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收入、政府雇员收入与居民收入
---基于1978-2010年的数据
2012-09-12陈鑫刘生旺
陈鑫 刘生旺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财政收入、政府雇员收入与居民收入
---基于1978-2010年的数据
陈鑫 刘生旺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221)
通过对1978-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与政府雇员收入增长情况和财富分配格局变化的分析发现,1994年以前,财富分配格局中财政收入的增速最低,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渐提高,财富分配向国家倾斜.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提高的同时,1978-2010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政府雇员收入从绝对值看在2007年以前增长速度最快,2007-2010年后增长速度放缓.民众内部财富分布在收入差距方面的排序由大到小依次是政府雇员与农村居民、政府雇员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为了缓解收入分配不公,使民众能最大程度地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财富分配应进一步向居民倾斜,增加居民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规范政府雇员收入,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加快税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财富分配;国家;居民;政府雇员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一些社会问题如养老难、看病贵、上学难和买房难等也日益严峻.在收入差距方面,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已然成为理论界和社会各界的共识.有关收入分配问题在理论界也得到了持续和深入的研究.然而,当前有关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忽视了民众内部的重要群体---政府雇员.为了有效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有必要对政府雇员与其他类型民众(以下称居民)的收入差距给予深入研究.
国家雇员收入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分配格局应该是怎样的呢?根据巴泽尔(2006)契约论的国家观,①巴泽尔:《国家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要为公民服务.换言之,国家雇员是人民用自己所创造的财富雇佣的,雇佣的目的是满足自己享受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要.按此逻辑,国家雇员所享受的经济发展成果理应不超过人民.本文考察了1978-2010年我国国家、居民与政府雇员的财富分布状况,以准确把握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国家与人民、人民内部政府雇员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变迁状况,为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供进一步的依据.
二、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一)财政收入
1.财政收入的分类.财政按照严格的定义是指政府的收支活动.财政收入即是政府的所有收入.若依此判断标准,严格的政府财政收入范围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此处为了分析的需要将财政收入分为三类,狭义的财政收入指预算内收入,中义的财政收入指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广义的财政收入指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
2.财政收入的解释及数据来源.1978-2010年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和《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有关制度外收入,夏杰长(2001)指出,所谓"制度外收入",是指没有合法依据的,通过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非法方式筹集的资金.②夏杰长:《转轨时期中国政府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与完善对策》,《财贸经济》2001年第6期.卢洪友(1998)的观点则认为,所谓制度外收入是政府完全采取各种非税收入形式收取的没有纳入预算内外制度管理的各项财政收入的统称.①卢洪友:《非税财政收入研究》,《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这类收入通常包括:制度外基金、制度外收费、制度外集资摊派、制度外罚没、小金库等.理论上,制度外收入属于非法收入,应该坚持取缔,但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对制度外收入,特别是小金库的取缔虽历经多次,仍禁而不绝,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财政收入的口径划分,只是政府把钱放在哪个口袋的问题,对于民众而言,都是实实在在的付出.鉴于政府的制度外收入同样是民众付出的事实以及制度外收入难以测量的现实.本文在对广义的财政收入进行统计时,借鉴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典型调查的推断法和国民收入账户核算法对制度外收入的规模进行研究.卢洪友推断1996年制度外收入约占当年GDP的6%;杨斌推出1987-1996年制度外收入平均占当年GDP的8%左右;②杨斌:《我国政府税外收费的实证分析》,《福建税务》1998年第8期.高培勇则认为1996年的制度外收入至少要占到当年GDP的5%.③高培勇:《财政部门一定要统揽政府收支---由"费改税"引发的思考》,《中国财政》1999年第7期.
本文在对制度外收入进行核算时,本着谨慎的原则,取政府制度外收入为当年GDP的5%.
(二)政府雇员收入
1.政府雇员收入的内涵.政府雇员也叫财政供养人员,按照程文浩、卢大鹏的解释,广义的政府雇员包括:(1)党政干部,主要供职于党委、人大、政府、政法机关、政协、民主党派及群众团体等公共机构;(2)各类事业单位人员,供职于教育、科研、卫生等诸多领域;(3)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离退长休人员.(4)军队.根据数据资料的可得性,本文的政府雇员仅指党政干部(含离退休).④程文浩、卢大鹏:《中国财政供养的规模及影响变量-基于十年机构改革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2.政府雇员收入分类及解释.本文在对政府雇员收入进行分类时,将其收入分为狭义收入和广义收入.所谓狭义收入是指显性收入,即计入《财政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能接受民众监督的收入,文中主要是指预算内和预算外的行政管理费(2007年后的一般公共服务);⑤由于政府收支分类项目改革,2007年以后的中国统计年鉴不再设置行政管理费一栏,本文以一般公共服务项目所列示的数额来作为对行政管理费的近似衡量.所谓广义收入是指显性收入和隐性收入.隐性收入是指未计入相关统计资料,民众无法予以监督的收入,文中主要指制度外收入.
将行政管理费或一般公共服务作为政府雇员收入的理由有以下两点:第一,根据《中国财政年鉴》有关行政管理费和一般公共服务的定义可以看出其主要用途是行政管理.《中国财政年鉴2007》对行政管理费的解释如下:行政管理费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党派团体补助支出、外交支出、公安安全支出、司法支出、法院支出、检察院支出和公检法办案费用补助.《中国财政年鉴2011》对一般公共服务的解释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支出,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室)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税收事务、审计事务、海关事务、人力资源事务、纪检监察事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商贸事务、知识产权事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国土资源事务、海洋管理事务、测绘事务、地震事务、气象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港澳台侨事务、档案事务、共产党事务、民主党派事务及工商联事务、群众团体事务、彩票事务等.第二,吃饭财政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财政支出的常态,因此行政管理费或一般公共服务主要用于发放雇员的工资.
本文在对制度外行政管理费进行核算时,将制度外收入全部作为制度外行政管理费.理由如下:第一,制度外收入的性质属于非法,完全脱离了民众作为国家主人能监督的视野.第二,根据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目的同样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必然把个人目的性放在首位.第三,根据哈耶克引用阿克顿勋爵的话"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⑥哈耶克:《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制度外收入可以说是行政机关绝对权力的体现,其用处主要有,一切不能报销的由制度外收入报销,凡是不准开支的由制度外开支,所有不该发生的收支由制度外发生.第四,制度外收入名义上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巧立名目收取的,但事业单位的主管单位多是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制度外收入与其主管行政单位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本文把依据GDP比值核算的制度外收入全部作为制度外的行政管理费.
3.政府雇员收入的数据来源.本文1978-2010年的预算内行政管理费(2007年后的一般公共服务)数据来自相应的《中国统计年鉴》.
预算外行政支出数据.由于1978-1981年预算外行政支出和预算外行政事业费支出数据不可得,本文1978-1981年的预算外行政支出根据1982年预算外行政支出占当年预算内行政管理费的比重推算得出.1982-1992的预算外行政支出数据来自《中国财政年鉴1993》.1994-2007年度的《中国财政年鉴》中不再单独列示预算外行政支出,而是将预算外行政支出和预算外事业费支出合并列示.文中1993-2006年的预算外行政支出按照1992年预算外行政支出占当年预算外行政事业费支出的比重推算得出.2007-2009年的预算外行政支出数据来自相应年度的《中国财政年鉴》.由于2010年预算外一般公共服务数据不可得,此处2010年预算外一般公共服务数据根据2009年预算外一般公共服务占当年预算内一般公共服务的比重推算得出.
政府雇员人口.1978和2007年数据来自《中国经济时报》,⑦周天勇:《中国靠税费供养的公职人员实在太多》,《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12月14日.其他年份数据按照1978-2007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推算得出.
狭义政府雇员人均收入=〔预算内行政管理费(2007年后的一般公共服务)+预算外行政管理费(2007年后的一般公共服务)〕/政府雇员人数.
广义政府雇员人均收入=〔预算内行政管理费(2007年后的一般公共服务)+预算外行政管理费(2007年后的一般公共服务)+制度外行政管理费〕/政府雇员人数.
(三)居民收入
1.居民收入的分类.本文对居民收入进行测量时,将居民分为城镇居民(指非政府雇员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根据资料的可得性,城镇居民的收入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的收入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居民收入数据来源及解释.1978-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1978-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含政府雇员)可支配收入-政府雇员预算内行政管理费(2007年后的人均预算内一般公共服务)-政府雇员预算外行政管理费(2007年后的人均预算外一般公共服务)〕/城镇居民人数.此处不再将政府雇员的制度外收入予以减除的原因在于,制度外收入属于非法收入,不会统计计入政府雇员的可支配收入,也就不会计入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总额之中.此处由于数据可得性的原因,将政府雇员收入全部计入城镇居民(含政府雇员)收入,其合理性在于,乡镇虽然也有一定量的政府雇员,但其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县镇,按照居民统计的居住地原则,其收入应已计入城镇居民收入.
三、实证分析
1994年中国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通过收入上的中央税、地方税与共享税的划分,彻底改革了以往的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分配格局.2007年中国开始正式执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标准,新的分类标准与原有的分类有了根本的区别.本文在对财政收入、政府雇员收入和居民收入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以1994年和2007年作为分界点,将1978-2010年的数据分为1978-1993年、1994-2006年、2007-2010年三个时段.每个时段的分析分两种视角,第一种视角,财政收入、政府雇员收入、居民收入与GDP的增长关系.财政收入、政府雇员收入与居民收入都来源于一定时期的GDP.通过对不同时段GDP和各种收入增长情况以及各种收入占GDP的比重情况予以分析,得出GDP在国家、民众和政府雇员之间的分配情况.第二种视角,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民众的社会福利有所增加,社会福利的增加反映在经济上就是收入水平的增加.本文考察经济发展给居民和政府雇员之间所带来的收入水平的差异情况.
(一)1978-1993年的数据分析
1.各种收入与GDP的增长.
表1 1978-1993年各种收入与GDP增长表
表1数据显示,1978-1993年间,从倍数关系和年均增长速度两种指标可见,居民和政府雇员的收入增长水平都高于GDP增长水平,同时高于三种口径的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水平.说明在GDP增长使社会总财富增长的同时,财富分配在民众(包括居民和政府雇员)和政府之间更多地向民众倾斜;在民众内部,即居民和政府雇员之间,财富更多地向政府雇员倾斜.社会财富分配给民众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分配给政府的增长速度,以民众增速最低的居民收入增速为例,年增长速度仍高于政府增速最快的广义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差距为5.89%.民众之间的财富分配,以政府雇员增速最快的狭义雇员收入为例,年均增速高于居民收入的值为1.31%.
2.各种收入占GDP的比重.
表2 1978-1993年各种收入占GDP的比重
表2数据显示,1978-1993年间,民众收入占GDP的比重总体处于上升趋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处于下降趋势.这反映出社会总财富的分配在民众和国家之间更多地向民众倾斜.在民众内部,雇员收入占GDP的比重,虽然低于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但前者的年均增长速度要高于后者.同样反映出财富分配在居民与政府雇员之间更多地向政府雇员倾斜.依据最大最小值考察各种收入占GDP比重的平稳情况,发现雇员收入最平稳,其次是财政收入,最后是居民收入.
3.民众内部收入分配的比较.
表3 1978-1993年民众收入分配差距
表3数据显示,1978-1993年间,财富在不同民众之间的分配差距较大,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是政府雇员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即使用狭义雇员收入的口径,其平均收入依然是农村居民的8.18倍;政府雇员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次之,但最小口径的差距水平仍然有4.01倍,最后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与前者的差距相比小得多,但前者也是后者的2.05倍.就变化趋势而言,虽然有三项比值呈现缩小趋势,但缩小趋势缓慢.
(二)1994-2006年的数据分析
1.各种收入与GDP的增长.
表4 1994-2006年各种收入与GDP的增长表
表4数据表明,1994-2006年间,从倍数关系和年均增长速度两种指标都可看出,政府雇员显性收入的增长水平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水平,财政收入的增长水平高于GDP的水平,GDP的增长水平高于居民收入的增长水平.换言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长,最大程度地被政府雇员所享受,其次是政府,最后是居民.由于政府雇员显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前者过度并超前地享受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而这种享受是以后者不能同步享受经济发展成果为代价的.
2.各种收入占GDP的比重.
表5 1994-2006年各种收入占GDP的比重
表5数据显示,1994-2006年间,民众收入占GDP的比重,总体而言处于下降趋势,财政收入和政府雇员收入占GDP的比重处于上升趋势.同样反映出社会总财富分配顺序依次是政府雇员、国家和居民.从最大最小值来看这种收入格局的平衡情况,政府雇员收入最平稳,其次是国家收入,最后是居民收入.
3.民众内部收入分配的比较.
表6 1994-2006年民众收入分配差距
表6数据显示,1994-2006年间,财富在政府雇员与城乡居民之间的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还是政府雇员与农村的收入差距,同样用狭义雇员收入的口径,其平均收入扩大到农村居民的12.58倍;政府雇员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也扩大到4.75倍.就变化趋势而言,政府雇员与城乡居民的收入拉大趋势以每年5%以上的速度扩大.城乡差距继续呈现扩大趋势,但速度缓慢,就绝对值而言,1994-2006年的平均值仍大于1978-1993年的水平.
(三)2007-2010年的数据分析
1.各种收入与GDP的增长.
表7 2007-2010年各种收入与GDP的增长表
表7数据显示,2007-2010年间,从倍数关系和年均增长速度两种指标可见,增长水平的排名依次为财政收入、居民收入、GDP收入和政府雇员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长水平首次超过政府雇员收入和GDP的增长水平,反映了民生问题和政府雇员收入问题开始被国家所关注,对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对政府雇员收入的规范初见成效.
2.各种收入占GDP的比重.
表8 2007-2010年各种收入占GDP的比重
表8数据显示,2007-2010年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处于上升趋势,政府雇员收入占GDP的比重处于下降趋势.虽然民众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的幅度很小,但与政府雇员收入占GDP的比重开始下降相比,反映了民生问题被国家的关注和政府雇员收入逐渐规范化.从最大最小值看这种收入的平衡情况,由于该阶段考虑的时间只有4年,数据显示较平稳,差异不大.
3.民众内部收入分配的比较.
表9数据显示,2007-2010年间,虽然政府雇员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占GDP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但由于其收入水平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水平的绝对值过大,因此在增速和比重下降的同时,与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比值仍在加大.同样以狭义雇员收入为例,与农村居民收入进一步扩大到前者是后者的14.69倍,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到前者是后者的4.92倍.此外,该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值进一步扩大到前者是后者的2.99倍,但扩大的速度比前两个阶段要慢.
表9 2007-2010年民众收入分配差距
四、结论
通过对1978-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与政府雇员收入增长情况和财富分配格局变化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1994年以前,财富分配格局中财政收入的增速最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这反映了1994年以前的财政困难;通过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和税制改革,财政收入连年快递增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渐提高,这反映了财富分配向国家倾斜.第二,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持续提高的同时,1978-2010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持续下降,其中在1994-2006年间下降速度较快,2007-2010年间下降势头逐渐得到遏制.第三,政府雇员收入从绝对值看在2007年以前增长速度最快, 2007年以后增长速度放缓;从占GDP的比重来看相对稳定, 2007-2010年间出现下降趋势.第四,民众内部的财富分布,1978-2010年间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收入差距方面的排序由大到小依次是政府雇员与农村居民、政府雇员与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倍数是扩大的趋势,但从收入分配差距的速度来看,2007年以前,总体差距增速是递增的,2007-2010年后出现了递减的趋势.
为了缓解收入分配不公,使民众能最大程度地享有改革开放的成果,本文结论所蕴含的政策含义是非常明显的.首先,财富分配应进一步向居民倾斜,应采取措施增加居民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其次,继续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大力度惩治腐败,规范政府雇员收入;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防止政府资金无谓的挥霍和浪费.第三,采取多种措施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加快税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责任编辑:栾晓平E-mail:luanxiaoping@163.com)
F014.4
A
1003-4145[2012]08-0140-06
2011-11-10
陈鑫,女,经济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讲师.刘生旺,男,经济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