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部分切除联合“T”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35例临床分析

2012-09-20谢小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
关键词:肝胆胆道胆管

谢小勇

(湖南邵阳县人民医院,湖南 邵阳 422100)

肝内胆管结石(calculus of intraheoatic duct,hepatolith)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属于以胆红素钙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性结石[1],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和难治性胆道疾病,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T”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35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0例,其中男29例,女41例,年龄32~76岁,平均48岁;病程0.5~10年,平均3.5年;所有患者均有反复发作性的黄疸、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及上腹压痛和肝区叩痛等症状和体征;均经B超、CT或X线胆道造影确诊为肝胆管结石。结石部位:肝总管14例,胆总管21例,左肝内胆管28例,右肝内胆管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病情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T”管引流术:根据术前B超定位,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或胆道造影情况进行定位后,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3],其中肝左外叶切除23例,左半肝切除7例,肝方叶切除5例,6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并行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清除残留结石,术后常规放置“T”管引流。对照组采用常规肝外胆道切开取石,胆道探清除残留结石后常规放置“T”管引流。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疗效标准[4]:优: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经T管胆道造影或B超检查未发现肝胆管有残留结石,无复发。良:偶有腹痛发作,T管胆道造影或B超检查发现肝胆管残留有细小结石。差:症状频繁发作,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百分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和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术中死亡病例。观察组优良率为94.28%,对照组优良率为6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17.14%),其中切口感染3例,胆漏2例,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并发症16例(45.71%),其中切口感染4例,胆漏5例,胆道出血3例,膈下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观察组有4例(11.43%)出现复发,对照组有14例(40.00%)出现复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目前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占胆石症的15%~30%,女性多于男性,并常见于50岁以上的肥胖者[5]。肝内胆管结石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与细菌感染、胆道蛔虫和胆管阻塞关系密切[6]。肝内胆管结石具有病情复杂,术后残留结石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可诱发胆管癌等特点。研究显示[3],胆囊由于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粘膜发生癌变,胆结石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之一,80%~90%胆囊癌患者伴有胆结石。由于结石在肝内胆管分布的范围、结石的数量、伴同的肝胆管和肝脏的改变、手术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一直是外科治疗的难题。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其中解除狭窄梗阻是手术的核心,而清除病灶、通畅的内引流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否则易致术后结石复发,残余结石松动,从上方胆管下降至胆管开口狭窄处,并再次引起梗阻、感染,导致重症胆管炎,胆原性脓肿和胆道出血,但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一直是外科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8-10]。传统的单纯胆管切开取石术由于对肝胆特殊生理结构探查不清晰或者粘连分离困难,致使手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造成结石清除不彻底,术后复发率高,很难达到治疗的理想效果,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为了取尽结石,最大限度地去除病灶,施行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已成为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手段[11]。笔者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T”管引流术,不仅可以清除肝胆管病变,同时还可以较大范围清理结石,减少了术后复发。肝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肝左叶、右叶单侧或双侧结石病变时均安全有效。对于不能一次性取净的结石,先放置T管,之后经过T管窦道取石,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94.28%,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65.7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肝部分切除联合“T”管引流治疗肝胆管结石是一种疗效确实的手术方式,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庆怀,高静涛,曹嘉华.早期肝胆管结石的肝切除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11):739-740.

[2]韩殿冰,高峻,董家鸿.肝胆管结石各种临床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J].局解手术杂志,2009,18(5):309-311.

[3]张惊涛.肝内胆管结石100例的外科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7):272-273.

[4]李长安.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3):35-36.

[5]刘带刚,周鸿东.肝胆管结石治疗疗效比较[J].中外医疗,2011,30(7):51-53.

[6]吴丹西,张志强,解素娟,等.术中超声在肝内胆管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2):147-149.

[7]王峰,宗光全,刘绪舜,等.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管结石[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1):24-25.

[8]李运元.不同术式治疗肝胆管结石及中医药对残留肝胆管结石的防治[J].中医药导报,2007,13(10):33-34.

[9]宋晓雪,谢炜,孙安仁,等.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6):17.

[10]杨树成,陈健,张成阳,等.肝段切除的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伴狭窄[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4):745.

[11]段伦喜,王群伟,刘国利,等.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结石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3):164.

猜你喜欢

肝胆胆道胆管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