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老杨哭了:L记西北油田特管中心供水管理队副队长杨红山

2012-09-18张洋

中国石化 2012年10期
关键词:沙参杨阳红山

□ 张洋

□ 杨红山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造出“金点子”,巧用矿泉水瓶吸出注水管道阀门废液,解决了维修注水泵的难题。 张成富 摄

在同事眼里,他工作雷厉风行,与人沟通时有点“木”;在儿子眼里,他就像个木头人一般,从没见他流过泪。

“哟,脸怎么晒得这么黑?”面对闯进办公室汇报的杨红山,西北油田分公司特管中心主任卫怀忠下意识地冒出了这句话。

塔河油田新水源地建设正在进行着,杨红山天天在现场,大漠里的日头这样毒,杨红山能不黑吗?!

“哟,脸怎么更黑了!像铁树皮一样!”一个月后,卫怀忠休假回来,又是杨红山来汇报生态恢复林维护管理工作。看着这个当年沙参2井抢险敢死队的队友,卫怀忠已经有些心疼了。

杨红山“跑现场”有瘾,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这个“嗜好”。方志顺在搬迁运输管理队工作,与杨红山同住在一个基地。他说:“每次看见杨队,都是风尘仆仆地从现场赶回来。”而与他同在供水管理队工作的宣传员张成富说:“每次抢险作业,无论日夜,我的镜头里总有杨队的身影。”

在工作中雷厉风行的他,却在与人沟通时有点“木”。张成富说:“每次要写他时,他总说,别写我,把我们的员工好好写写。他们太辛苦了!”

为了写一篇沙参二井的纪念文章,记者需要采访杨红山,了解当年抢险前后的细节,于是便与他约定了采访日期。

谁知,约定的日期一拖再拖,直到一周之后,我接到杨红山打来的电话,说是今天要去安全周检,来回400多公里,在路上有的是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末了他加了一句:“我们基层的宣传力量比较薄弱,我向你‘报料’沙参二井的‘八卦’,你也得顺便采访我们在野外站点的员工,他们很不容易,应该宣传一下。”

我放下电话,哭笑不得,这还是张成富所说的有点“木”的杨红山么?他简直是将算盘敲得噼啪响,将采访搞成“买一送一”了。

杨红山是典型的西北汉子,身形魁梧,一看就大大咧咧的,当我问起当年的细节时,杨红山却陷入久久的沉默。

1984年,位于沙雅隆起雅克拉构造带上的沙参2井发现油气,实现了中国古生界海相油气首次重大突破,震惊了世界,由此拉开塔里木盆地大规模油气勘探的序幕。但由于当时防喷器失灵,造成油井不间断井喷。当年24岁的杨红山义无反顾地参加了由13人组成的抢险敢死队。

听着他讲述着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年代。末了,杨红山说:“当时我们的安全意识很弱,每天抢完险回到驻地,我们都用汽油来去除身上的油污,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说实话,当时做抢险敢死队队员,心里也担心,但是,该我们冲到前面的时候,还是没有丝毫犹豫。我觉得,我就应该这么做!”说着,杨红山开始擦拭眼角。我这才从故事里走出来,发现他的眼圈通红。原来,这样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在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时,也会落泪。

我曾经用BQQ采访过杨红山的儿子杨阳,今年刚到油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杨阳说,从他记事起,由于父亲常年在大漠里工作,他很少与父亲在一起。后来自己去外地求学,父子在一起的机会更少了。杨阳回忆说:“在我的印象里,我爸就像个木头人一般。长这么大,我没见他流过泪。”

我不知道,他的儿子听到这些故事,亲眼看到父亲落泪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猜你喜欢

沙参杨阳红山
沙参栽培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红山荞麦看木森
Analytical formula describing the non-saturating linear magnetoresistance in inhomogeneous conductors
肺热肺燥 喝点冰糖沙参粥
红山蚁的伏击战
喝沙参猪骨汤给皮肤“补水”
EXISTENCE OF SOULUTIONS FOR THE FRACTIONAL (p,q)-LAOLACIAN PROBLEMS INVOLVING A CRITICL SOBLEV EXPNN*
数学的简洁美
A Historical View o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
初秋 来碗润肺养生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