉、复合的特征,需要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具备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近年来,由于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办学经费等方面的限制,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存在不少问题。如忽视了职业需求、岗位能力的培养,课证脱节;必修课比重较大,任意选修课的比重较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新世纪知识经济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要求,课程体系的制定应立足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职业标准及其选择

职业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的职业标准有: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电算化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理财规划师、助理营销师。根据就业定位,在进行教学开发时,主要锁定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两个国家职业标准,其结构及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模拟公司实训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的对应关系

二、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与原则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是基于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对所有课程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而形成的结构序列;其结构的合理与否就会决定着专业能力结构的合理性与实现程度。在对会计电算化就业岗位进行定位和对职业标准进行选择之后,构建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应用”为导向搭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 “三个平台”;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素质教育课、实践课”六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课程模块化改革。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基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应用型高等教育也应主动出击,积极寻求社会的需求点,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要面向市场和学生的实际与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

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课程的开发、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要能体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教育的目标从强调理论转向强调实践,更关注培养学生的一般技能和创新能力,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动手、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等。

3.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的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教育要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去不断探究与发展新知,具备自主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基于职业标准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就是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切实保证“双证书”目标的实现。

(一)人才培养目标

表1 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需求分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并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既能用手工方法处理日常会计业务,又能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他们能胜任各类公司、企业、行政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并能应用所学的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进行企业财务分析,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基层会计工作岗位包括会计员和出纳,会计员的技能要求为:会计核算能力(含手工和电算化);纳税申报能力;财经法规,会计常用软件。出纳技能要求为:掌握出纳岗位的工作目的、任务、内容和工作要求;掌握库存现金管理,负责填制各种结算凭证,办理日常的收付款和银行结算业务。基层会计管理岗位包括主办会计和主管会计。主办会计技能要求为: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能力,会匹配会计原理和进行专业判断,要会引导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主管技能要求为:兼具主办会计和会计管理两个方面的能力,可以进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

(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行业基层业务及管理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是设置专业课程的基本依据之一;可以通过校内专任教师、行业专家对不同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和专业教学团队到企事业单位的调研总结提炼获得。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参照职业标准和岗位群,构建包括综合素质类课程与职业能力类课程的“三大平台、六大模块”课程体系。其中“通识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平台”包括“素质教育课程”和“生涯教育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具体如上页表1所示。

在课程体系中,把职业资格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引入进来,考虑了人员后续教育的需求,理论与实训相融合,保证实践技能的系统化,通过综合会计实训、ERP沙盘对抗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课程的动态选取和更新的“新颖”和“实用”的专业内容满足了社会、企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会计岗位群的选取和组织了从基层会计岗位到会计管理岗位的课程体系,保证了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综上,应用型高校应认清职业资格标准和就业准入制度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快应用型专业改革中的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效衔接工作,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应用型课程体系作为专业发展机遇的重大战略,积极推动职业资格标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复合型职业技术能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电算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