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央新常委亮相背景国画《幽燕金秋图》
2012-09-22杨现富
这幅巨画的主笔是著名书画家侯德昌先生。
侯德昌 1934年出生于河南辉县孟庄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喜欢书画,刻苦练字。其天资聪慧,小学上了两年多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辉县一中,1956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潜心研究山水画及书法、刻字艺术,业绩丰硕,德艺双馨。
由于艺术成就突出,创作态度严谨,特别是擅作大幅书画,侯德昌几乎每年都会接到为国家重要场所绘制巨幅山水画和书写大幅书法作品的任务。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厅内的金字隶书“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就是侯德昌所书写。
1994年,中央决定对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大修,东大厅包括在内。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是国家举办重大外事活动和重要会议的场所,挂在这里的画,必须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表现阳刚之气、雄强之气、磅礴之气,表现浩荡的祖国之情、民族之情、时代之情。在审查装修图时,原先设计的一张大画是油画,未获通过。经过慎重考虑,有关部门选中了以画风雄强著称的侯德昌主笔,创作巨幅中国山水画。
在征求了张仃先生和有关人员的意见后,侯德昌决定以北国长城入画。随后,他招来了学生耿安辉、窦宪敏来京协助创作。
1994年国庆节前夕,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墙上挂上了《幽燕金秋图》。
《幽燕金秋图》大致描绘由北戴河老龙头到居庸关一带的秋景。
大山堂堂,壁立千仞,气势雄壮之象跃然纸上。兀自巍然屹立的山峰,透出伟岸的人格和刚劲的风骨,透出中华民族盈于天地间的浩气。群峰激荡,山峦奔涌,人们感知到风的呼唤,山的奏鸣,海的吼叫,气的升腾,火的燃烧……以亢奋激越的艺术主调,表现了中华民族追风逐日的奋进情怀。
《幽燕金秋图》的远景,是逶迤的群山,峰巅连绵,推向长空。这是雄强之势的延伸,亢奋之情的继续。
磅礴万物,挥斥八极,上逼云霄,将自然山水、宇宙天地融为一体的远景,展示了“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气魄。壮阔的空间,仿佛出现了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物之大象,在雄壮的交响曲伴奏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昭示,表现了雄强博大的民族魂,激越亢奋的时代情。
2000年,卡塔尔王储来访,被《幽燕金秋图》深深震撼,十分喜欢,想请侯德昌复制一幅带回去。因为作品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维系着深远的政治影响和民族感情,侯德昌考虑之后婉拒了王储的要求。
《幽燕金秋图》获得了巨大成功,人民大会堂又多次邀侯德昌先生作画,迄今已有6幅作品挂在其中。除《幽燕金秋图》、《松涛深处听泉声》外,还有挂在常委厅的山水画《松瀑图》、东大厅的巨幅隶书《到韶山》、澳门厅的书法《九九归字图》和山水画《黄山卧龙松》。
除北京人民大会堂外,侯德昌先生还在中南海、中央军委“八一大楼”等重要场所及申办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绘制巨幅作品,均引起了强烈反响。
2009年9月,吴邦国委员长访问美国时,曾亲自将《幽燕金秋图》作者所创作的另一幅国画《山高松青》赠送给了美国总统奥巴马。
如今,年逾古稀的侯德昌先生身体硬朗,精力旺盛,在书画艺术道路上仍孜孜不倦地探索着。我们也期待着他艺术之花常青,为国家、民族结下更多的艺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