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房地产调控”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2012-09-20刘鹏

产权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楼市房价调控

□ 刘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830002)

2011年10月份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长达数年的持续性上涨之后终于在“国十条”、“新国十条”等相关宏观调控下放的作用下,出现了止涨和部分地区回跌的局面。

面临楼市冬天的房地产企业很“难过”, 一向在房地产市场存在意见“分歧”的潘石屹和任志强甚至组成联盟,联合其他18家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发起了国内首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联盟,打着将“定价权”交给购房者的旗号,准备“网上卖房”,被网友称为是“抱团取暖”。

而更多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为了“过冬”,也不得不开始以降价和“承诺降价将补差价的方式”搞促销。

就在房地产企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抵抗“冬日寒冷”之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做为了2012年楼市的基本政策。

对怀抱“住有所居”梦想,迫切希望房价下降的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一消息无疑是值得欢呼的。而对于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来说,意味着自身发展将继续面临“冬天”、面临“寒冷”。

很多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对此很不理解,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有意无意地露出了放松“限购令”的意思。他们觉得继续调控房地产的政策之下,企业必然面临诸多的发展不便和瓶颈,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也势必会受到影响。比如住房成交量锐降而导致的资金回笼困难;比如金融货币政策从紧而带来的融资困难;比如地方GDP将面临停滞甚至倒退的风险等。然而,处在企业经营可持续的基本特性的层面,处在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坚持房地产调控,对于中国企业等实业未免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首先,企业存在于社会,企业发展依赖于整体社会经济的良性与可持续。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房地产带动了中国经济,但也绑架了中国经济,致使中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之下隐藏着重重隐患和危机。比如房地产发展过热所导致的建设盲目、房子质量下降、实际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比如房价过高所产生的楼市泡沫化严重问题;比如老百姓压力感增大、满意度下降的问题;比如买房、炒房导致的国民经济虚幻化问题。

国家对房地产进行调控,事实上是谋求国民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个方面。因为唯有国民经济整体稳定发展了,企业包括房地产企业才有发展的良好环境和依托。坚持房地产调控,促使房价回归理性,维持在民众五到六年的收入可以支付一套的合理范围之内,避免动辄三十年甚至一家人倾尽毕生努力,也买不到一套住房,也实现不了“住房梦”的现实悲催出现,这无疑是让老百姓受惠之举,更是救助中国楼市、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必须。

反之,国家如果不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任由房价高高地往上爬,然而在“橡皮筋效应中”反弹向另一面,面临全盘崩溃的危险,恐怕才是对中国楼市、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不负责。原因很简单,楼市泡沫越大,破裂的可能也就越大,后果也就越严重。

其次,企业依赖市场,经济发展依赖于消费者,企业和经济均不能脱离消费者而“一枝独秀”。企业将生产力转化为企业产品,而企业产品唯有被消费者购买和消费才能实现其价值。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道理:如果消费者被高房价,被三十年或者一辈子都没有希望买到一套住房所挟持,失去了消费能力。企业产品失去了市场,企业也必然会失去其存在的必要,中国经济也势必无法发展。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与其说是对企业的约束、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倒不如说是对企业的救赎,对企业发展回归理性、科学、可持续的引导。而挤出楼市水分、减少泡沫、降低房价,与其说是让企业“跳楼”、“出血”,倒不如说是促进企业回归正常发展轨道的前提,是避免疯颠的房价将企业、将经济带上虚幻的云朵之中,继而摔下来,跌得更惨。

楼市调控、房价回归,是百姓的福音,又何尝不是企业,包括房地产企业的福音?何尝不是中国谋求实业回归的前提?

冬天过去是春天,这是中国季节规律,也是中国房地产、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猜你喜欢

楼市房价调控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