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患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
2012-09-22陈桂冰曾兰英黄涛吕琪张书楠张然
陈桂冰 曾兰英 黄涛 吕琪 张书楠 张然
2009年全球暴发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变异形成的新型重组流感病毒类型[1],可在人群中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传播。而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临床中作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本研究观察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现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2月发热门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确诊标准:《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95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3例、女性42例;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25.2±8.4)岁。对照组选取同期非甲型H1N1流感患者95例,男性49例、女性46例;年龄14~55岁,平均年龄(26.2±7.8)岁。
1.2 方法
1.2.1 观察组确诊是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咽拭子标本RT-PCR法检测H1N1流感病毒阳性者。
1.2.2 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采集患者末梢血20μl,用免疫比浊法,C反应蛋白正常值<10mg/L。
1.2.3 检测患者血常规,采集患者末梢血20μl,采用光散射法测定WBC计数及NE%,白细胞计数正常值为(4.0~10.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值为50%~75%。
1.3 统计学方法 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从患者咽拭子样本中检测出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95例,作为观察组对象。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温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指标构成比比较 两组患者CRP>10mg/L、WBC>10×109/L、NE>6.4×109/L、NE%>75%各项中的构成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307),C反应蛋白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263),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测定指标构成比比较(%)
3 讨论
3.1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新型病毒,人类普遍缺乏对其免疫力,青壮年更易感,给全社会和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2]。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表现有咽痛、发热、咳嗽、全身无力等,极少数患者病情重、发展快,导致死亡[3]。C反应蛋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为炎性标志物,细菌感染时升高,病毒感染其无明显变化[4],可用来作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白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3.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体温均升高,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10mg/L、WBC>10×109/L、NE>6.4×109/L、NE%>75%各项中的构成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
3.3 联合检测上述几项对于判断甲型H1N1流感病情更为准确。甲型H1N1患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对照组降低,表明病毒感染伴发炎性改变。联合检测甲型H1N1流感患者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可协助早期判断是否存在炎性改变,指导临床用药。
[1]Peiris JS,Poon LL,Guan Y.Emergence of a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 virus(S-OIV)H1N1 virus in humans[J].J Clin Virol,2009,45(3):169-173.
[2]宋永强,陈玉梅.5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24):88.
[3]赵琪彦,王培昌.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1,5(1):43-44.
[4]O’Dowd A.Health department starts to stockpilemasks for clinicians to combat swine flu[J].BMJ,2009,338: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