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总管巨大结石1例

2012-09-20于长华李珍红赵永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
关键词:胆总管本例胆汁

于长华 李珍红 赵永华

(北京军区总医院263临床部,北京 10110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5岁。主因右上腹及剑突下疼痛20余年,加重10d,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右肩部放射伴恶心、呕吐。患者寒战、高热。查体:患者精神不振,呈痛苦面容,右上腹部及剑突下压痛明显,伴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患者皮肤正常,巩膜无黄染。自述胆管结石病史20余年,曾多次住院保守治疗。血常规:WBC18.5×109/L中性粒细胞。体温38.5℃,脉搏120,呼吸36次,血压105/70mmHg。

2 腹部CT扫描

本例患者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TM 64层螺旋CT扫描。患者胆总管下段见一椭圆形巨大结石,结石密度不均匀,呈环形层状改变,即“环靶征”,大小约为58mm×46mm×75mm,局部胆总管明显扩张增宽,最宽约为60mm,邻近胆总管壁略厚,如(图1);患者左侧肝总管内及部分肝内胆管内可见多发结石影,远端及局部周围肝内胆管扩张,肝内胆管结石位于胆管偏后部,即“半月征”,如(图2)。

3 讨 论

胆道结石临床上非常多见,主要原因是在胆汁和胆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胆汁中的胆色素、胆固醇、粘液物质和钙盐析出,凝聚而形成胆结石。主要检查手段是超声、CT、MRI,其它如X线平片、PTC或ERCP等也经常应用于检查[1]。其中CT是一种无创的、对结石非常敏感的检查手段,根据化学成分,可分为胆固醇性、色素性及混合性胆结石。胆固醇性结石多单发,呈圆形,表面光滑,CT值略低;胆红素性结石多呈泥沙或颗粒状,CT值略高;混合性结石由钙盐胆固醇及色素等多种成分组成,兼有上两种结石特点,CT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中心低密度边缘高密度或高低密度相间呈多层状,也可表现为胆管内的软组织影[2]。一般结石长轴与胆管走形一致。

胆管结石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像本例患者胆总管内结石如此巨大,实属少见。究其原因,本例患者因病史较长,长期采取保守治疗,未采取手术治疗,胆总管内结石逐渐增大,结石呈环靶征,足以证明结石时间较长。继发不全性低位胆道梗阻,进一步加重胆汁淤积,长时间引起了恶性循环,所以胆总管内结石逐渐增大。有文献报道,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厌氧菌、L型细菌、幽门螺杆菌及纳米细菌等进入胆道后,通过引起胆道炎症、生成多种代谢产物、激活特殊的酶促进胆固醇成核以及独特的矿化能力等多种方式,对胆系结石的发生起了进一步始动作用[2]。胆总管结石一般较小时就会引起梗阻性黄疸症状,但本例患者虽然结石比较巨大,胆道扩张如此明显,但低位胆道梗阻症状却不太明显,没有明显黄疸及肝内胆管扩张。笔者考虑,结合本例患者病史比较长,长期反复炎症,导致胆管壁肌肉纤维变性,肌肉纤维的弹性及舒张力减低,所以虽然结石比较大,但部分胆汁还是可以部分通过进入肠道,只是形成了胆汁排放不畅。

总之,胆道结石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胆系疾病,CT是一种无创的、对结石非常敏感的检查手段,对临床的诊断及治疗都有很大的帮助。当发现患者有胆系结石时,即使患者症状较轻或无症状,也要嘱患者尽早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像本例患者一样,尤其是合并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感染反复发作的患者,更要及早手术。

[1]曹桢斌,田伟.胆系结石的影像诊断[J].云南医药,20097,30(1):97-100.

[2]王卓群.胆道结石的CT平扫诊断与限制[J].光明中医,2009,24(4):671-672.

[3]张才军,王玲.细菌感染与胆囊结石的关系[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2):160-162.

猜你喜欢

胆总管本例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西门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应用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窗外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穿孔术中护理配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