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

2012-09-20宋岩松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容纳状况

宋岩松,周 宇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

医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

宋岩松,周 宇

(中国医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1)

采用封闭集中问卷的方式对医学院校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人际关系建立、友好相处能力、平息冲突能力、容纳他人能力5部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生实际评分,分类采取措施,因材施教,以提高医学院校学生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

医学生;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人际关系是由人际交往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其重要特点是情绪性,可产生两类情感:一类是结合性情感包括人际关系中的肯定、接纳、积极的态度,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另一类为分离性情感,表现为否定、排斥、消极的态度,会阻碍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交往是人与人相互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联系过程,是个体的具体需要,这说明沟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一种最重要的基本形式,是社会结构的动态有机部分,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就无从谈起。医科大学学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他们具备高超的职业沟通能力,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同时,他们也面临学生间人际交往引起的障碍或心理疾患。对此,我们于2011年5月对我校本科生人际交往状况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校2010年参加全国高考入学的五年制全体本科学生,共932人,其中男生356人,女生576人。

1.2 调查内容

由人际关系状况(人际状况)检测、人际关系建立(人际建立)检测、友好相处能力(友好)检测、平息冲突能力(冲突)检测、容纳他人能力(容纳)检测5部分组成,所有问卷来源于《心理卫生量表评定手册》(增订版)和《社交能力检测》。

1.3 调查方法

采用封闭集中式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所有数据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见表 1、表 2、表 3)

表1 全体学生各项量表调查结果

由表1可知,本次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平息冲突的能力较强,人际关系建立、友好相处能力均超过满分的70%,但容纳他人的分值偏低,不足满分的60%。作为衡量人际关系状况的总调查指标,人际状况的得分应超过满分的70%。

表2 人际关系状况能力检测调查结果频数表

男、女生人际关系状况能力分值的频数集中在26~30分,分别占全体男、女生总数的48.60%、55.94%;人际关系状况分值15分及以下的男、女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21%、3.47%。人际关系状况能力高分段(26~35分)、居中分数段(16~25分)的女生比例显著高于男生,低分段(≤15分)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男、女生之间频率有差异。

表3 男、女生各项结果比较

上述各项均数女生高于男生,其中人际关系建立能力男、女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友好相处能力、平息冲突能力、容纳他人能力3项中男、女生比较没有明显差异;但人际关系状况男、女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3 结论

整体而言,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容纳他人能力普遍较低;人际关系建立能力男、女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关系状况能力男、女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生人际沟通能力低于女生。因此,应重视不同性别在沟通能力上的差异,在具体沟通指导培训中加强对男学生的关注。

4 讨论

4.1 容纳他人能力偏低是目前医学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障碍

由于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伴随多重呵护长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需要出发。这一切主要与学生从小对生活琐事的认知定位局限、家庭及学校教育对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容纳他人的教育欠缺有关,也与大学生一帆风顺的成长经历和接受挫折、正视现实能力低下有关。

4.2 人际关系的性别差异应引起重视

本次调查结果明确反映出男、女生在人际关系上所表现出的差异,男生的人际关系建立能力偏低。人际关系状况调查属于社交心理自测,是对人们社会交往状况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检测,有利于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包含的诸多能力具体体现在人际关系建立、友好相处、平息冲突和容纳他人等多方面。在人际状况上的差异与男生性格特点、心理冲突爆发的形式有关,应加强引导。人际关系建立能力男、女生存在差异应作为人际关系教育的出发点,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综合考虑性别因素影响,因材施教。

5 应对方法

对本次调查各项结果分值偏低的学生,通过面对面,排除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地域文化影响不同、城乡差异及调查时学生情绪不稳定、特定阶段学生学习压力不同等诸多影响因素,结合学生实际评分,分类采取措施。

密切关注低分学生的日常人际沟通活动,并建立档案,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树立自信,以保证沟通能力的良性发展;开展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的专题讲座,普及人际沟通技巧知识,使学生遵循人际交往的心理规律、讲求人际交往的艺术性;重视性别差异造成沟通能力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辅导,减少人际沟通冲突发生概率;开设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如电话、电子信箱、班级内部的“知心话专题”及具有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学生间展开专题讨论,扩大常规沟通教育的阵地,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时沟通,在各种环境中提高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特殊学生应推荐到相关部门进行个案咨询、辅导、治疗。

6 人际交往、沟通对高校学生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大学生独生子女增多,社会阅历、社会技能不足的学生明显增多。由于认知偏差、情绪因素、人格差异、经济贫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增加,而其中由于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的占有相当比重。表现出的相应的心理症状,如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症状、敌意症状等,说明人际关系所致问题已不容忽视。而目前高校中由于人际关系障碍而出现的极端个案,更提醒教育工作者重视开展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教育。

院校教育管理部门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人际沟通教育,这不仅是学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涯、完成学业的需要,也是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需要。加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教育,即人际交往、沟通教育需从多方面进行。本次调查仅为在校大学生人际沟通提供基本资料,人际沟通教育仍需从多方面探索。

G526.5

B

1671-1246(2012)17-0114-02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容纳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智珠
影响临床护生沟通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一切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
云南医学院校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及需求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