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城更新生态化研究

2012-09-21沈清基

城市观察 2012年6期
关键词:旧城区旧城生态化

◎ 刘 刚 沈清基

旧城(区)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生命周期的原因,旧城已经或将进入更新的轨道,如何对其进行更新规划?如何使旧城更新更好地顺应生态文明的大趋势?科学、理性地回答这些问题,对旧城乃至整个城市的人居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生态化指依据生态学原理与发展模式,构建不同领域、对象之间的合理生态关系,达到资源节约、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境破坏、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变革过程。生态化是全球范围内的大趋势之一。生态化研究已经涉及到许多方面,如:经济活动和生产领域、社会文化思想领域、城市领域等。在城市生态化研究方面,城市总体布局的生态化、城市人类行为的生态化、城市建筑物和工程结构的生态化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生态化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显示出生态化研究趋势在城市中的一定程度的普遍性[1]。

国外1990年代后开始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老城复兴的研究。1994年,柏林兰登斯堡大道(Land Sberger Allee)/莱茵大街(Rhinstrasse)老城更新设计方案基于一种全局性的生态化的设计原则,将已有的城市肌理纳入新的城市之中,通过转变和改进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组织,联系历史和未来,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2]。1996年,斯德哥尔摩哈默比湖城老工业区更新设计的主要理念是在本地区建立循环经济,治理污染,降低能耗,将流出本地区以外的环境问题最小化,将老工业区和港区转变成现代城市环境的一部分[3]。1996年,哥本哈根Hedebygade街区城市生态更新综合运用了多项低能耗生态技术,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达到了可观的节能效果,并为老建筑的生态化改造提供了新思路[4]。国内近年比较有影响力的实例是“扬州可持续的老城更新”项目,它运用生态学理论对老城区的规划与管理的实践,通过“小心翼翼地改造”,力求使老城区在延续原有历史文脉和社会形态的同时,更宜人居住[5]。此外,也有学者提出“城市更新不需每年‘大变脸’”、应注重城市文脉传承、社区魅力再造,提倡“有机更新”、“低碳更新”的学术观点[6]。但未见明确提出“旧城更新生态化”命题的文献①。

笔者以为,生态化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理论与实践融合性等特点,对旧城生态化内涵、方式、支撑体系、途径等进行一体化研究,在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影响未来中国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因素的背景下,探索旧城更新的生态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旧城更新生态化的内涵

(一)旧城问题的生态学解析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旧城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根源是“人和周围环境间的关系问题——即生态学问题”。旧城区内人与人、人与土地、人与空间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矛盾,其数量关系、质量关系、结构关系不仅影响社区居民的健康,而且影响城市社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态空间的稳定。旧城区“生态幅”②多处于不合理的状态,例如旧城人口密度远远超过整个城市的平均值、旧城严重缺乏环境绿化等等,导致旧城区域接近环境容量的耐受极限,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旧城区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危害。旧城区的所有生态因子的生态幅的总和,决定了旧城区的发展状态。旧城区的发展与衰败实质是各种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旧城更新生态化的概念

城市生态化过程是现有城市走向生态城市必经的过程。所谓旧城更新生态化就是将旧城区域作为一个生态单元,使之变为、成为生态型城市功能区的过程,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7],它是通过旧城更新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以及旧城更新建设的生态化来实现的。它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旧城更新领域的体现。

(三)旧城更新生态化的内涵

旧城更新生态化是一种基于生态学思想指导旧城更新的思路,是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旧城资源和诸项关系进行配置和调整的理论和方法。旧城更新生态化是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以及最终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旧城更新生态化,可对旧城区“人口、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生态结构进行整合,通过建筑更新、环境改善、观念转换和生态文化保护等促进旧城健康发展。其内涵见表1。

表1 旧城更新生态化的内涵

二、旧城更新生态化的主要步骤

(一)旧城更新中的问题辨析

对旧城更新中现有问题的辨析是今后对之进行生态化更新的重要基础。其内容应包括:①旧城改造与更新方式的合理性以及旧城更新综合效益的分析;②旧城更新过程中近、中、远期关系处理的协调性分析;③旧城更新前后的空间环境品质分析;④旧城更新前后的历史文化特色分析;⑤旧城更新前后的原居住社区城市肌理与社会网络状况分析。表2是笔者对济南市旧城更新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二)旧城生态化更新规划编制

首先,运用生态学评价方法分析旧城生态环境资料,找出制约旧城发展中的主要环节和问题,分析经济社会活动与旧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其次,研究就城区的生态环境容量和土地开发适宜度,确定土地的生态开发极限、旧城更新人口合理规模、经济开发强度等;最后,利用生态化技术措施和手段进行建设实施。基于生态学方法编制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的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三)旧城生态建设

旧城更新与城市生态建设具有相同的目标。旧城更新必须考虑城市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应是旧城更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8]。旧城的生态建设是在旧城更新过程中,按照规划目标,运用生态建设方法具体实施改善旧城生态环境的建设性行为。旧城更新生态化规划的一系列目标、设想都可以通过旧城的生态建设得到逐步的实现。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可以采取普及绿化、保护旧城自然资源和环境以及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工程等手段,来实现旧城经济社会现代化和生态化的进程协同推进。

图1 旧城更新生态化规划编制实施流程

(四)旧城环境综合整治

环境综合整治与旧城生态更新具有相同的目标、相同的对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也是城市更新[9]。综合环境整治不仅包括城市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还包括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环境管理、城市景观等方面。因此,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旧城更新生态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结合旧城更新规划制定旧城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该规划或作为更新规划的专项规划或与更新规划相结合,自成一体。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功能用地布局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环卫设施建设规划、绿化规划和资源保护规划等。

三、旧城更新生态化的支撑体系

(一)旧城文化生态的保护

旧城是城市发展的源泉,旧城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代表,旧城历史建筑、街巷景观、民俗活动等很多方面都是文化的体现(表3),旧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现了城市的生态价值,是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更新过程中要认识到文化生态对于城市居民健康高尚的情操培育养成的重要作用,采取各种手段增强旧城的文化多样性,增强旧城的文化氛围。通过生态文化物质载体和要素的保护,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的内涵,防止城市更新中城市文化特质的丧失,沦为“千城一面”。

济南旧城区具有独特的城市和自然地理景观,泉水天下闻名(图2),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蕴含丰富的有形和无形的历史文化遗存及信息,都是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旧城更新过程中不仅应保护城市整体格局,保护原有的路网、水系,还须保护其密切相关的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继承和发扬济南旧城的宝贵文化生态传统。

表3 济南市旧城区文化结构分类表

图2 济南市芙蓉街内泉水汇聚成河,成为济南市的一大特色

(二)增强管理部门与居民的生态意识和保护意识

生态意识从一般意义上而言,是指对生态知识及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意义等的认知和维护心理,包括认识生态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抵制生态破坏等。有必要提高管理部门和旧城区居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对于后者而言,忧患意识一定程度上利于其克服决策、管理、经营中的各种随意性,自觉地保护旧城区的生态环境,维护旧城区的生态平衡,从而可能从根本上提高旧城生态系统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

旧城更新中的传统建筑维护、旧房屋拆迁补偿、住户重新安置、保护与更新计划的执行等诸多方面,均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街区居民真正认识到自己居住的街区的文化价值,他们才会倍加珍惜,并以极大的热情全身投入到旧城更新以及保护旧城区历史文化的事业中。因此要通过多种宣传媒介,帮助居民增加对居住环境和社区珍贵价值的了解,提高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居民热爱社区、保护社区的自觉性。

(三)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旧城更新发展目标的制定、更新方案的评议、更新发展项目的实施以及对更新发展的监督管理等,都需要公众广泛而全面的参与。由于历史的沉淀,旧城区的社区关系结构趋于稳定,居民的价值观趋于一致。通过参与,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更能激发居民对家园的热爱、增进邻里感情、增强社区凝聚力,对更新后的社会经济网络的重建和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公众参与虽不能解决社区中的所有问题,但它对问题的缓解和社区再开发可起积极的作用。适当的公众参与不仅将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过程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增强政策的权威性,使之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公众的广泛尊重和认可;而且能使公众的利益诉求有所纾解,从而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更积极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协调发展[10]。

(四)建立旧城更新的法律法制体系

政策法规是进行旧城生态更新的根本保障,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保证旧城更新的顺利进行。我国旧城更新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包括《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房地产法》、《土地管理法》、《拆迁法》等,但在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很多空白点;同时相关政策法规之间缺乏应有的协调。有必要加强法制观念,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其可操作性;针对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四、旧城主要物质要素更新生态化途径

(一)旧城区建筑生态化更新途径

1.旧城区建筑更新的生态学意义

旧城建筑更新一般包括全部改建、局部改建、翻建、加建、内部改造、维修、保护、清理八种方式。实际操作中,许多小规模改造方案并不局限于一种更新方式,往往为了满足住房更新需要而灵活地将上述八种甚至更多种的更新方式结合在一起。以再利用为主的建筑更新方法,不但保持旧城特色,维护文脉的延续,还可以节约大量物力、人力、财力,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很好的生态意义。

2.旧城区建筑生态化更新要点

1960年代以后,随着与生态建筑设计密切相关的绿色运动中的深层次生态学、生物建筑运动、盖娅运动以及后来可持续思想的完善,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大大丰富[11]。这些理论和经验,对于旧城建筑更新具有积极借鉴和指导意义。旧城区建筑生态化更新要点如表4所示。

表4 旧城区建筑生态化更新要点

(二)旧城区基础设施生态化更新途径

1.旧城基础设施的生态化更新内涵

旧城中的基础设施是旧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担任着旧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分解者”[14]的“角色”;对旧城生态系统的健康起着控制作用。旧城基础设施更新生态化是旧城基础设施更新过程中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运用生态工程、生态技术对旧城基础设施的整合、优化。它的宗旨是通过基础设施的更新促进旧城区的环境改善、充分提高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容量,使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和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经济、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更新生态化是实现旧城更新以及旧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本身具有完整多样、协调平衡、生态成长的内涵。

2.旧城区基础设施生态化更新具体措施

旧城区基础设施生态化更新具体措施如表5所示。

(三)旧城区道路交通生态化途径

1.旧城区道路交通生态化意义

首先通过道路自身建设的生态化,可减少对旧城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分割、干扰、破坏等影响。其次,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城市道路网相当于城市的骨骼和血脉,是维持城市这个有机体健康生长和运行的支撑体系。衰败的旧城区相当于“病变部位”,在治理病变时,需要恢复旧城与整体机能的联系,为病变的旧城带来新鲜的养料和活力。因此要通过道路交通的生态化,使旧城与整个城市联为一个有机整体,使旧城重新焕发活力。

表5 旧城区基础设施生态化更新具体措施

表6 医学微循环与城市交通微循环的比较

2.微循环理论在支路网规划中的应用

微循环是一个医学概念,旧城区道路以支路为主,完全适用于旧城道路更新建设。医学中的血液循环和城市交通中的微循环在组成结构、功能、运动形式、容量和对整体机能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17]。其对比如表6所示。旧城区道路微循环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解决区域细部交通需求、分担干线交通的有效手段。它不仅维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有着深远和积极的意义。

表7 旧城道路交通生态化更新具体措施

3.旧城道路交通生态化更新具体措施

旧城道路交通生态化更新具体措施如表7所示。

(四)旧城区绿地系统生态化更新途径

当前的城市,大多注重绿地的美化作用和图案效果,忽视了人类及城市生物的基本需求,大量依靠人工维护、物种单一的绿地,虽然在数值上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率,其生态效益却相对有限。通过复兴“自然度”高、静谧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更有效地降解现代城市的废弃信息流(广告刺激、噪音等),为社会提供滋养身心的理想天地。特别在旧城区和老龄化社区,城市绿地更是城市公共福利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之一[18]。

表8 旧城绿地系统生态化更新具体措施

1.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化内涵

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化是恢复绿地之间被人类活动中止或破坏的相互联系,以绿地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构为基本手段,调整原有绿地格局,引入新的景观组分,改善其服务功能,提高其基本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在城市建设中各种绿地不仅是景观美化的装饰物,或者仅供满足休闲活动的游憩地,而且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人类生态所必要的物质环境空间,是维持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场所,是人类接近自然、融于自然景观的直接场所[19]。

2.旧城绿地系统生态化更新具体措施

旧城绿地系统生态化更新具体措施如表8所示。

五、结语

旧城问题既影响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顺利发展,也影响着城市人类的生存质量,并因而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如何复兴旧城、如何让它重获生机和活力是城市生长与衰亡、发展与保护中的重要课题。旧城更新生态化研究对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旧城更新生态化的一系列步骤及途径,在旧城更新生态化支撑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灵活应用,可以达到建筑、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和绿地系统等旧城区主要物质要素生态化更新的目标(图3),最终将会对我们的城市走向理想的境界——社会文明、经济高效、生态完整、环境清洁、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态城市产生积极的作用。

图3 旧城更新生态化途径

注释:

①基于对相关数据库的检索结果而得出这一判断。

②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指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的大小,即有一个最低点和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参见: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16。

[1]沈清基.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基本原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6):6-11.

[2]郭红雨.态化城市设计的概念与方法[D].同济大学博士后学位论文,2003:64-65.

[3]哈罗纳德·维纳斯坦,顾震弘译.默比湖城——可持续性城市建设的杰出范例[J].世界建筑,2007(07):45.

[4]汪晓茜编译.Hedebygade街区城市生态更新,哥本哈根,丹麦[J].世界建筑,2007(07):77-84.

[5]扬州市环境保护局.扬州市“可持续的老城更新”中德合作研究项目卓有成效[EB/OL].http://www.yzepb.gov.cn/code/ReadNews.asp?newsid=586.

[6]郑向鹏,肖意.城市更新不需每年“大变脸”[N].深圳特区报,2012,2,25.

[7]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28-31.

[8]沈清基.旧城更新与生态建设[J].城市规划,1996(5):46-49.

[9]刘刚.基于生态学的旧城更新途经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4.

[10]中国公众参与网.公众参与的含义和必要性[EB/OL].http://www.cppss.cn/zn/detail.asp?id=7.

[11]宋晔皓.欧美生态建筑理论发展概述[J].世界建筑,1998(1):67-71.

[12]北京凯乐世纪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济南山景园二期概念规划,2007.

[13]GASA建筑事务所、佩·卡·姆森、顾振弘编译.卡路斯特瑞格生态住宅,奥斯陆,挪威[J],世界建筑,2007(07):88-92.

[14]沈清基.城市生态环境:原理、方法与优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494-495.

[15]仇保兴.复杂科学与城市的生态化、人性化改造[J].城市规划学刊,2010(1):5-13.

[16]张彤.绿色福利:可持续发展的瑞典城市与建筑[J].世界建筑,2007(07):24-32.

[17]李德慧.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的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5(4):17-19.

[18]吴人韦.支持城市生态建设[J].城市规划,2000(4):31-33.

[19]沈清基.城市生态环境:原理、方法与优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34.

[20]穆曼建筑事务所,王湘君编译.绿色旅馆:桑加赛比培训与会议中心,斯德哥尔摩[J].世界建筑,2007(7):108-114.

猜你喜欢

旧城区旧城生态化
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海港区以农民得实惠为前提走出旧城改造新路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