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衡小学教学中的平等对待与差异对待

2018-11-07卜思雨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8期
关键词:提高班小学教学公平

【摘要】教育的对象是有差异的个体,而把诸多具有差异的个体放在大班这样一个整体的环境下进行教学,难免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本文主要对南京市某小学在教育中因提高班分班和老师态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公平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在小学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在平等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差异化的对待。

【关键词】小学教学 公平 提高班 平等对待 差异对待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8-0006-02

小学教育是孩子们正式步入大班化教育的起点,是教育起步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阶段的教育着重培育孩子的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并将影响孩子的一生。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宏观意义上的公平教育,即人人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微观化的公平教育[1]却十分不到位,即教育过程中仍有许多细节呈现出不公平的一面。

一、小学教育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

1.提高班—层次划分中的不公平

为了提高学生升入重点中学的成功率,南京的众多小学都设有提高班。全年级统一参加语文、奥数和英语的测试,并从中选出年级前30%左右的学生在课后组成提高班进行集体培优。

所谓的提高班,本质上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划分,筛选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培优,实际目的是为了达到一个班级教育的均衡化——即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出有差异的整体,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然而,在分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使得看似公平的教育变得不公平。

(1)分班成为优等生和差生的初步定义。分班的初衷是为了选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是这一步筛选却成为家长和学生心中对于优等生和差生的划分。这不仅打击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还压垮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好学生”越来越自信,“差生”却越来越自卑,完全违背了分班以达到每个班级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教育的初衷。

但是,分班教学并不是直接造成普通班和提高班之间不公平的原因。学生们是一个个有着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学习基础的个体,将能力较强与较弱的分开,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模式固然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提高班的孩子确实比普通班所学到的知识更多、难度更高,甚至在师资分配上,提高班的老师往往是更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这些分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细节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心中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产生了优等或劣等的定义区分,这样的心理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自尊心受损,家长心理不平衡以及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有所区别,而这些才是导致分班教学不公平的真正原因。

(2)提高班内部存在着优胜劣汰的生存模式。如同选秀节目一样,通过考试的孩子虽然可以进入提高班学习,但他们并不能稳坐钓鱼台,每5到10次考试就会有排名,落后的几名学生则会失去继续留在提高班的机会。其实,这相当于在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学生中建立了一种不健康的竞争模式。考试排名会给孩子带来成绩上的攀比,而落选的孩子们不仅会和提高班的孩子们产生地位上的差异,还有可能无法重新融入普通班的学习,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态度,甚至有可能造成一生的心理阴影。

2.老师态度上的不公平

面对这些“优生”和所谓的“差生”,老师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在某小学中,班主任甚至会依据提高班和普通班的划分来给大班的同学安排位置,提高班的同学坐在班级的一侧,落选的学生坐在另一侧。根据调查,有学生反映班主任甚至说过:“提高班的同学应该少和普通班的人接触,普通班的学生也不要影响提高班的同学学习。”这种分班逐渐成为学生们分帮结派的依据和老师给予学生关爱多少的考量,其中的不公平不言自明。

二、何为公平教学

我们把诸多具有差异的个体放在大班这样一个整体的环境下进行教育,究竟怎么做才公平?既然每个个体的学习水平,知识储备以及兴趣爱好等都是不同的,那么要使整个班级的每个同学综合素质齐头并进,就必须认识到差异与公平的关系[2],做到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差异化的对待,也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3]。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对全体学生平等对待,不因学生之间有性别、成绩等方面的差异而对学生产生偏见和歧视[4]。提高班的初衷虽好,却违背了这一原则,不仅每一位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是不同的,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关爱也是不平等的。

2.差异原则

差异原则要求教师在平等对待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而不能采用 “一刀切”的方法,忽略学生的差异[4],从而导致学生发展得不均衡。

提高班中的排名有高有低,普通班中也有跟不上的学生,采用考试的方式虽能筛选出能力不同的学生来进行较为均衡的教育,但针对落选的孩子也应有所补救。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更关注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孩子,就像是国家扶贫追求共同富裕一样,如果只赞賞、关爱名列前茅的学生,却忽视了落后的学生,班级的“贫富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三、如何权衡平等与差异

1.仅仅依靠教师不现实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但是,在一个班50到70个不同个体的情况下,哪怕是再优秀的教师也很难做到同时满足这么多学生的兴趣,总有一些学生是老师在课堂上照顾不到的。

老师也不是圣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在与学生们的接触中难免会产生偏爱。遇到乖巧懂事的孩子便满心欢喜,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便心生不悦。不得不说,教育听话的孩子确实更加轻松愉快,而教育不乖的孩子则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所以产生偏爱的情绪并非偶然。

2.补习与提高并进

既然在现有的大班化教学下,老师无法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可以两头抓,补习与提高并进。虽然舍弃层次划分的做法就可以轻松地避免许多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但在竞争压力极大的小升初背景下,这种做法也不现实。所以在举办提高班的同时,还应该在课后增设答疑班,为跟不上大班教学的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得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3.特别关注落后的学生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班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落后或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同学特别的关爱,多采用鼓励的方式,而不是用批评的方式定义其优劣,不能压抑学习者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确保学习者在比较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进步。

四、结束语

本文在21世纪小学教学的背景下,针对南京某小学分析了大班化教育与提高班分班中的不公平现象,并指出只有在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对落后的学生进行差异性补偿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教育。

参考文献:

[1]张丹婷.差异对待:基于个体差异的公平课堂教学[J].教师教育论坛,2017(06):48-50.

[2]吴娟.漫谈差异教学与课堂教育公平[J].江西教育,2017(05):32-33.

[3]朱秀锋.公平教学观下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以《价值与价值观》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07):63-64.

[4]王金玉.基于罗尔斯“正义论”反思课堂教学公平[J].教师,2017(02):36-37.

作者简介:

卜思雨(1996-),女,安徽合肥人,本科,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提高班小学教学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就业后的廊坊师范学院“提高班”(下)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