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土壤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14-10-21李映辉
李映辉
摘 要:我国土壤类型多样,土壤肥沃程度、耕作层厚度、酸碱度不同,各种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区,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寒地区等。
关键词:土壤;成土母质;气候;农业区
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的大自然主体。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形式。受成土母质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
按成土母质的影响因素土壤可分为沙质土、黍质土和壤土,其中沙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
按气候影响因素土壤可分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棕黄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坚土、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漠土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农耕的古老民族之一,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谊,在几千年的农业生活中对土壤对农业的影响理解更为深刻。我国幅员辽阔,大体又可分为南方农业区、北方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北农业区和青藏高寒农业区。各区土壤类型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多样。
南方农业区为红壤、砖红壤,含水量高、透气性能差,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黏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非常适合水稻生长,故又称水稻土。另外还能生长油菜、棉花、甘蔗等热带和亚热带作物。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产品质地不高,产量不稳定。
北方农业区为黄壤和棕黄壤,土壤中的黏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層较厚,质地比较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反应。适合小麦、玉米生长,还有大面积谷类作物及棉花种植,并且此类土壤还能进行各种蔬菜培育。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两年三熟。
东北农业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黑钙土、钙土广布,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作物种植小麦和玉米以及甜菜、亚麻等经济作物。冻土广布,下渗微弱,内涝严重。
西北农业区水资源不足,农业类型为灌溉农业,土壤类型为荒漠土,风化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土质疏松,只能生长草类或沙生植物(如沙棘、白杨、狗尾草),但冲积扇(绿洲农业)土层深厚,肥力高,不灌溉水源,适合种植业发展(如南疆棉花种植)。
青藏高寒农业区土壤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反应,只能种植青稞等农作物,且由于积温较低,农业只能分布在藏南谷地当中。
另外四川盆地中的肥沃的紫色土(酸性)在频繁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磷、钾稍低,也发展了水稻种植业,紫薯即产于此。
因地制宜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各种农作物对土壤深厚、酸碱度、有机质含量要求不同;而不同地域气候、植被、动物、岩石类型不同,土壤类型不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作物分布的广度,也使农业区呈现出一定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