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个性化教学改革
——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09-16周子立
周子立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杭州 310053)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个性化教学改革
——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周子立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杭州 310053)
随着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的普及,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为保障实施个性化教学效果,应针对不同基础的高职学生,制定不同课程标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调整实训内容,改革考核方式。实践证明,个性化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计算机基础;个性化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和操作能力,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学好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也为学生日后尽快适应实际岗位的工作需求做好铺垫。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术和应用技能,合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已受到在校学生和社会职业人士的高度重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化、模块化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深入全面、多课程融合”的个性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为此,通过对个性化教学必要性的分析,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实践。实践证明,个性化教学改革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生源基础参差不齐
近年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范围不断扩大(见表1),不同地区的生源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差异更加明显。中西部省份的生源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遍较差,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很少接触计算机;即使浙江省生源,不同地区的生源计算机应用基础也有差异,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拥有计算机一级证书或二级证书。不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生源集中在同一个班级学习,增加了教学难度。
2.教学课时逐渐减少
作为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和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与专业课相比,计算机基础课程受重视程度低。近年来,学院部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课时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见表2),而计算机专业则在2008年后完全放弃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如何在教学课时逐渐减少的同时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实施个性化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表1 2008 —2011年学院生源情况
表2 2008 —2011年学院部分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课时的变化
3.社会需求的变化
针对浙江省内1596家企事业单位,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进行了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满意度的社会需求调查[2],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计算机基础应用最为重要”的占58%,其中以文字处理、电子表格、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等为第一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汉字输入部分的内容,在以往教学中是比较忽略的。而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热点,认为“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是所有项目中第二重要的项目”的占15%。另外,一直在教学中被高度重视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并不被用人单位看重(见表3)。因此,突出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增加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加大计算机等级考试品牌的宣传力度是未来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个性化教学改革实践及成效
根据教学环境现状,结合学院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坚持求实、求精、求新的教学理念,为基础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基础教学从齐步走到个性化发展的转变。
表3 2009 年社会需求调查六大类排名
1.改革思路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能力和性格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在编写教材、教学大纲和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新生入学到正式上课的这段时间,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新生班级分批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分在提高班、普通班、初级班(见表4)。对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经本人同意后编入提高班,提高班人数占新生总人数的5%左右;对考试成绩较差的新生经本人同意后编入初级班,初级班人数占新生总人数的10%左右;其余85%的学生则以所在班为单位按普通班要求学习。初级班学生在参加每周一次的学习后还要参加所在班的普通班学习。初级班学习时间从开课的第一个双休日开始,四节课连排,基本可以保证初级班学生跟上普通班学习。提高班学生只需要参加每周一次的提高班学习,所在班的普通班学习可以申请免修。提高班学习时间一般与普通班同时进行,如把10个新生班的计算机基础课统一安排在周二下午四节课,这10个班中提高班学生就可以脱离所在班而参加提高班学习。
表4 2010 /2011和2011/2012学年学院各学期教学分班个
2.实施过程
实施个性化教学时,根据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并结合他们的发展意愿,在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满足提高班、普通班、初级班新生学习的需要。
(1)制定不同课程标准。根据摸底考试成绩,按照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与自身要求,分别制定不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内容(见表5)。
表5 学院不同班级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不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初级班和普通班教学中要仔细讲解,采用上机操作练习以检验理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提高班教学中则要改变“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授课模式[4],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增强师生互动,对于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讲解和操作,或者直接布置任务给学生,并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汇报演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全部安排在计算机机房进行,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把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错误及时地在教学中予以纠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另外,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放在网上,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上网浏览复习或下载预习。课件中包括不同级别班级的教学要求和操作素材,为不同级别学生之间交流提供平台,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培养。
(3)调整实训内容。以往的实训课多是按计算机一级考试要求,对学生进行考级辅导,只满足了学生考级辅导的要求;而实施个性化教学以后,实训课可以按照社会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进行安排,汉字输入速度训练、网络搜索技能练习、办公软件实际应用成为实训的主要内容,而将考级辅导内容安排在最后一天,这样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考级辅导的要求。学院实训内容调整前后对比见表6。
表6 学院实训内容调整前后对比
(4)改革考核方式。初级班和普通班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为突出提高班学生平时上机操作自觉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强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实验操作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及课堂表现;实验成绩包含每次上机练习后上交的作品质量;期末考试则以上机操作形式为主,考试内容涉及范围广。通过调整,注重学生每次上机练习质量的考核方式替代了以往只注重学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5],考核方式由“形式”转变为“务实”,使学生在个性化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受益。
3.个性化教学课程改革成效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后,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改善;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另外,学院新生参加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次合格率也逐年提高(见表7)。
表7 学院新生参加浙江省计算机一级考试合格率
实践表明,承认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充分满足各类教学班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需求。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稳定教师队伍
稳定教师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教师队伍稳定才能保证个性化教学的实施。除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选取部分有工科学历背景的学生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但必须对其进行课前培训,使其了解课程标准,包括教学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掌握个性化教学实施方法,学会制作课件,并进行试讲,试讲合格后方可正式上课,以保证教学质量。另外,定期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的教学督导及学评教活动可以让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进步,同时也督促其上好每堂课,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保证机房数量
在实施个性化教学过程中,为保证普通班和提高班能在同一时间段上课,机房的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投资扩建学校公共机房的同时,可以通过各部门协调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如下午教学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机房优先使用权,而其他课程教学使用公共机房时间因授课班级少可以调整至其他时间进行,以确保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机房数量。
3.动态管理好学生
教师应视提高班、初级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调整班级,动态管理学生。动态管理职责由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研室负责,学生要求调整班级或初级班学生无故3次不参加学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并上报教研室备案。这部分学生的教学质量评价是由期末课程考核和计算机等级考核共同决定,只要学生能通过课程考核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就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任务。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也保证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个性化教学的全面实施。
[1]周子立,徐家利,孙霞.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09(11):39-40.
[2]陈庆章,胡同森,古辉,等.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社会需求调查报告[J].计算机教育,2009(16):104-108.
[3]孙守强,尹成波.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设想[J].中国科技信息,2009(2):234-235.
[4]秦绪好,沈洁.探索高职计算机教育改革新思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2010》简介[J].计算机教育,2010(13):159-160.
[5]周光明,高继民.高职计算机教育的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9(3):116-118,119.
[责任编辑:李永平]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ZHOU Zili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310053, China)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higher demand for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to set different curriculum standard in the light of the students’ foundation, adopt the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 adjus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s and reform the assessment method. It is proved that the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can greatly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thus ensure a good teaching effect.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basis;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G712.07
A
1671-4326(2012)03-0093-04
2011-12-31
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2012年度专业规划课题(JZW590112104)
周子立(1963—),男,浙江杭州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