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2-09-21杨汶刚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4期
关键词:喹诺酮年龄组氧氟沙星

杨汶刚

(兖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兖州 272100)

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广泛,具有抗菌力强、口服吸收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喹诺酮类药物按开发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差异,至今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1]。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身体各系统的感染性疾病的治疗[2]。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常用的有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随着该类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其药品不良反应的(ADR)报道日趋增多。为探讨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我院近一年来发生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研究选取在我院发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共144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62例,年龄18~81岁,平均(47.8±7.4)岁。氟喹诺酮类药物给药途径分布:口服药物28例(19.4%),静脉输液116例(80.6%)。原发病分布:泌尿生殖系统感染82例,呼吸道感染76例,消化道感染34例,妇科感染22例,外科手术后预防感染26例。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名称:氧氟沙星36例、诺氟沙星34例、培氟沙星31例、环丙沙星30例、伊诺沙星28例、司帕沙星23例、氟罗沙星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类别使用比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析方法

本研究按照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筛选标准进行筛查[3],采用回顾性分析的调查方法,按照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性别及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涉及的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及药物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进行分类总结。

1.3 统计学处理

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P<0.05表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男性发生94例,占65.3%,女性50例,占34.7%,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各年龄组发生数上,38岁~58岁年龄组发生94例,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年龄段(占65.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

2.2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情况

本组所有不良反应报告中临床表现包括皮疹、瘙痒、静脉炎、恶心、呕吐、头昏、头痛等症状,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在人体系统分布上,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以神经系统(31%)为主,消化系统(20%)和循环系统(18%)其次,免疫系统(10%)、泌尿系统(6%)和血液系统(4%)发生率较低。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的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39~58岁年龄段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和恢复时间较高,与其他年龄段存在显著性差异段(P<0.05),其他年龄段>58岁、28~38岁年龄段和18~27岁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情况

2.4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分析

调查发现,导致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包括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共六个品种,为静脉注射所致。加替沙星引起者51例(占36.0%)、左氧氟沙星52例(36.1% )、诺氟沙星14例(10.0%)、洛美沙星6例(4.1% ),氟罗沙星4例(2.8% )、培氟沙星20例(13.9 %),所有病例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均得到好转。

3 讨 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组织内药物浓度高、抗菌谱广、血半衰期长等的特点,对革兰阳性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和球菌、淋球菌等具有重要的拮抗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沙门氏菌等抗菌活性更高[4],但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多,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方便患者的同时,有关其耐药性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本研究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男性长期吸烟饮酒者居多,而且男性参与社会活动较多。本研究我们还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年龄段为38~58岁年龄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而18~28岁年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最少(3%),分析原因在于18~28年龄组的患者大都处于青春生长期,临床上医生一般会谨慎给药[5]。另外我们还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38~58岁年龄段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和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高发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预防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分析总结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注意事项如下:①既往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不适宜应用。②不宜用于未成年儿童,因为研究证实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未成年儿童的发育有潜在危害。同时不宜用于已知有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者。对于目前尚无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要充分斟酌。③不宜与非皮质激素类抗炎剂和抗酸剂(含镁和铝盐的)合用。因为非皮质激素类抗炎剂可加重药物的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惊厥等严重副反应,而抗酸剂可影响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6]。④肝、肾功能不全者根据情况应慎用,若医师建议必须应用此类药物,应酌情调整剂量。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如洛美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和依诺沙星等应根据肾功能减退情况减少给药剂量;环丙沙星等可由肝、肾两种途径排泄的药物,在患者肾功能明显受损或肝肾功能同时受损时也应减少剂量;肾功能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以预防严重的中枢神经反应的发生。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临床上必须禁用: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促螺旋酶,对幼年动物的软骨发育有明显的损害,故禁止应用于孕妇和幼儿。由于该类药物可由乳汁消化吸收,故也不宜用于哺乳期妇女。

综上所述,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抗菌治疗时,临床医生或药师要充分认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以及临床表现,从而更能有效地注意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观察,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应需要根据临床用药品种和数量的变化,及时调整重点关注的品种,今后应重视总结新一代氟喹诺酮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同时加强其他氟喹诺酮药物的特殊不良反应的监测。

[1] 徐向荣,庄安士,王娟.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6):771.

[2] 王彤,刘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J].中国厂矿医学,2009,22(1):86-87.

[3] 孙慧萍,蔡力力,闫赋琴,等.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1014.

[4] Nichols WW.Clinical measurement of arterial stiffness obtained from noninvasive pressure waveforms[J].Am J Hypertens,2005,18 (1 Pt 2):39-42.

[5] 李茵,苏莉莉.氟喹诺酮类药物致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13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195-5196.

[6] 冯丽萍,党丽娟.2006年广东省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5):556-562.

猜你喜欢

喹诺酮年龄组氧氟沙星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分析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宫颈炎的疗效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引起神经毒性1例
氟喹诺酮类和严重心律失常危险:基于人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