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动静脉内瘘血管拨针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比较

2012-09-17林丽仪陈思念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3期
关键词:针眼内瘘针法

林丽仪 陈思念

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逐渐增加,如何使用维持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已成为血液透析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血液净化中心对24例采用自体内瘘血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自体血管条件差,不得不在同一内瘘血管上穿刺动静脉作为血管通路。患者在透析结束后分别采用静-动脉拨针法和动-静脉拨针法的探讨并进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4例,均使用动静脉内瘘。由于自身血管条件的限制动静脉穿刺在同一条内瘘血管作为血管通路。其中男12例,女12例,凝血功能在正常范围,血红蛋白9~12 g/L,使用低分子肝素钠作为抗凝剂,使用动静脉穿刺针16号。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将入选24例患者在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为A组,在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为B组,退出4例,所以B组为20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透析频率、实验室检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止血方法 透析回血后两组患者均使用10 cm×8 cm的纱布卷成直径为2 cm高1.5 cm的纱块粒。手指压迫止血后使用两条3M医用胶带把穿刺点两侧的皮肤自穿刺部位向内推并以“”形状粘贴固定在皮肤上,止血5 min后再拨第二针,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感到搏动或振颤为原则。

A组采用动-静脉拨针法B组采用静-动脉拨针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血液透析结束后两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即发生针眼出血,皮下瘀血及一年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内瘘血管为狭窄及堵塞。①出血指拨针后血液皮肤针眼渗出。②瘀血指拨针后血液由血管针眼流至皮下形成血肿或淤斑。③内瘘狭窄表现为血液量较原先减少,瘘口外听诊有非连续性收缩期,粗糙及高调的血管杂音。④内瘘阻塞表现为血流明显不足,瘘口外听诊杂音明显减弱或消失,触诊振颤感减弱或消失[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内瘘近期并发症的比较

表2 二组内瘘12个月后并发症的比较

3 讨论

目前血液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是患者最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血液透析结束后正确的压迫止血是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及延长内瘘寿命的重要环节。血液透析结束后拨针传统的方法是动-静脉拨针法,在同一段血管穿刺的如是,在拨动脉端穿刺针后,纱块粒压迫止血,内瘘血管血液的高流速、高压力受到阻碍,使得内瘘血管压力减少,但以感到动静脉内瘘搏动或振颤为原则,也就是说血管还有一定的血液流速和压力,再拨静脉端穿刺针时护士要施加一定的压力才可以止血,当护士施加压力时内瘘血管压力增高,血流受阻,血液从已拔针的动脉端穿刺点皮肤针眼处或血管针眼处流出,造成针眼出血皮下渗血血肿,护士不得不用两手按压两个针眼止血并叫其他护士帮忙。再次给予动脉端止血时使用的压力比原来的增加才能止血,患者因害怕再出血压迫时间比实际止血时间延长,长期就会造成内瘘血管狭窄阻塞。使用静-动脉拨针法,静脉端针眼压迫止血后贴上医用胶带,根据压力与受力面积成反比的原理,压力比手指按压时的压力减少,对内瘘血管的压力减少,再拨动脉端穿刺针,也避免因血管压力增加而导致静脉端针眼再次出血,使用的力度容易掌握,按压止血时间较前充分,避免动脉端出血,同时动脉端按压止血内瘘血管血液流速减慢和压力减轻,也减少静脉端针眼再出血。所以动静脉穿刺在同一内瘘血管上,透析后使用静-动脉拨针法优于动-静脉拨针法。此方法能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拨针法,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建议推广使用。

[1]肖满娥.2种动脉端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比较.当代护士,2010,10:1.

猜你喜欢

针眼内瘘针法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针眼
——破溃
快速消除针眼10妙招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打完针千万不要马上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