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农业区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升级困境分析
——以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产业集群为例
2012-09-14李佳佳傅建祥丁云
李佳佳,傅建祥,丁云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中原农业区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升级困境分析
——以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产业集群为例
李佳佳,傅建祥,丁云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以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产业集群为例,先分析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面临的困境。与其他地区产业集群一样共同面临的困境有:动力系统的缺失,产业结构单一且产业水平低,在全球价值链嵌入方面弱。作为在农区发展起来的内生型产业集群也有自身独有的困境:地处内陆农区的地理位置、保守的农耕文化的制约、支持系统的滞后等。但中原农业区仍有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和网络联系的优势。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对劣势加以治理,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升级;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
一、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背景
传统平原农业区源于耿明斋提出的“平原农业区”概念,他提出“在地理位置上来讲,主要指我国燕山以南,桐柏山、大别山乃至长江以北,太行山、伏牛山以东一直到海的整个华北平原、黄淮平原和东北平原在内的广大地区”。同时,他还概括了该区域的经济特征,认为该区域虽然土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矿产和渔牧资源缺乏、非农产业薄弱,农业经济活动仍占主要地位,且地处内陆,人们思想意识落后,受发达地区辐射较弱,仍是一个自然经济传统浓厚、产业结构层次很低、经济尚处于低水平循环状态或者刚刚进入螺旋上升循环状态的地区(耿明斋,2004)。一般来讲,传统平原农业区主要指地处内陆、缺乏可供开采加工的自然资源、农业经济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人口众多但思想相对比较封闭、小农意识仍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平原地区。
传统农区作为我国地理上的一块特殊区域,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多种作物种植,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点商品粮基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但传统农区广袤的面积和巨大的人口总量并没有为其带来相称的经济发展,其GDP总量仅占全国的11%,人均GDP为6739.39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4%。无论是总量或是人均上,明显处于落后地位,已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欠发达地区,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亟需引起政府和各部门的关注。中原农业区因其地理位置、社会历史文化和人们思想意识等诸多方面限制,工业化发展缓慢,制度转型困难,区域发展程度和水平也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区域发展陷入困境。而中原农业区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产业经济的发展和中原农业区经济的发展找到了契合点,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动力。实践表明,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成为促进区域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基础研究
产业集群一般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地理空间聚集,内部成员关联,知识的溢出效应,以及构成集群特有的根植性的社会资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产业集群自身发展的特性,集群发展中的路径依赖、战略协同、过度竞争等导致了集群发展中的战略盲点、“柠檬市场”、区域锁定等各种可能面临的风险。为了增强集群的竞争力,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集群升级。
国内外研究产业集群的大多数理论家都认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有阶段周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集群理论有:以克鲁格曼、波特、斯旺、Tichy G等为代表的生命周期理论,布诺梭的两阶段模型和范迪克的进化理论。三种理论各有特点: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是描述了集群发展的周期性特点;两阶段模型则主要陈述了干预对集群发展的意义;范迪克的进化理论则是在对发展中国家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以上三个理论支持了集群是不断地成长和演变的,这个集群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集群升级的一种形式。
但集群升级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外向关联能力、社会资本能力和创新系统的升级;[2]也有学者提出结构优化方面的观点,Stamer提出将产业集群竞争力扩展为微观层次、中观层次、宏观层次和兆观层次;刘恒江和陈继祥则认为一个产业集群包括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观点认为,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生产、市场、技术、采购、基础设施等方面供应链上的正式关系和竞争,也存在基于声誉、友谊的相互依赖、共赢合作关系,因此产业集群是拥有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自学习属性的网络组织;而纵向结构观点则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企业层面、集群层面、国家层面的竞争力的综合,所以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在结构上的优化升级。[3]
三、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分析
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明显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制造工艺技术落后等不足,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需要继续升级,增强区域的“粘结性”,提高集群的竞争力。
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着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人才匮乏、产品附加值低、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低等很多其他地区产业集群也面临的困境;但也有本区域所特有的困境,如地处内陆农区的地理位置、保守的农耕文化的制约、支持系统的滞后等(图1)。
四、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产业集群分析
庞村镇是河南洛阳的一个年轻而又极富经济活力的乡镇,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东20公里,距偃师市区20公里,南北有207国道从镇区东边通过,东西有省道顾龙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极为方便。庞村镇自上世纪80年代敲敲打打的手工作坊开始发展,先后经历了原始积累、资本裂变、快速发展、整合提升四个发展阶段,到现在形成拥有员工2万人、企业127家、总资产6.5亿元,年产钢制家具300万件的产业集群。但目前集群沿着“模仿—跟进—再模仿—再跟进”的发展路径,陷入了“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区域发展陷阱。作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产业集群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以解释集群发展的陷阱,并为产业集群升级找到思路。
图1 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升级面临困境示意图
(一)动力系统方面
产业升级的动力系统主要表现为集群内部的创新能力和学习需求。创新系统包含促进知识产生、扩散和应用的各种活动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知识资源配置的机制,其核心行为就是通过系统要素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来提高区域创新绩效。当集群竞争优势的源泉从低成本转向创新能力的时候,集群的升级最终将归结为当地创新系统的升级,反过来创新系统的升级又促进地方集群的升级,这个双向的正反馈机制正是集群升级的本质内涵。
目前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产业集群内部创新现象很少,调研中当问到“贵企业的技术来源”这项时,98%的企业选择模仿和购买引进。庞村镇这项产业发展有将近30年了,外来先进技术和新产品引进后在本地一周左右都能传播开来并被采用,在庞村很少有创新这方面的意识,从来都是“拿来主义”,因此也导致了它的产品处于中低端水平,学习需求也因此很弱了,本地的产业升级困境的根源也在此。
(二)产业组织结构方面
当产业集群内形成具有行业领域内的领导型企业时,集群也就会具备了自我创新与升级的潜力,由于集群中主核心企业能够获取集群中的垄断利润,从而具备了“熊彼特式”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能力,换而言之,集群也就具备了“功能升级”与“链的提升”能力。因此,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应该着重于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内的领导型企业和集群品牌,发展主企业领导型的产业集群。
庞村钢制办公家具企业,由于企业的规模和性质,组织结构多采用直线——职能制。由于大多数企业的最高层管理人员即企业的投资者,他们在组织结构中的责权关系明确,现有的组织结构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中卓有成效。但此结构不能适应未来企业规模扩大后,管理幅度增多,组织结构复杂的运行模式。调研结果也证实了此组织结构对企业规模扩大和品牌培育方面的阻碍作用。目前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产业集群区内拥有130余家企业,年产各类钢制家具600万台(套),但是并不掌握设计、新材料应用等核心技术环节,使得产品处于中低端水平,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产业等级也低。个人或企业进入此产业门槛较易,企业间的竞争集中在了销售渠道,并不把精力放在产品研发升级或品牌建设方面。调查中95%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来源”一栏里选择引进大公司新产品模仿,只有不到1%的企业会在产品细节上做出改进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全球价值链嵌入方面
在全球价值链中,产业升级是指处于价值链之中的企业借助价值链以获取技术进步和市场联系,向较高价值经济活动转移从而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动态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生产都已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产业升级从注重产业间结构升级到注重产业内层次升级转化,从注重部门内处于低价值链的产品生产向部门内处于高价值链的产品生产转化,从处于同一产品的价值链低端生产环节向处于同一产品的价值链高端生产环节转化。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例,发达国家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不同的是,发达的国家进行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中附加值高的环节,如从事服装业的创意设计与品牌营销,而发展中国家的高档服装则是利用发达国家的品牌进行贴牌生产(OEM)。发展中国家虽然也有技术密集型产业,但做的是附加值低的环节,如我国在个人电脑行业主要从事外壳、光驱、扬声器等部件加工以及组装等附加值低的环节。[1]我国地方产业以其廉价的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优势成为全球分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嵌入全球价值链需要产业发展的依托集群的升级。
庞村镇钢制办公家具部分企业的产品依靠其销售渠道和成本优势,出口到俄罗斯、韩国、东南亚、非洲等地方,并没有在产品附加值上有多少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是处于低端环节。伴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和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庞村镇办公家具产业集群不可替代性就会减弱,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前景并不乐观。
(四)地理位置的限制
按照当初设想的“梯度转移”理论,东部产业会对中西部产业发展有推动作用,而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东部极化继续增强,东中西差距持续扩大。[4]以浙江省为例,相关学者调查推算在2000年到2007年六年内全省对外投资(包括海外投资)仅占全省GDP的0.4%~2%,规模并不大。反而是内陆地区的人才、资金持续的向东部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限制了中部农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
(五)农耕文化的制约
庞村镇地处城乡结合处,在钢制办公家具产业发展起来之前,主要以农业为主。长期的农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熏陶着后来的企业经营者。一方面,勤劳务实、吃苦耐劳的农民精神深深体现在企业经营者身上;另一方面,稍富即安、自给自足的消极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经营者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经营理念滞后,经营粗放,利润点不显著;同时合作精神的缺乏,使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企业各自为战,竞争无序,影响地区品牌的塑造。
(六)支持系统的滞后
产业集群支持系统主要涉及政府的政策研究,政府适当有效的政策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但关于政策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大多数学者认为政策应在加强与集群外企业联系方面和提高集群内知识创新与投入方面有所作为。有助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是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满足顾客需求。顾客导向政策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竞争力提升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使得中小企业能够从顾客需求特征及其变化中学到知识,获得满足顾客需求的技术支持。(2)政策是面向企业群体的。与支持单个企业相比,面向企业群体的支持政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推进企业间合作、相互学习和实现群体潜在利益的最大化。(3)顾客导向政策和面向群体政策是建立在企业能力积累的基础上。企业能力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所以,当政策有助于培养中小企业开拓能力时,这种能力的积累使得中小企业不断减弱对外部支持的依赖变得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培育。这样,基于特定目标的公共政策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不再必需,地方政府就可以转向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然而本区出现政府越位行为,如不按照市场规律盲目决定企业去留;此外,铺摊子、比数量等行为扭曲了市场竞争的秩序。
五、对策及建议
中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升级虽然面临着以上诸多困境,但是产业集群仍有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和网络联系的优势。[5]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对劣势加以治理,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升级。
1.加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提高集群的竞争力
集群内的知识转移、共享与创新、对外在知识源的吸收是培育区别于其他集群知识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持续的提高集群的竞争力。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开展类似行业技术比武和交流,引导区域外先进企业与集群内企业的合作等等。
2.以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增强传统产业集群原有的活力,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优势企业以拓展其更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中原农区产业集群自身的特征,采取适当措施鼓励创新,如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联系,在优势企业内部建立研发机构;除了在本地建设外,还可以考虑直接在创新能力强的外区域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以最快、最经济的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大力培育更多的优势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自我优化,通过企业组织变革来促进产业集群的优化。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扩大资金来源,促进优秀人才的引进,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在中原农区产业集群低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的差异化,优化销售渠道,提高产业进入门槛,树立产业集群品牌
以服务和品牌为纽带,发展现代生产协作体系,使集群内部企业共享品牌的规模经济,追求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方式。发挥渠道优势,加大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力度,发达国家挑剔的市场和消费者也是带动集群升级和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直接因素。[1]
4.改善政府行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组织协调者,对集群的不当行为给予纠正,以维护集群整体利益。但政府的干预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应利用市场本身的力量去淘汰低效企业,使高效企业迅速壮大。加强对产业发展的规划,适当设置市场准入条件,避免盲目性和粗放型的发展,避免行政管理中铺摊子、比数量等问题,以控制总量,引导钢制办公家具产业集群持续和健康发展,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6]
5.发挥中原农业区民俗中“共富观”,“重人情”等文化优势,提高交流和沟通的效率,缓解企业之间的冲突,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熟识的人际关系产生的信任与承诺,克服诸多不确定性带来的资金、技术甚至政治风险而造成的心理压力。[7]
[1]王缉慈.创新的空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50-154,210-214.
[2]梅丽霞.试论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J].科研管理,2005(5):147-151.
[3]刘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7(3):57-62.
[4]刘艳.论东部产业集群对西部开发的影响——对传统“梯度转移”理论的一种质疑[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2-25.
[5]李二玲.中国中部农区产业集群企业网络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人文地理专业,2006.
[6]韩巧霞.基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政府政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企业管理专业,2007.
[7]李小建.中国中部农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以河南省虞城县南庄村钢卷尺企业集群为例[J].地理科学,2004(2):136-143.
(编辑:程俐萍)
On Upgrading Dilemma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Agricultural Region of Central China:A Case of Steel Office Furniture Industry Cluster in Pangcun Town
LI Jia-jia,FU Jian-xiang,DING Yun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llege,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Zhejiang321004,China)
Taking the steel office furniture industry cluster in pangcun town as a case,it analyze the dilemma of the industry cluster in agricultural region of central China,the common dilemma with industry clusters of other areas involves the lack of dynamic system,sing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ow industry level,weak embedment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unique dilemma is the inland agricultural geographic location,the conservative farming culture,the lag-behind support system and so on.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dvantages of scale economy,economy of labor division and network connection to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y cluster.
Zhongyuan agricultural region;Industry cluster;Upgrading;Steel office furniture industry cluster in pangcun town
F3
A
1671-816X(2012)05-0440-05
2012-02-27
李佳佳(1986-),女(汉),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集群升级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