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中毒急诊抢救的临床分析
2012-09-18张三社
张三社
(武冈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南 武冈 422400)
人在短时间内吸入了高浓度氨气或者接触到了液氨会导致急性氨中毒,有文献报道,氨气中毒,为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为40%~60%,而中毒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甚至可达到90%[1]。因此对于氨气中毒患者,必须进行有效地抢救和护理,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病死率。本文就是回顾分析了我院2004年5月和2010年6月收治的两批氨气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院前抢救以及入院后护理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5月某冷冻厂氨气管道破裂致使13例患者中毒,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21~43岁,作为对照组;2010年6月我市市郊氨气罐爆炸造成的14例患者中毒,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19~42岁,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13例患者,是由该厂紧急派出车辆送到我院的,因此未进行任何院前抢救。实验组:实验组14例患者,是由我院120接到呼救电话后,召集了各科医护骨干人员组成抢救小组,紧急制定了初步的抢救方案并准备了包括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起搏仪、气管切开包等必要的抢救设备,同时也准备了一些必备抢救药品,然后随救护车到事故现场进行院前抢救。首先,快速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等生命体征,然后根据中毒程度进行分类,由不同的车辆运送至医院急诊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吸氧,然后用2%的硼酸液冲洗受污染皮肤,并即时应用地塞米松以及654-2针剂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进而减轻咽、喉以及肺水肿并预防途中窒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治愈的标准为:氨气中毒症状消失且无并发症,在1周内出院的患者为治愈;好转的标准为呼吸困难明显减轻,且肺部湿性啰音显著减少,在由急诊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治疗后,1~2个月内出院的为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
实验组实施抢救后的治愈率35.71%和好转率42.85%分别显著高度对照组的15.38%和30.77%(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愈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比较
在随访期内,实验组并发肺部(如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1.4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84%,且实验组的病死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P均<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比较
3 讨 论
3.1 院前抢救对氨气中毒的意义
氨气是一种强碱性的有毒气体,当浓度较低时,可以使患者呼吸道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加[2];当浓度较高时,就会导致坏死性支气管炎、肺水肿、急性喉头水肿等,并且会损害肝、心、肾等器官,甚至可并发肺纤维化致使肺功能不全[3]。因此,对于氨气中毒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根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和2010年6月收治的两批氨气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实施了院前抢救的实验组比未进行院前抢救的对照组有较高的治愈率,并且实施院前抢救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效果明显。
这启示我们,在对氨气中毒的患者急救过程中,120院前急救系统作用重大。通过抢救小组的努力,利用携带的仪器和药品,将氨气中毒患者进行分类处理,并采取有效地监护和应急的处理,包括用2%的硼酸液冲洗受污染皮肤,并即时应用地塞米松以及654-2针剂来减少呼吸道的分泌,进而减轻咽、喉以及肺水肿并预防途中窒息,可以为院内抢救争取时间,更是为挽救患者生命做了重大贡献。
3.2 氨气中毒患者的院内抢救与护理
在经过院前抢救对皮肤黏膜的清洗,以及静脉推注654-2等措施后,阻止了氨继续吸收,同时也减少了炎性渗出,入院后仍需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于严重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行气管切开并辅助机械通气,并加强气道管理等。
第二,要加强肺水肿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的防治与护理。入院后,要更加严密观察病情,当患者出现了胸部紧束感或闭塞感等早期肺水肿症状时,给予预防性治疗,给激素、吸氧等,并保证患者的绝对休息;而对于ARDS者,应该及早行机械通气。同时,由于肺气肿和ARDS会伴有低氧血症,在给氧时应选择合理的给氧并保证适当的氧流量[4,5]。
第三,预防心、肝、肾等脏器的损伤。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心、肝、肾等损害的防治,加强对心、肝、肾功能的动态检测,如严密观察呼吸、心率、心律以及心电图的变化,如出现呼吸表浅、困难、血压下降、神志不清,应该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同时还要重视排尿情况,以观察肾功能。
总之,对于氨气中毒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要综合采取多方面措施,如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加强对病房的消毒,同时营造安静的环境;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患者中毒后会产生恐惧、紧张以及抑郁心理,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向患者讲解氨气中毒相关知识,并明确宣教氨中毒无蓄积作用,从而减少患者恐惧,使之积极地配合治疗。
[1] 李昌,石聪辉,郑佳彭.急诊抢救氨气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学杂志,2006,15(8):756-757.
[2] 王美玲.液氨中毒21例的急救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3):299-300.
[3] 周秋霓.急性氨中毒47例的急救护理[J].中国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8):764-765.
[4] 严艳.急性氨气中毒的急救护理及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32-1133.
[5] Yang YP,Yang H,Zhang YL,et al.Moderate ammonia poisoning in one of medical staff rescuing patients with ammonia poisoning [J].Chin J Indust Hygiene Occupat Dis,2006,24(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