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研究

2012-09-21何晓明陈悦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4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纤溶抗凝

何晓明 陈悦晶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医院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330)

肝脏在造血系统及凝血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凝血系统中绝大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部分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AT-Ⅲ)、纤溶酶原、蛋白C等也在肝脏合成,同时肝脏能清除多种凝血及纤溶过程中的产物。严重的肝病患者,肝脏的合成和清除功能障碍,各个方面的止血功能和扰凝功能都降低,出血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容易台并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功能下降,脾脏功能亢进,同时在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合成减少,功能减弱,常伴有一系列的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倾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笔者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对本院42例该病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对比,获得理想结果,具体心得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42例肝硬化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9±2.5)岁,所有患者均由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患者,均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将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设置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5±3.1)岁。两组人员在近期内均为服用过抗凝药物。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标本的采集和制备

取静脉血2mL加入装有109mmol/L枸橼酸钠0.3mL的真空抽血管中,3000r/min离心5min后分离血浆,再用3 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放入-80°C冰箱中供测试用。

1.2.2 仪器设备

用德国产的BE CompactX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凝血酶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检测;血小板(PLT)用日本Sysmex SF30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试剂、定标和质控物均为原装配套试剂。严格按照各检测项目SOP文件和仪器SOP文件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肝硬化患者PT、INR、TT和APTT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延长(P<0.05),FIB和PLT比健康体检者显著减少(P<0.05)。具体如下表1。

表1 两组指标对比

3 讨 论

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重要脏器,根据目前的临床医学水平可知14个凝血因子中12个是由肝脏参与合成的,占85.71%。肝脏还是合成和灭活纤维蛋白的溶解物及抗纤溶物质重要场所之一,在凝血过程中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肝硬化患者发生肝功能受损,蛋白质合成减少,导致凝血因子相应地合成减少,同时活化纤溶因子清除能力也减弱,再者,由于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得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不能转变成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肝素酶合成减少,肝素灭活能力下降,使血浆中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等,引起PT、APTT、TT延长,FIB降低。这一理论也在本研究得到证实,肝硬化患者PT、INR、TT和APTT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延长(P<0.05),FIB和PLT比健康体检者显著减少(P<0.05)[2,3]。

纤维蛋白原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是纤维蛋白的前体,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凝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它在机体的含量直接与肝硬化程度成反比,是凝血功能障碍较敏感的指标。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使其破坏过多,加之骨髓巨核细胞的生长合成被抑制,数量减少,导致PLT下降。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膜上磷脂等结构异常,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下降,部分血小板溶解,同时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导致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合成减少,功能减弱,破坏增加,导致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4]。

总之,PT、INR、TT和APTT、FIB、PLT指标的动态观察对预防肝硬化患者继发性出血、了解其肝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1] 王雁,王建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9):521-523.

[2] 吴家明.肝实质损害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检验杂志,2004,22(6):463.

[3] 江佩文,蒋海琼,靖大道,等.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5):354-355.

[4] 李沛,刘宏景.肝病患者不同病型凝血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4):224.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纤溶抗凝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
肌动蛋白清除系统与凝血—纤溶系统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