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干预对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分析
2012-09-17迟永梅
迟永梅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通常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较容易出现此病[1]。ASO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下肢易发病,并有着较高高的致残性和死亡率。近年来,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目前的治疗手段(如药物、介入、手术等)效果又不甚理想,患者的生理、心理常遭受着巨大的痛苦。为预防和早期诊断和治疗此病,我院对周围的社区进行社区医疗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降低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着明显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 1年10月,选取我院相邻的甲、乙两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为基本对象,年龄65~82岁。查阅民政局统计,其中甲社区852人,乙社区650人,两社区共1502人,实际参与研究的人数为1450人。其中男822人(56.69%),女628人(43.31%)。采用多普勒血压计测量踝肱指数(ABI),当ABI≤0.9时建议转入我院专科门诊行进一步详细检查(如下肢血管彩超、CT或MRI血管造影等),明确诊断,并建立患者档案。对此次检查出的甲区患者进行社区医疗干预,作为干预组,对乙区患者不不做干预,视为对照组。两社区共确诊ASO患者294例,患病率为20.28%,其中干预组确诊ASO患者164例,患病率19.95%;对照组确诊ASO患者130人,患病率20.70%,两者比较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具有均衡性和较好的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建立患者信息档案 ①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心理状态等。②病情的基本情况,包括血压、血糖、血脂指标值、闭塞症发病时间,患肢皮温、皮色,肢体疼痛、溃烂、感染、坏死等。掌握了患者的基本情况,才能在接下来的干预指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1.2.2 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干预指导:①为患者饮食提供指导: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健康饮食方案,调整饮食结构。平时在保证足量营养(糖、蛋白、脂肪、盐)摄入的基础上,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低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②为患者制定功能锻炼方案:合理的功能锻炼是ASO患者治疗康复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缺血肢体侧支循环,当然,病情较重的坏疽肢体要适当制动,避免因活动增多加重缺血。针对患者不同特点采用适当锻炼方案加以指导并不断调整。指导患者进行Buerger[2]运动锻炼:先平卧抬高患肢45°,维持1~2 min,然后坐起,两下肢垂直放在床沿边,双足悬空,晃动1 min。屈伸足部并旋转踝部,持续2~5 min,再平卧休息2 min,重复上述动作数次。每日上午、下午、睡前各做一组;另外,也可以采用小步慢走的方法进行锻炼,如出现小腿疼痛,可适当休息缓解后再行走,如此数次锻炼。③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由于该病病史长,尤其是出现肢体严重缺血或坏疽的患者,疼痛难忍,久治不愈,患者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从而表现出抑郁、愤怒等情绪,而这些情绪会导致机体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系统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浓度增加,外周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加重肢体缺血[3]。对这些患者,首先解释该症的发病规律,帮助患者树立乐观精神,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治疗的信心。其次,采取多沟通的方式,给予心理支持,并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患者在家中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再次,定期为社区患者安排娱乐活动或座谈会,让他们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挖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④定期为患者提供检查:为患者2周测一次血脂、血糖、血压,过高的患者必要时应用药物控制在理想范围,督促患者按时服药、按时查体。⑤加强该病注意事项,禁忌的宣传。体位对该病影响较大,长时间下蹲、坐位及站立可使缺血加重,所以要要经常变换体位,缺少自主体位变化能力的患者安排陪护人员;做好保暖工作,但禁用热水袋等直接接触皮肤,并注意患肢卫生,尽量不要损伤患肢皮肤、甲床、甲沟等,一旦感染,会加重肢体缺血;已出现溃疡及坏疽的肢体创面的患者,须经常换药,如发生感染,出现发热的全身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戒烟、限酒,生活有规律,运动要适当,当伴有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时,应注意治疗的协同性。
1.3 评价指标 ①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量。②踝肱指数。③跛行距离。④截肢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对比情况表(±s)
表1 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指标对比情况表(±s)
注:“*”表示,干预前后,P<0.05;“#”表示,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表中的t、P值为两组最终效果比较
组别 干预组 对照组前终前终t(2)值 P值血流灌注量 0.140±0.025* 0.203±0.049#4.806 0.028 0.137±0.026 0.133±0.021 15.097 0.000踝肱指数 0.739±0.035* 0.851±0.033# 0.740±0.038 0.733±0.034 29.78 0.000跛行距离 305.6±9.7* 383.2±8.0# 306.2±10.3 304.9±9.1 77.328 0.000截肢率 1.83%(3/164)# 6.92%(9/130)
由表1可见,干预组的血流灌注量,干预前后发生显著改变,干预后血流灌注量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大,略有减少趋势,P>0.05,而两组在研究终点时,血流灌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值和跛行距离这两个指标的比较结果类似于血流灌注量,也是干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研究终点时,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终点时,对这期间两组的截肢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干预组截肢率为1.83%,对照组为6.92%,对照组明显要高于干预组,且统计分析表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缺血性疾病,常见于下肢。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研究发现,两个社区总患病率为20.28%,与文献报告接近[4]。ASO患病率在老年人中很高,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各种血管转流手术、介入治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但都无法根治,所以患者还是长期处于病患之中,而此病也经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并发,治疗起来影响因素较多。只有当威胁肢体的严重缺血时才采取手术或介入等侵入性治疗[5],而对单纯间歇性跛行患者建议保守治疗,所以社区医疗干预在该症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显示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合理的功能锻炼,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注意,能显著提高患者、灌注血流量、踝肱指数(ABI)、跛行距离,降低截肢率。而对于已行手术或介入治疗后出院的患者,全面的社区干预治疗也有希望降低再狭窄率。
[1]杜心平.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和护理现状.天津护理,2005,13:179-180.
[2]范砚超,张国平.Buerger运动延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坏疽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2):124-125.
[3]赵雅君,鲁安康,李卫红,等.社区医疗干预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作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78-379.
[4]王贵鹏,崔凤琴,张向阳.社区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地方病通报,2010,25(1):14-7.
[5]罗小云,吴庆华.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诊治进展.心肺血管病杂志,2005,24(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