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2012-09-11李前辉

实用医药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七氟醚苏醒丙泊酚

王 玲,李前辉,李 澜,马 丹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王 玲,李前辉,李 澜,马 丹

七氟醚;瑞芬太尼;小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12岁;体重12~45 kg。随机均分为A、B、C三组,20例/组。手术种类包括:斜疝、鞘膜积液、隐睾、尿道下裂、阑尾炎,手术时间15~60 min。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01 mg/ kg,咪达唑仑0.1 mg/kg。入室前外周静脉置入套管针备用。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和SpO2。A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 μg/kg,复合吸入七氟醚8%,术中维持瑞芬太尼0.5 μg/kg·min,复合七氟醚2%~3%持续吸入;B组诱导静脉注射异丙酚2.5 mg/kg、瑞芬太尼2 μg/kg,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5 μg/kg·min,复合异丙酚40~50 μg/kg·min;C组诱导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术中氯胺酮0.1 mg/kg·min,术毕停止给药。

1.2.2 观察指标 监测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手术中(T3)、手术后(T4)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中有无肢动反应、喉痉挛、恶心、呕吐,术毕停药后记录睁眼时间,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 果

三组患者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及术中B组MAP、HR显著性下降(P<0.05),A、C组则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四个时间点SpO2无显著性变化(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P、HR(n=20,±s)

表1 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P、HR(n=20,±s)

与T1时间点比较,*P<0.05。

项目 T1 T2 T3 T4 MAP(mmHg)A组 90.2±5.1 88.5±7.2 89.2±7.3 89.7±8.1 B组 90.7±6.0 81.3±6.9*82.5±7.1*89.4±7.5 C组 89.6±6.3 90.1±7.1 90.2±6.8 89.8±7.3 HR(次/min)A组 106.5±11.3 100.3±10.5 102.6±11.0 110.2±12.3 B组 107.8±12.1 92.1±10.3*91.5±11.2*110.1±11.6 C组 110.2±10.9 112.5±10.7 120.2±11.5 113.8±10.9 SpO2(%)A组 98.5±0.8 99.3±0.5 99.2±0.8 99.5±0.6 B组 98.3±0.7 99.4±0.8 99.5±0.7 99.6±0.3 C组 98.6±0.5 99.6±0.4 99.7±0.5 99.6±0.3

三组患者诱导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C组相对较长,与A及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诱导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术后睁眼时间(n=20,±s,min)

表2 三组患者诱导后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术后睁眼时间(n=20,±s,min)

项目 A组 B组 C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 1.1±0.8 1.5±0.7 8.3±1.5*#术后睁眼时间 6.2±2.1 9.1±1.8△25.3±5.7*#与A组比较,*P<0.01,△P<0.05;与B组比较,#P<0.01

术中A组与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苏醒期A组与B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躁动,C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分泌物明显增多,并且在术中及术后出现喉痉挛各1例、术中恶心呕吐2例、术后躁动4例,经处理后均很快缓解,见表3。

表3 三组患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n=20)

3 讨 论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阿片μ受体激动剂,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消除半衰期短,静脉注射后在人体内1 min左右血脑浓度达到平衡,并能迅速被肝外组织和血液中非特异脂酶水解代谢,消除半衰期10~20 min,因此,具有起效迅速、镇痛强、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等优点。七氟醚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较新的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低,因此其诱导、苏醒迅速,麻醉具有较强的可控性[1]。且其具有芳香气味而无刺激性气味,对呼吸道刺激性小,不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小儿吸入后无呛咳现象[2]。本文应用瑞芬太尼与七氟醚二者复合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同时兼具了瑞芬太尼的强效镇痛及七氟醚的作用起效快、时间短、苏醒恢复快的特点。

丙泊酚也是一种快速短效的静脉全麻药,具有麻醉效能强、起效快、苏醒迅速而平稳,麻醉深度可控性强,但其有较强的循环抑制作用,其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可产生循环抑制相加效应[3]。有研究显示在成人患者中,七氟醚吸入诱导比丙泊酚静脉诱导更平稳,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4]。本文结果显示B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后出现明显的循环抑制。

氯胺酮具有镇痛作用强、呼吸抑制轻等优点,且无需深度麻醉,便能达到临床良好的镇痛作用,术中仍能保持上呼吸道的反射,可以防止误吸胃内容物。但该药具有成瘾性,是一种新型毒品(俗称K粉),长期吸食将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5]。该药相对七氟醚及瑞芬太尼等短效药物而言起效及作用时间均较长,恢复苏醒也慢,同时还有腺体分泌增多、幻觉、躁动、眼压及颅内压升高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本文结果显示C组患者不仅麻醉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苏醒时睁眼时间明显长于另外两组,而且20例患者中35%出现不良反应,明显多于A、B两组。

本文结果显示A组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具有镇痛效果好、循环抑制小、不良反应少,该方法易被患者接受,诱导既平稳又避免了丙泊酚的注射痛,并且诱导及苏醒快而平稳,提供了良好又安全的围手术期条件。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镇静镇痛效果强,诱导及苏醒平稳、快且完全,对呼吸与循环系统影响少,麻醉效果完善,易于调控麻醉深度,不良反应轻微,是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一种有效、平稳、安全可行的方法。

[1]张珠云,郭永正.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加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唇裂修复术[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06):536-537.

[2]徐 坚,连庆泉,陈小玲,等.七氟醚用于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3):248-249.

[3]耿志宇,许 幸,吴新民,等.瑞芬太尼复合异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的量效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4,24(12):260-263.

[4]李子刚,陈 红.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比较[J].浙江预防医学,2005,117(1):751-752.

[5]王红伟,任爱红.氯胺酮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3):236-238.

[2012-01-09收稿,2012-02-21修回]

[本文编辑:宋 敏]

book=6,ebook=85

R722.1:R971.2

B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阿片类强效镇痛药,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无蓄积、对人体生理干扰小的优点。而七氟醚是近年来用于临床的新型吸入全身麻醉药,具有血气分配系数低、吸收和恢复快及刺激性小等优点。二者复合麻醉兼具了瑞芬太尼的强效镇痛及七氟醚的苏醒恢复快的特点,因此笔者将两者复合应用,探讨其在小儿短小手术的可行性。

471031河南洛阳,150医院麻醉科(王玲,李前辉,李澜,马丹)

猜你喜欢

七氟醚苏醒丙泊酚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