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

2022-03-18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旧城区商贩民众

陈 璐

(池州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从非遗传承的角度来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具有可取之处。旧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是区域特定时代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活,起着城市灵魂和支柱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城市将旧城区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商业行为的现象屡见不鲜,既充分发挥着丰富民众精神的文化意义,又带动了旧城区周围商户的经济利益。非遗文脉传承下,旧城区得以存续和发展,但旧城区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合理因素。文章基于旧城区发展现状,提出适当可行的方法,促进旧城区更新设计,以实现旧城区与新城区同步发展的愿景。

一、非遗文脉传承下旧城区更新设计的必要性

为了推进城市整体化发展态势,提升城市整体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旧城区更新设计显得尤为必要。

(一)旧城区是城市之魂,承载着深厚文化

不可否认的是,旧城区是城市的灵魂和根系所在,旧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中心和领头羊,对周边城市迅速建成起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城市文化之源可追溯至旧城区。无论是建筑、人文景观还是周边商业圈,对于研究旧城区文脉遗传都起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城市旧城区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藏着较为古朴、醇厚的古典文化,并没有随着城市的变幻失去自身的文化魅力,而是作为研究城市变迁历史的形象屹立不倒。旧城区作为城市文化的根源,留存着旧城区民众的记忆,承载着旧城区民众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涌进来的居民在非遗传承下的旧城区不断蔓延。城市以旧城区为依靠和核心延伸出了多条动态经济圈层,可以说,旧城区是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灵魂所在。

(二)旧城区独有空间肌理,决定其改造必然性

人口迁徙、生活生产方式变化共同演绎了旧城区独有的空间肌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大量居民涌入城市,扩建大量民居,逐渐形成以旧城区为中心的生产生活圈层。旧城区建筑遵循旧式风格,有别于新城区的布置和建构,具有强烈的辨识度和文化传承性,景观极为独特,建筑差异化明显。旧城区大多有庙宇、古建筑,具有较为厚重的历史感,独具魅力与特色,具有人文、历史、社会等多重价值功能。旧城区延续了非遗传统建筑民居的独特风格,具有较强的肌理特征,彰显了旧城区的文化气质。

我国旧城区具有多重功能。自古以来,传统旧城区商业繁茂,商业贸易区与旧城区融为一体,围绕旧城区自然延伸出纵横交错的街道、商业街。除了具有较为浓厚的商业价值之外,旧城区还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游览价值。旧城区是城市重要功能区的组成部分,不仅在商业贸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社会功能性具有多样化,在生活、娱乐、信仰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旧城区生活生产、娱乐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产品多样化、功能多样化。

(三)旧城区与民众生活相关,加速旧城区改造速度

旧城区具有较为深厚的生活、文化根基,具有较为浓厚且传统的生活环境。民众大都以血缘关系作为维系,产生了较为集中的聚居区,其生活习惯、道德观念、价值观大同小异,是支撑民众在旧城区繁荣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在旧城区,民众往往充满同理心,对于街坊邻居的诉求伸出援手,彼此嘘寒问暖,人情味十足。周边做生意的商贩与民众之间也保持着良好关系,市井生活一览无余,充满烟火气,生活气息浓厚。

旧城区的民众彼此之间形成相互依赖、彼此信任的美好场景,对这方土地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保护欲。民众制定出适宜生存、管理和规范生活的相应条例和制度,通过遵循、恪守、完善管理制度来达到稳定社会治安的目的。这种秩序通过沿袭、传承和弘扬,使民众在非遗传承过程中代代相传,不至于使非遗文化流失。所形成的特定文化和地域情怀、乡土情,使民众对所处的生态环境具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意识,民众在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方面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为旧城区美好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存在的问题

(一)旧城区商业化严重,缺少文化氛围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更多人对于金钱趋之若鹜,想要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致使旧城区商铺的数量过多,导致城市整体商贸市场的臃肿化、低质量化。目前,旧城区商贸现象较为严重,街道店面皆为商人,各式各样的商品充斥着旧城区街道,有些商人在设计街道时,一味想着如何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没有意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没有为旧城区注入文化灵魂,没有丝毫非遗文化的踪迹可寻,旧城区地域文化氛围缺失,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商业气息。旧城区原有的文化底蕴与内涵不够凸显,非但没有利用非遗文化,商业氛围反倒愈加浓重,这成为旧城区更新发展道路上的荆棘,严重阻碍着旧城区的更新发展。比如说:西安回民街近几年涌现出一大批商贩,旧城区完全失去旧有风貌,更多的是被商业化充斥,文化古都的气息逐渐减弱,因此给游客造成商业气息浓厚,文化历史厚重感减弱,缺少文化氛围。

(二)旧城区建筑破坏严重,历史厚重感逐渐消弭

新旧城区的交替带来文化的相互碰撞。新旧城区在视觉上存在很大差异,旧城区在城市规划中显得格格不入,旧城区在更新设计过程中不断遭到破坏,一些开发商忽视旧城区的特色建筑,不顾整体生态建筑,只顾眼前利益,导致原有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旧城区更新设计意识的欠缺,致使城市发展过程中新旧城区建筑趋于一致性,外观、构建、布局等方面难以区分,缺乏独特之处。建设开发过程未严格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未从真正意义上遵守城市发展规律的宗旨,对城市改造未进行认真、准确的剖析。部分开发商和政府急功近利、急于获取收益,对旧城区进行肆意改造,未处理好非遗文化与旧城区更新之间的联系,文化价值随着旧城区建筑的破坏逐渐消亡,非遗文化流失严重,旧城区厚重的历史感渐渐消弭,承载着旧城区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的根系逐步消失,导致旧城区更新发展得不偿失。这种以牺牲旧城区传统文化和建筑的行为有失考虑,旧城区更新未真正树立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更新理念。

(三)旧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缺乏严格管理

商贩不断集聚于旧城区,形成“小吃一条街”的集市现象屡见不鲜,必然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商贩彼此紧靠,没有多余空间,市场出现游客排长队的现象。商贩大多为游客免费提供一次性餐具,商贩为加快出餐速度,将残羹剩饭随手扔弃,导致旧城区商业街堆满了垃圾。加之垃圾桶数量有限,垃圾堆满之后不及时清理,垃圾溢出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旧城区商业街的街道容貌。部分游客和商贩对于“爱护环境”的警示牌熟视无睹,毫无爱护环境之意,为了逞一时味蕾享受,给旧城区的更新建设带了很大不便。

除此之外,旧城区商业街道常出现监管不到位的现象,针对随意丢弃垃圾的乱象给予放纵、容忍。一方面,对于食品安全方面没有做到严格把控,有些商贩没有健康许可证和健康证,食品安全令人堪忧;有些商铺存在安全隐患,没有配备安全急救设施设备。另一方面,对游客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的现象视若罔闻,缺乏严格的监管和监督,没有明确制定规范的条例和制度,造成旧城区商业街道环境污染严重、游客体验感差,旧城区树立良好印象受到阻碍,不利于加快旧城区更新设计的步伐。比如:西安回民街商贩过多,造成一次性餐具过量,街道垃圾如山,不及时清理,造成游客体验感差,口碑极差的印象。

(四)旧城区发展态势单一,与其他产业合作力度小

旧城区作为民众的栖息之所,是民众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和依靠。民众日益形成的特定非遗文化、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离不开旧城区的滋养和培育。可以说,民众扎根旧城区与旧城区的整体氛围和环境息息相关。但是,城市要向前发展,城市发展浪头过高,旧城区如若故步自封便会遭到淘汰,旧城区的建筑与发展都会随着时光流逝逐渐衰微,民众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势头也会随之减弱。然而,旧城区发展区域单一化,除了商业街较为繁茂之外,没有加以利用的产业,庙宇、古建筑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旧城区的更新设计道路难上加难。除此之外,旧城区产业以单一商业贸易为主,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相对较少,导致非遗文化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难以渗透到其他产业中,加大了旧城区的更新难度,阻碍了城市的整体发展。

三、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发展思路

(一)多方合力,重塑旧城区良好形象

非遗文脉为旧城区注入了新鲜血液,使旧城区发展拥有了独特文化魅力。以文脉传承为基点,挖掘旧城区文脉的内涵和价值,对其加以利用,促进旧城区的更新发展。旧城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依托旧城区得以延续,民众强烈的归属感以及较强的当家意识使得旧城区的部分非遗得以存续。但是,仅仅依靠民众口耳相传非遗文化显然是不行的,必须依托政府、民众、社会的多方合力。例如,制定社区管理条例、规范乡规民约治理条例,对于旧城区民众集市、手工艺、传说故事记录成册加以传承和保护,尊重民众的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加大力度支持旧城区非遗传承,从文化内核方面提升旧城区的整体风貌,为旧城区的更新注入活力,促进旧城区文化的传播;合理利用非遗文脉机制,加大开发和完善旧城区设施设备,增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非遗文脉的作用,提升旧城区文化底蕴,树立旧城区独特优势地位,塑造旧城区良好形象。

(二)加强旧城区环境保护,凸显旧城区文化特色

秉承以保护为原则、更新为目的理念,将保护为先的设计观念融入到旧城区更新中。聘用专业素质高的设计团体,加大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元有效措施完善旧城区更新设计蓝图,凸显旧城区的风格与特色。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下,对旧城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保护旧城区的整体风貌和环境,大力修复损坏严重的建筑,除了政府应加大力度组织专业人士对旧城区更新设计做出努力外,民众也应该理解、支持政府相关工作,并对旧城区的维护和修缮做出贡献,全民齐心协力,真正保护、完善旧城区的整体环境,为修缮旧城区古建筑奋斗,最大限度还原旧城区本来面貌,突出旧城区地方特色,增加历史厚重感,避免旧城区淹没在城市化进程中。例如北京798工业园区,通过对于旧城区以及工业废弃城区进行改造,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凸显出本地文化特色,彰显文化魅力,加强对旧城区的环境保护,促进文化传承和旧城区整体生态发展。

(三)加强旧城区生态保护,严格规范旧城区管理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进一步树立旧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打造令民众满意的旧城区。生态环境与民众生活休戚与共,加大旧城区保护管理,制定完整的规范条例。例如,对旧城区周边的商贩,尤其以餐饮业为主,制定安全健康条例,注重食品安全和卫生,对于破坏环境、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商户进行罚款,严重者进行停业整顿予以警示,加大执法力度,屡教不改者,不许再进入旧城区贩卖商品;对进入旧城区消费的民众亦如此,对于民众随地吐痰、扔垃圾的行为绝不姑息,引导民众树立文明意识。同时,可采取加强巡逻、树立爱护环境标示牌、增加垃圾桶摆放密度、对商贩定期进行培训等方式,提高民众保护环境意识,共同营造旧城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旧城区更新奉献一分力量。努力将旧城区打造为卫生文明的地区,为其他城市发展树立榜样,吸引更多的民众前来消费,拉动旧城区的经济增长,带动周边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旧城区的更新设计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加大与其它产业的合作,提升旧城区文化口碑

旧城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众的民间信仰和习俗在旧城区产生之际出现乃至兴盛,集会节庆、寺庙仪式由此产生。旧城区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其进行更新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旧城区非遗文化与旅游业产业的耦合,深入挖掘旧城区传统非遗文化,利用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旅游业作为时代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具有不容小觑的力量。加强旧城区非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既能够为旅游产业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够为旧城区非遗传承带来文化价值,有利于加快旧城区的更新发展。重塑旧城区非遗文化品牌,提升旧城区文化口碑的同时,也为旧城区产业的发展寻求更多的发展契机,拓宽旧城区发展道路,实现旧城区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旧城区商贩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旧城区改造中的景观设计——大连老旧城区楼院环境改造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商贩出售罂粟壳欲当火锅调料获刑8年半
推 销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北京市旧城区人口疏解对接安置房收购基准价格测算方法研究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