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语文迎考复习冲刺阶段的几点教学心得
2012-09-19沈健
沈健
【摘要】作为语文老师要一直保持对学生最真诚的热情,特别是在冲刺阶段,要与他们同悲同喜,要成为最了解和最理解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在感情上亲近你,行动上追随你。
【关键词】因材施教;舍得放手;面批面改
【中图分类号】 H319【文献标识码】A
2012年高考尘埃落定,这是我连续第四年教高三语文,感触颇多,特别是今年高考,所带的文科班语文高出省均分13.6分(不含加试分),期间辛苦自不必说,倒是有几点教学心得写来和高三语文教学的同行分享。
一、守好语文阵地,因材施教
在多数人的心里,语数外三门学科中数学最重要,其次外语,第三才是语文,许多学生也是这样想的,认为语文分数拉不开差距,重视不重视一个样。这个当然是我们所有语文老师最感悲情的事情,所谓“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但是作为语文老师自己首先绝不能气馁,不能自怨自艾,其次就一定要守好语文阵地,并且努力争取外援。今年我首先协同备课组的老师一起“敦促”学校在复习时间上对语文学科进行“增援”,尽管增加的时间极其有限,但至少在心理上给了学生暗示,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当然更重要的工作是要让学生从重视的意识转化成重视的行动,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我的做法是每次模考后给每个学生都进行卷面分析,和他们一起寻找薄弱点和争分空间,让他们看到自己提高语文成绩的极大可能,同时督促他们在下一个复习阶段进行针对训练。这个工作听起来容易,操作起来麻烦琐碎,还要不断地和学生的以及老师自己的惰性作斗争,特别是和平时统一的作业相比,这时候的作业五花八门,备课量陡然增加,工作就尤其辛苦。但是这仿佛真就符合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有了奔头,提高很快。
二、复习指导有主见,舍得放手
在一个由18个语文老师组成的备课组里,偷懒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集体备课往往可能变成集体偷懒,统一的资料,统一的进度,给每个老师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其结果只有两个,要么集体进步,要么集体沉沦。所以,对于教师个体而言,除了在高考复习的大方向上追随集体之外,一定要有自己对班级的个别判断,像中医号脉开方子一样,针对自己班级的特点,给出不同的复习方案。特别是在冲刺阶段,班级与班级的差异性特别大,学生个体间也是如此,这时候就绝不能随波逐流,没了自己的主张。
今年的几次模拟考试,学生分别暴露出了不同的复习漏洞,有的是年级整体的复习方向问题,有的是班级的个别问题,更多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我除了和备课组商讨应对共性问题的策略外,更是针对本班情况,在文言文基础夯实和作文辅导上下功夫,并且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漏洞制定出不同阶段的自主复习方案。当然这里的前提是,我舍得放手,留足学生的自主复习时间,而且跟往年相比,今年更放手,复习效果更好。
三、强调作文辅导,面批面改
有些老师认为从高一到高三,作文系列教学也已经到了尽头,最后阶段就可以不用多训练了;也有的老师认为作文一向难教,最后冲刺阶段能有什么作为呢,不如让学生多做些其他练习。而我认为最后冲刺阶段是抓作文的最好时机,主要原因是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他们最想在这个阶段取得进步,甚至有些以前浑浑噩噩的学生也在这个阶段苏醒,想要汇入高考的洪流。作为教师就一定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满足他们这一特殊阶段的学习欲求。
今年最后阶段的作文辅导我强化了这几点:一是强化了审题训练,强调命题作文审题要抓住题目的“命门”,即文章要能诠释题目的内涵。这主要是针对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保证基本分。二是抓素材积累、主题积累、写法积累。具体做法是提供给他们大量的优作范本,给足时间让他们摘录背诵,把精美的开头结尾,一两句点睛之笔作为重点,每天辟出专门的时间背诵,积累语感。三是加强个别辅导,面批面改,具体做法是对每一次模考的作文都进行二次批改,针对每篇作文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进行改写,三分之一的学生每个题目的作文平均要改三次以上。当然这是迎考复习辅导中最为辛苦的工作,但也是最幸福的工作,因为这个阶段会感觉到学生的进步像春笋拔节那样迅速,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特别是有一个平时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考前积累了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素材,并且以此为题材改了四次作文,高考后,她说用了准备的素材,而最后她的语文得分是125分。
总之,在冲刺高考的最后决战阶段,最为心累的是语文老师,面对部分学生的不重视,面对学校的考核压力,面对自己想要教好学生却又仿佛无处使力的困境,我们有时会迷失了自己,甚至也会给自己这样的暗示,语文成绩提高难,就这样好了,反正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这几年的高三教学经历告诉我,作为语文老师要一直保持对学生最真诚的热情,特别是在冲刺阶段,要与他们同悲同喜,要成为最了解和最理解他们的朋友,让他们在感情上亲近你,行动上追随你。在具体复习过程中要有自己针对自己班级的个性化主张,要让每一分钟时间都用到刀刃上,要把作文辅导作为最大的争分空间,花最大的气力,用最切实的手段去提高它。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语文学科的教学困境,改变语文教师的尴尬处境,获得高中语文教师的最大成就感和满足感。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