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aO-Mg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研究

2012-09-18杰,唐岭,王强,廖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晶化微晶电导率

宋 杰,唐 乃 岭,王 志 强,廖 小 平

(大连工业大学 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0 引言

Mg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具有低膨胀、耐腐蚀、抗热震、高强度、低介电损耗以及光化学加工的综合性能,因此它在航天、电子、机械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该系统的氧化物原料资源丰富,可利用炉渣和矿渣等固体废弃物,因此,近年来该系统微晶玻璃的开发研究引起了各国科研人员的兴趣[2-3]。在Mg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中,最常用的晶核剂是TiO2,有关它对该系统微晶玻璃晶化行为影响的研究已较多[4-5],认为TiO2可以促进玻璃分相。通过成分配比的调整和热处理工艺的改变,可以得到性能较好的材料。此系统析晶过程复杂,不同晶相的析出会因相变而破坏玻璃的性能,因此,研究Mg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析晶及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6]。Ba2+能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阻碍电子迁移,不破坏玻璃的电性能,在Mg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中引入BaO 可以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改善玻璃的性能。作者采用熔融法制备了BaO-Mg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优化了玻璃组成及热处理工艺,研究了显微结构等性能。

1 实 验

1.1 样品的制备

基础玻璃样品组成见表1。以分析纯的石英砂、氢氧化铝、氧化镁、碳酸钡、硼酸、氧化锌、二氧化钛为原料。通过有规律改变Al2O3和SiO2的含量来研究组成对各性能的影响,配方分3组,第2组、第3组是在第1组的基础上调整BaO、MgO的含量后再有规律改变Al2O3和SiO2的含量,研究组成对玻璃析晶的影响,配方见表2。

表1 微晶玻璃的化学组成Tab.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glass samples

表2 根据基础玻璃组分所设计的玻璃配方Tab.2 Glass formula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omponents

将混合好的配合料加入刚玉坩埚中,在程控硅钼棒高温电炉熔制,熔制温度为1 480 ℃,保温2h。熔制好的玻璃在石墨模具中浇铸成块状玻璃样品,将成型后的玻璃迅速转移到马弗炉中,在550 ℃退火1h,得到基础玻璃样品。

根据差热分析曲线确定玻璃的热处理制度。热处理在硅碳棒电炉中进行,将基础玻璃在780 ℃核化保温2h,980 ℃晶化保温2h,观察玻璃的析晶情况。

1.2 性能测试

玻璃试样用玛瑙研钵研碎后,过200目的筛子,称取100mg,将样品粉末置于刚玉差热坩埚中,温升至1 150 ℃,升温速度为10 ℃/min,以α-Al2O3为参比,在WCR-2D 型差热分析仪上进行差热分析实验。

采用型号为D/max-3B型X 射线衍射分析仪对所制备的微晶玻璃样品(粉末)进行物相分析,工作电压40kV,工作电流20mA,扫描速度6°/min。

将晶化后样品表面研磨抛光,用10% HF侵蚀3min,表面镀金膜后在JSM-6460LV SEM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显微形貌观察。

将晶化后样品进行抛光处理后,切割成长15mm、宽12mm、高8mm 的长方体。在其相对的表面涂银,放入干燥箱中100 ℃干燥1h,再放入马弗炉中500 ℃保温2h进行烧结,之后使用TH2683型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绝缘电阻。

2 结果与讨论

2.1 组成对析晶性能的影响

各样品的差热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几种试样均有明显的放热峰,这是由于玻璃的内能高于晶体,当玻璃在加热过程中转变成晶体时,有一部分能量释放出来,表明玻璃试样有晶体析出。

图1 样品的差热曲线Fig.1 DTA curves of different samples

由差热曲线可以看出,随着Al2O3加入量的提高,玻璃的析晶温度逐渐提高,析晶峰略有增强。而随着BaO 含量的提高,玻璃的析晶温度逐渐降低,但峰减弱。因为BaO 能降低玻璃的黏度,阻碍其他离子的迁移,提高玻璃的析晶活化能。

2.2 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

晶化后样品的X 射线衍射图谱见图2。XRD分析结果表明组成对析出晶相也有一定影响。玻璃晶化时析出晶相主要是顽辉石、堇青石、钡镁铝硅固溶体。当组成不同时,玻璃晶化后析出的晶相会有一定变化,Al2O3加入量高时,微晶玻璃析晶峰也随之加强。由1-1、2-1、3-1的XRD 图谱可知随着BaO 含量的增加,玻璃的析晶性能降低,析晶峰逐渐减弱,堇青石晶相逐渐减少。

2.3 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

图3是样品晶化后的扫描电镜图片,由SEM图片可知组成对析晶性能有很大影响。当Al2O3含量较高、BaO 含量较低时玻璃的析晶能力强,晶化后晶体生长粗大,如1-3样品;而当Al2O3含量低、BaO 含量较高时,玻璃的析晶能力减弱,但内部析晶均匀致密,如3-1样品。

图2 晶化后样品的X 射线衍射图谱Fig.2 XRD patterns of the crystallized samples

通过比较1-1、1-2、1-3的SEM 图片可知,随着铝含量的增加晶体尺寸逐渐变大,变得粗糙,出现条状晶体,尺寸在1μm 左右。由2-1、3-1 的SEM 图片可以看出,随着BaO 含量的增加,堇青石相逐渐减少,主要晶相为钡镁铝硅固溶体,颗粒细小,均匀。3-1 中的晶体主要为球状,粒径为0.5~1.0μm,玻璃的SEM 分析结果与DTA 和XRD 分析结果一致。

2.4 电导率

对晶化后的样品进行绝缘电阻的测试,通过计算得出电导率见表3。由表3看出,样品1-1、1-2、1-3的电导率略有所增加,说明Al2O3能增加玻璃的电导率;1-1、2-1、3-1电导率逐渐减小,说明BaO 有降低电导率的作用。

图3 晶化后样品的SEM 照片Fig.3 SEM photographs of glass-ceramics samples

表3 样品的电导率Tab.3 Conductivity of different samples

3 结论

当玻璃组成质量分数为MgO 21%~25%、Al2O310%~15%、SiO250%~55%、BaO 2%~6%、ZnO 3%、TiO25%时,可制备出主晶相为顽辉石和堇青石的BaO-Mg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

少量BaO取代MgO 可降低析晶温度和析晶倾向。组成对BaO-MgO-Al2O3-SiO2微晶玻璃电导率有很大影响,Al2O3含量的增加可提高微晶玻璃电导率,BaO含量的增加使微晶玻璃电导率降低。

组成质量分数为MgO 21%、Al2O310%、SiO255%、BaO 6%、ZnO 3%、TiO25%,熔制温度为1 480℃,780℃核化保温2h,980℃晶化保温2h,得到主晶相为顽辉石和堇青石、电导率为5.017×10-9S/m、晶体均匀、细小的微晶玻璃。

猜你喜欢

晶化微晶电导率
不同环境下粉煤灰合成A型分子筛的研究
铁红微晶釉的制备及影响工艺研究
玻璃冷却速率和锂铝硅微晶玻璃晶化行为、结构相关性
锂铝硅微晶玻璃不混溶及其析晶探讨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东华大学在碳纳米纤维孔隙率及电导率方面取得新进展
晶核剂对烧结法制备Li2O-A12O3-SiO2系微晶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
分级晶化合成SAPO-34分子筛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基于比较测量法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电导率检测仪研究
低温胁迫葡萄新梢电导率和LT50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