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调控绝不会浅尝辄止
2012-09-20邓清波
□ 邓清波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长沙 410011)
2011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河北廊坊召开保障房建设现场座谈会并讲话,表示会按照既定政策执行下去。指出要继续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关键时期,要坚持实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成果。(中央电视台等11月28日报道)
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内地城市的房价有所下降,调控成效显现。不过有产业内人士认为调控今年会有所松动,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曾经出台过被视为对调控松绑的政策,但随即都迅速被叫停。李克强的讲话无疑为市场和民众都吃了一颗“定心丸”,就是本次房价调控绝不会浅尝辄止。
事实上,中国高层决策者此次在对待房市调控态度上的坚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实质上反映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层次认知,是中共执政兴国的必然选择,这将是中国的一项长期政策,而绝非是权宜之计。
态度鲜明地执行当前严格的调控政策有应对短期经济社会形势的考量。一方面,近年来中国房价过快上涨催生了大批“房奴”,诱发了强制拆迁、侵占耕地、腐败横行等大量问题,与高昂的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等一起被民众称为压在人民头上的“新三座大山”。所以,中央政府适时出台严厉举措坚决调控房价,是维护社会稳定、顺应民心呼声的表现。另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又趋低迷、中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推进保障房建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有利于释放民众消费活力,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眼前的因素诚然是此番中国严厉调控措施出台后至今不为所动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只要国际金融危机震荡未息,中国就要依赖内需扩大以维持经济增长,则对房价的调控就不会放松。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老百姓为买房囤钱负债而不敢消费。而透过这些眼前因素的考量,留心观察则不难发现,中国高层在对房价调控的认识上还有更深的远见。
李克强在考察中表示,保障房建设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是宏观调控重要手段,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在城镇化,而房价过高则会抑制城镇化进程。可见,房市调控有从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远视角。面对民众,李克强又表示,“你们安居了,我们就安心了”。这说明中国坚定调控房价,根本着眼点还是在于保障民众“安居”,而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眼前严峻的经济形势。
安居乐业是指老百姓只有住有所居,才能安定下来,认真投入生产,社会才会稳定,经济才可能持续繁荣。放眼环球,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都曾经在房市调控上栽了大跟头,使得原本蓬勃兴旺的经济发展遭遇“滑铁卢”,日本因此陷入长期的“失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拱手让给中国。房地产如果崎形发展,价格飞涨,则必然只会成为政府和奸商掠夺民众财富的工具,这不仅会导致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更会诱发众多的社会公平问题、稳定问题。所以,任何真正有远见的执政者都不会放任本国房价无底线地过快上涨,更不会把房地产作为经济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引擎”。而对中国这样一个坚持土地公有的社会来说,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掠夺国民财富,就更应该为执政者和民众所不容。
要确保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顺利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既定战略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调控房价,把房价始终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而这个合理的水平就是土地公有制条件下的较低水平,使得绝大多数民众都能“安居”,由“安居”而“乐业”,使国家始终生产旺盛、消费繁荣,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将中国推移到世界产业链的应有位置。房价调控的成败不仅关系到我国的民心向背和经济发展,更关系到民族复兴的整体战略。
中国的各级政府官员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房价调控的重大意义,才能坚定不移地执行好各项调控政策。而那些已经靠房地产从国民口袋中圈占了巨额财富的既得利益者则需要认识到,任何妄图干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掠夺国民财富的行为,都是对国家长远发展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