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壮腰工程”加快文化名城荆州振兴

2012-09-20陈洪斌李晓波

产权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荆州旅游建设

□ 陈洪斌 李晓波

(湖北省荆州市产权交易中心,湖北荆州 434000;四川农业大学政治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

2011年3月在湖北省两会上,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提出要把荆州“建设成长江沿线的明星城市,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并正式喊出“复兴大荆州”这一响亮口号。2011年11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意见》,再次提出要把荆州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钢腰”,为湖北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1]自此,振兴荆州,实施“壮腰工程”上升为全省的发展战略。这为荆州坚持大交通定位,大产业地位,大都市区位,大文化方位,全面加速经济社会发展和特大城市建设,推进“宜荆城市群”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行政支撑。

1 荆州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发展战略是基于荆州辉煌的历史定位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一矛盾背景下提出的,这一战略是对“支点”战略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标志着湖北省区域发展战略覆盖到全省,进入区域协调共进的新阶段。自古以来,荆州就是江汉平原的商贸集散地,《马关条约》中沙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大宗的棉花贸易以及由此带来的机器纺织等新兴产业的兴起,使得荆州的商业贸易更加活跃,奠定了荆州城市经济的基础。解放以后,尽管由于水患威胁等多重原因,荆州并不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区域,国家的投资十分有限,但荆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仍取得了巨大成就,一跃成为全国明星城市。遗憾的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当全国绝大部分地区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时期,荆州的经济却突然陷入困境,由1993年的历史最高点快速跌落至谷底,出现经济蹦极之痛。有数据显示,从1994年到2010年的17年间,荆州市GDP有12个年份低于全省平均增速,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9.4%下降至5.3%;荆州的经济总量下滑到全省第5位,排在武汉、宜昌、襄阳、黄冈之后;人均生产总值居全省第15位,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居全省第16位。时至今日,荆州仍没有摆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尴尬局面。荆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在产业结构上,荆州的产业层次发展不足,经济效率低下,还处于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在产业集群上,产值较小,缺乏“龙头企业”,产能和销量在全国范围内仍有不足,缺乏规模效应;在财政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上,呈现地方财政困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数;在交通方面,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严重滞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明显不足,逐渐丧失了曾经具有的区位优势;在文化和旅游方面,总体创收能力仍显不足,缺乏旅游资源的综合整合;在高等教育方面,作为高等教育大市,教育投入极度匮乏,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

2 荆州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

从周边省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来看,荆州的塌陷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塌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长江洪水的威胁

荆州历史上的发展得益于面对长江,背靠江汉平原,沙市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楚国郢都的外港。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和束水归槽的淤积,荆江呈现地上悬河景观,成为万里长江最险峻的江段。荆州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荆江分洪区的范围内,根据国家政策,在蓄洪区内的城市、工厂等经济活动的规模是要受到控制的。也正因为此,尽管荆江沿岸具有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布局优势,但计划经济时期基本没有大中型项目在此布点,改革开放以来也少有投资在此聚集。洪水威胁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掣肘。

2.2 交通运输的制约

长期以来,在交通运输上存在一个重大误区。即认为长江是黄金水道,因此不主张沿江修建铁路公路,殊不知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的时代,各种运输方式的统一布局、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是由于这种误区,加上武汉-荆州-宜昌的长江段形成U 字型,本来具有交通优势的荆州地区,相反成为交通布局的盲点,成为除恩施州外铁路、高速公路布局最少的地区。”[3]宜黄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了江汉平原沿线仙桃、潜江等地的发展,却使沿江地区沦于谷底。交通运输成为荆州发展的重大障碍。

2.3 国家宏观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影响

“正是由于洪水威胁,加之交通运输的盲点,尽管建国以来湖北曾长期是国家宏观布局的重点区域,但荆州地区鲜有国家大中型企业,成为国家宏观布局的盲点,导致荆州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明显滞后。”[4]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然是荆州塌陷的重要原因。此外,荆州及沙市地区行政体制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3 加快荆州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荆州要以此为重要契机,以工业兴市为重要抓手,以“培育大产业,构筑大交通,建设大城市”为发展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与优化升级,充分发挥人文资源优势,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荆州城镇化建设。

3.1 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荆州大交通

要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把荆州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荆州要加强沿江港口建设和支流航道治理,加强公路铁路等建设,建立畅通安全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要完善公路网络,着力打造荆州成为公路运输枢纽,增加对路网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 农村公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是“十二五”荆州交通发展重点。

3.2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打造荆州大产业

一是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强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的集约式增长,减少因污染等导致的环境治理成本,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二是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培育大产业,努力把荆州打造成为中国钾都、淡水渔都和文化楚都。“具体而言,要重点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化工及新能源两个千亿元产业,装备制造、轻工两个五百亿元产业,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印染、电子信息三个两百亿元产业;要着力发展水产、水稻、油菜产业,建设全省最大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双低油菜,淡水水产品生产基地。”[5]要积极开展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社会闲散资金参与旅游业经营。

3.3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着力打造荆州大城市

一是明确城市的性质和方向,确定有关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二是选定城市用地,划分城市功能用地分区;三是科学布置城市道路,形成合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四是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具体而言就是“要抓好荆州古城人口疏散工作,加快建设荆州大都市区,加快建设沙北新区、火车站片区、李埠临港新区,尽快实现荆州中心城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人,全面提升荆州的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着力培育并打造洪湖、石首等节点城市,大力建设沿江、沿路城镇带,提高荆州的城镇化水平。”[6]

3.4 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着力打造荆州大旅游

一是积极开发新的旅游景点,进一步提升现有旅游景点的档次,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要依托荆州的旅游优势资源,加大旅游景点建设,积极开发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水文化等旅游景点,通过置换和成片改造等方式,着力打造荆州成为我国品牌旅游城市。”[7]要加强与邻近城市的旅游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共同推出文化游、考古游、山水风光游等旅游线路。二是整合旅游资源。要充分利用大型旅游企业优势,形成集团和连锁经营,达到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管理。三是加强旅游人员培训,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积极营造旅游亲和力,以良好的服务形象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

总体来说,荆州在自身磨砺寻求发展同时,还要利用国家大遗址保护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契机,争取加大国家的刚性投入,湖北省的配套投资和倾斜政策。阔步向前,跨越发展。

[1]黄俊华,蔡朝阳.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N].湖北日报,2011-11-28(01).

[2]童应学,田远芬.试析荆州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中的战略规划[J].湖北社会科学,2010,(03).

[3][4]郭庆汉.以荆江产业带促荆州崛起[J].当代经济,2008,(12).

[5][6]王松青.复习大荆州刍议[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2).

[7]王松青.荆州在“中部崛起”中的经济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商贸,2009,(19).

猜你喜欢

荆州旅游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旅游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