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的MMP-9、TNF-α、VEG影响及疗效观察

2012-09-12周伟宏吴永华张俐

实用老年医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脑缺血红细胞入院

周伟宏 吴永华 张俐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作为新的神经保护因子,其对脑血管病的神经保护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性研究较少。我们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作为辅助用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老年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诊断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卫生部疾控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7.01)诊断标准。所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排除脑出血、急性起病或发病在12 h内。排除标准:(1)可疑为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栓塞;(2)有精神异常及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大面积脑梗死及意识障碍;(4)红细胞增多症或严重高血压未有效控制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2~73岁,平均(64±8.1)岁;对照组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53~73岁,平均(65±7.9)岁。2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性别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按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的规范给予治疗。治疗组在正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u-EPO(商品名:利血宝)6000 U/次,每2 d 1次,共3次。

1.2.2 临床疗效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后第28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

1.2.3 细胞因子检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次日及治疗后第7天清晨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 MMP-9、TNF-α、VEGF。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 2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入院时、治疗28 d NIHSS评分比较(±s,分,n=50)

表1 2组入院时、治疗28 d NIHSS评分比较(±s,分,n=50)

注:与入院时比较,*P <0.05,**P <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的MMP-9、TNF-α、VEGF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 d MMP-9、TNF-α、VEGF的表达均增加,而治疗组MMP-9、TNF-α的表达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而VEGF的表达则进一步升高(P<0.05)。见表2。

表2 2组入院时及治疗7 d MMP-9、TNF-α、VEGF水平(±s,n=50)

表2 2组入院时及治疗7 d MMP-9、TNF-α、VEGF水平(±s,n=50)

注: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VEGF(ng/L) TNF-α(pg/ml)MMP-9(ng/ml)276.3±65.4 64.5±5.1 198.7±52.1治疗7 d 577.4±100.5*△ 70.3±5.4*△ 327.9±80.6*△对照组 入院时 281.55±66.2 63.8±4.9 201.5±53.2治疗7 d 458.5±98.1* 89.3±6.7* 537.6±93.3治疗组 入院时*

2.3 不良反应 给予rHu-EPO治疗期间未见发热、恶心呕吐、皮疹、头痛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已有多种神经保护药物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但现在仍无理想的治疗药物。EPO是一种糖蛋白,最初是从肾脏分离出来能刺激红系祖细胞增生、分化的一种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影响造血系统功能,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血红蛋白浓度,改善机体的携氧能力。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细胞因子,对脑的发生发育起调节、调控作用及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存在EPO及EPO受体,可被缺血、缺氧、外伤等多种脑损伤因素诱导。EPO受体广泛表达于皮质、海马、中脑等区域,可以在缺氧条件下促进生存[2]。近年来研究证明EPO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给予外源性rHu-EPO,会对多种脑损伤模型有脑保护作用[3]。急性脑梗死时,人体自身虽能产生EPO,但短时间内产生的量可能不够或合成EPO潜伏期长,此时给予外源性EPO可增加其对神经的保护[4]。

本研究显示2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Hu-EPO治疗后具有良好的疗效,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可更有效地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分析EP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为:急性脑缺血缺氧介导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新生血管生成等相关。MMP-9是MMPs中的重要明胶酶,它参与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梗死灶的形成和出血性转化的发生,其主要作用是降解基底膜的成分。TNF-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其表达过度可增加细胞死亡。TNF-α也是介导急性期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炎症反应参与脑缺血的发生,缺血后TNF-α的升高会引起更多促炎性因子的释放,加重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VEGF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强有力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增加血管通透性并促使新血管生成。VEGF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后MMP-9、TNF-α、VEGF 的表达均增加,治疗组使用rHu-EPO治疗后,MMP-9、TNF-α表达增加量明显减少,而VEGF的表达进一步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认为EPO在急性脑梗死时可能是通过抗炎症、抗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血管形成等机制起神经保护作用。

在rHu-EPO治疗的安全性方面,目前该药物广泛应用于肾性贫血,不良反应少,同时在高龄老年人群的使用中也较为安全[5]。在本研究中亦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但该药物也存在着一些缺点:EPO增加红细胞容积,使血液黏滞性增加,促进血小板聚集,加大发生血栓栓塞的概率,因此长期使用rHu-EPO可导致高血压。

由于本研究随机分配的问题,造成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性别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致使本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结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rHu-EPO在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存在理论及临床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也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但EPO作为一个强大的抗神经损伤治疗因子,随着理论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及新的衍生物的研制,必将在包括脑梗死在内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阔前景。

[1]Zhang F,Signore AP,Zhou Z,et al.Erythropoielin protects CA1 neurons against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potential signaling mechanisms[J].J Neurosci Res,2006,83(7):1241-1251.

[2]Maxwell PH,Ferguson DJ,Nicholls LG,et al.Sites of erythropoietin production[J].Kidney In,1997,51(2):393-401.

[3]Eid T,Brines M.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forneutroprotection:what is the evidence?[J].Clin Breast Callcer,2002,3(Suppl 3):S109-S115.

[4]Brines ML,Ghezzi P,Keenan S,et al.Erythropoietin crosse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to protect against experimental brain injury[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19):10526-10531.

[5]石建华,吴宁,黄方.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80岁以上老年慢性贫血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5):430-431.

猜你喜欢

脑缺血红细胞入院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及防治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