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血肿穿刺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

2012-09-20林日才南志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
关键词:穿刺术硬膜颅骨

林日才 南志勇

(河北迁安首钢矿山医院外一科,河北 迁安 064404)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慢性脑血肿无明显临床表现,相对起病较为隐匿,容易误诊,威胁生命。笔者对2005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0例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材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我院2005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在35~85岁,平均66.5岁。本组经仔细询问有明确头外伤史者44例,6例无明确头外伤史。头外伤后至发病时间在1~16个月,平均9~10个月。单侧血肿37例,双侧血肿13例;病程4周~6个月。临床表现:26例患者中主要表现为慢性脑受压者18例,对侧肢体无力者5例,反应迟钝者1例。46例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4例经对比剂增强检查确诊。血肿量50~220mL,多为80~160mL。

1.2 诊断方法

①颅骨X线摄片列入常规检查,其能提示有颅内压增高的迹象,如脑回压迹加深、蝶鞍扩大和骨质吸收、局部颅骨变薄。患病多年的患者,血肿壁可有圆弧形的条状钙化。婴幼儿患者可有前囱扩大、颅缝分离和头颅增大等。②头部CT或MRI检查是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具有简便、安全、可在短时间内显示血肿的位置、大小和数目等优点,对于脑血管造影难以同时显示的两侧性血肿,CT检查能准确地诊断。当CT及MRI显示的血肿为等密度时,可增强扫描或作MR检查。

1.3 治疗方法

患者于CT下确定靶点(即血肿最厚层面),选择20~25mm长的针,穿刺点应避开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常规术前准备,备皮,局麻下用YL-1型针钻一体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接电钻,钻透颅骨,让血肿液自然流出,当不滴液后用5ml等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基本清澈时开放引流;有凝血块插入血肿粉碎器用5ml等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注入尿激酶1~2万U;夹闭侧管4h后放开放引流。每天一次;引流3~5d,双侧血肿留针4~7d,复查CT拔穿刺针并缝合一针。

2 结 果

50例慢性脑血肿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无死亡病例,无术后颅内感染及出血发生,平均住院6d,气颅10例,为少量积气;头皮坏死3例;复发5例,3例门诊处理,2例再次微创引流后痊愈。术后1~3个月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良好50例,中残0例。5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并随诊6个月无复发。见图1~图4。

3 讨 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的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常见于老年人,其诱发因素最常见为头部轻中度外伤者,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临床上仅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容易与颅内肿瘤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相混淆。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1-6]。

微创血肿穿刺术 其操作方法简单,通常1h内完成全程操作,损伤轻微,无脑脊液漏;不易造成颅内感染;其效果非常满意;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最佳方法。50例均一次穿刺成功,1例患者术中一次性血肿清除率为48%,次日选择另一部位穿刺清除血肿为45%,本组病例无死亡,无术后颅内感染及出血发生,平均住院6d,气颅10例,为少量积气;头皮坏死3例;复发5例,3例门诊处理,2例再次微创引流后痊愈。5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并随诊6个月无复发。本病表现为慢性过程,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手术,效果满意。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因未及时诊治、病情危重或伴有并发症者。

[1]Nakayama K,Obara K,Tanabe Y,et al.Interactive role of tyrosine kinase,protein kinase C,and Rho/Rho kinase systems in the mechanotransduction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s[J].Biorheology,2003,40(1/3):307-314.

[2]Cipolla MJ,Gokina NI,Osol G,et al.Pressure induced action polymerization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as a mechanism underlying myogenic behavior[J].FASEB J,2002,16(1):72-76.

[3]Pluta RM,Rak R,Wink DA,et al.Effects of nitric oxide on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production and infarction size after brain reperfusion injury[J].Neurosurgery,2001,48(4):884-893.

[4]陈化坤,高宏伟,青松文,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理的电镜改变[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6):232-234.

[5]王晓平,王木华,林超男,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近期文献总结[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8,24(2):957.

[6]Gelabert?González M,Iglesias?Pais M,García-Allut A,et al.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surgical treatment and outcome in 1000 cases[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5,107(3):223-229.

猜你喜欢

穿刺术硬膜颅骨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颅骨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More gum disease today than 2,000 years ago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4例的护理体会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