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编让诺贝尔接上地气

2012-09-22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24期
关键词:日瓦戈帕斯捷尔纳克伊豆

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了当代最具人气的中国籍作家。当亚马逊上莫言的翻译版本还来不及“铺货”时,没关系,他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能即刻让西方人间接品读。

文学被改编成电影后变成更普适的语言。诺贝尔获奖者的作品被影像化,大师们被重新解读。无论最后的成片质量如何,哪怕有“一流小说二流电影”这条几乎被公认的定律,但触电后的文学走出象牙塔走进民间,或者用更通俗的话说——接上了地气。

《老人与海》 (改编自《老人与海》)

海明威 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得主

“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这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在20世纪文坛的地位,他的硬汉风格,新闻体小说,影响了几代人。

海明威的作品几乎都被搬上过银幕,《老人与海》或许是最有观众缘的,数次被改编成电影和动画片。而让中国观众最熟悉的版本,当属1990年的电视电影版,它曾在“正大剧场”中播出,由好莱坞著名影星安东尼·奎恩出演的桑迪亚哥,性格上更为倔强。八十多天没有收获,四天的海上搏斗只带回一条巨大的鱼骨,这种悲天悯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瓦戈医生》 (改编自《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 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得主

身为前苏联作家和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获得来自西方的诺贝尔文学奖,首先想到的不是欣喜。因为这部禁止发表的《日瓦戈医生》,帕斯捷尔纳克受到了前苏联官方严厉的批判。当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时,他面对的是前苏联当局巨大的压力,出于对爱人的保护,他不得不向评委会发去了“拒绝奖金”的电报。

近年来有资料显示,《日瓦戈医生》俄文版的问世,背后有西方出于政治考量的支持。无论传言如何,这部伟大的小说还是被好莱坞看重,它被改编成电影后同样伟大。1965年,大卫·里恩完成的版本获得了10项奥斯卡提名,并获得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五项大奖。原著小说中关于前苏联体制的批评,电影版相对淡化,重点放在了人物的命运上,把革命史诗作为背景。

《伊豆舞女》 (改编自《伊豆舞女》)

川端康成 诺贝尔文学奖1968年得主

川端康成被看作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毕生追求人生的升华,擅长描写下层女性,晚年的作品则多了亲情和变态的极致。川端一生创作了一百余部作品,早期的《伊豆舞女》、《雪国》以及晚期的《千只鹤》、《古都》等,都被屡次拍成电影。西河克己拍摄的《伊豆舞女》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是导演的功劳,更因为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绝配”。伊豆的故事,本就是川端本人在毕业后,居住在伊豆汤本观的所见所想。影片中20岁大学生在旅行中邂逅流浪卖艺女的一幕,耳鬓厮磨的浪漫,可称作日本“纯爱剧”的典范桥段。

猜你喜欢

日瓦戈帕斯捷尔纳克伊豆
我的伊豆
两个女人共同创作的回忆录
《日瓦戈医生》:每个人都是一个时代
“腐文大佬”竟是纯情女生:孟浪淘金致青春
赏析《伊豆的舞女》中的悲与美
高于诺奖的爱情
《日瓦戈医生》的叙事艺术赏析
我的伊豆
云中的双子星座
经典与经典的对话——小说与电影中的日瓦戈形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