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生活方式与饮食危险因素调查
2012-09-11赵永飞王贵吉裴迎新杜晓燕孙华磊
赵永飞,王贵吉,裴迎新,杜晓燕,李 超,孙华磊
(1.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河南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河南郑州 450052;3.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营养科 河南郑州 450052)
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26万人,其中我国占42.5%。肝癌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潜伏期长、高度恶性、进展快、侵袭性强、易转移、愈后差等特点,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其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的过程,表现为多步骤的复杂的演变过程。对肝癌病因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为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所致肝癌占肝癌发病率的80%以上,其他危险因素有酒精、黄曲霉毒素、饮水污染及遗传等[1]。不同国家、地区肝癌的病因也不尽相同,且随着社会及生活模式的改变,肝癌的病因和发病率也在变化。本研究从营养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肝癌患者的饮食情况调查,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肝癌病因探讨和人群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乙肝病史因素与肝癌的关系来估算样本量,预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相对危险度为3.0,人群HBV感染率约为 12%,设 α =0.05(双侧),β=0.10,根据Schlesselman公式估计出1∶1配对设计的样本量为73对。
2011年3月至5月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肝癌患者和非肝癌患者各73例分别进行调查。病例确认:肝癌的诊断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肝癌诊断标准,即B超(或CT)影像学检查证实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AFP、ALT、AST等,结合临床观察,经肝细胞活检病理证实,排除其他部位肿瘤的肝脏转移患者。对照确认:在相同时期,同医院就诊的非肝癌患者选择对照。匹配条件为:未患有肝癌病例的配偶或亲属,以控制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进行调查时向被调查者告知并取得他们的同意,并尊重调查对象的个人意愿,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位被调查者,除非得到本人允许,绝不向外泄露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和健康资料。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婚姻、学历、居住地等;询问生活行为方式:吸烟、饮酒、饮茶等,其中吸烟的内容包括:是否吸烟、吸烟的初始年龄、每天吸烟量、有无戒烟、戒烟时间。喝酒的内容有:是否喝酒、喝酒的初始年龄、每周饮酒的频率、饮酒的年限、有无戒酒、戒酒时间等;饮食卫生习惯:饮用水、饮食偏好、食用油及处理的食物的食用。
1.2.2 统计方法:采用 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般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并计算各个危险因素的估计相对危险度(OR)及其95%CI,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1.2.3 质量控制:调查前,发放知情同意书,介绍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争取其积极配合调查。问卷经文献查阅、小组讨论、预调查后进行修改和完善,调查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填写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及时改正,问卷填写完成后,立即对所有问卷进行全面检查并及时反馈以获得准确信息。数据录入过程中,反复进行编码校对,采用双录入方式录入数据,录入后进行清理、核查。数据清理过程中,对可疑的数据需要查阅原始问卷进行纠正,任何数据的改动都需要在原始数据表中注明改动的原因。
2 结果
2.1 问卷完成情况 发放问卷166份,回收166份,其中含8份复查,12份回答不完整及研究对象不符合要求的问卷,有效问卷146份,有效率87.8%。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病例组中男性58例,占79.5%,平均年龄(52.8 ±10.3)岁;对照组中男性 21例,占28.8%,平均年龄(51.6 ±11.2)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危险因素分析
2.3.1 饮酒情况:在该项病例对照研究中,饮酒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饮酒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饮酒比例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饮酒情况比较
2.3.2 吸烟情况:吸烟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吸烟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吸烟比例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吸烟情况分析结果
2.3.3 霉变食物食用情况:霉变食物食用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饮食偏好情况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饮食霉变食物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霉变食物食用情况分析结果
2.3.4 腌制食物的食用情况:腌制食物食用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食用腌制食物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食用腌制食物比例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病例组和对照组腌制食物的食用情况分析结果
2.3.5 乙型肝炎情况:在该项病例对照研究中,乙型肝炎情况分析结果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患乙型肝炎情况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病例组和对照组乙型肝炎情况分析结果
2.3.6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以及调查表中一些保护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引入变量,检验水准α=0.05,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乙型肝炎,腌制食物和霉变食物可能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多饮茶和多吃蔬菜可能是保护因素。见表6。
表6 肝癌危险/保护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肝癌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不均,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东亚、东南亚和美拉尼亚发病较高,其病因较复杂,目前为止,还未有完整确切的因素解释世界各地的肝癌,一般认为各地以一种原因为主,其他因素协同发挥作用[2-4]。本研究从营养学角度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乙型肝炎、吸烟、饮酒、腌制食物和霉变食物为肝癌的危险因素,而多吃蔬菜和多饮茶为肝癌的保护因素。
本调查结果显示,乙型肝炎是肝癌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其OR=20,即病例组的危险度是对照组的20倍。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全球60% ~80%的原发性肝癌由HBV引起,每年0.4% ~0.6%乙型肝炎慢性感染者被诊断为肝癌,其危险性比非感染者高25~37倍[4,5],另外,基因学研究表明,HBV 的 X 基因蛋白产物可能激活原致癌因子而发挥致癌作用,本次调查结果与国内外研究一致。本调查结果还表明,吸烟、饮酒、腌制和霉变食物也是肝癌的危险因素。吸烟影响肝脏的脂质代谢作用,加重肝脏负担,肝脏的解毒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肝癌的发病几率;饮酒引起肝癌发病率增加的原因可能主要损害AST含量丰富的肝细胞线粒体,酒精所致的胆汁淤积使肝脏胆管上皮及肝细胞合成GGT能力升高,同时,饮酒与HBV具有协同致癌作用,长期大量饮酒的人可发生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饮酒同HBV和(或)HCV等感染所致肝癌发生率几乎相当[6,7],病毒感染可影响酒精性肝病的预后,二者的协同作用增加了肝癌的发生率[8];腌制品可能由于食品中亚硝酸盐易与仲胺、酰胺反应生成亚硝胺化合物,很多资料表明这些化合物对人体是有害的,能够引发癌症,特别是对形成肝癌、食道癌和咽喉癌有重要影响;霉变食物含有黄曲霉毒素,国内外研究表明,肝癌与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相关性,黄曲霉毒素暴露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黄曲霉毒素对原发性肝癌的归因危险度接近50%[9]。然而,饮茶和多吃蔬菜为肝癌的保护因素,饮茶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可能因为茶具有防止人体内胆固醇升高,防治心肌梗塞的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还能清除机体过量的自由基,抑制和杀灭病原菌,因此能降低肝癌的发病率。而多吃蔬菜为肝癌的保护因素的原因为蔬菜中含有维生素A比较多,而维生素A具有抗癌变的作用[10]。
本研究结果提示,对肝癌的控制应以预防HBV感染为主,对重点人群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感染,防止肝病发生。结合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不进食霉变食物和腌制食物,并提出肝癌可能的保护因素,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多饮茶,适宜体育锻炼以增进身心健康,提倡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预防策略和措施。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54.
[2] 朱桂婷,娄国强,施军平.饮酒在HBV相关肝癌形成过程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学杂志,2011,25(5):328-330.
[3] 牛建军,苏艳华,韩耀风等.厦门市不同吸烟类型与其他危险因素致肝癌效应修饰作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8):850-855.
[4] Gonzalez S A,Keeffe E B.Risk assessment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ronic hepatitis B:scores and surveillance[J].Int J Clin Pract,2012,66(1):7-10.
[5] Lavanchy D.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HBV infection,disease burden,and vaccine prevention[J].Journal of Clinical Virology,2005,34:1-3.
[6] Brechot C,Nalpas B,Feitelson M A,et al.Interaction between alcohol and hepatitis virus in the liver[J].Clin Lab Med,1996,16:273-287.
[7] 曾锐,范建高.肝炎病毒和酒精性肝病的关系及其诊断[J].肝脏,2000,5(2):119.
[8] Hamilton S R,Aaltonen L 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J].Lyon:IARC Press,2000,159-172.
[9] Smela M E,Hamm M L,Henderson P T,et al.The aflatoxin B1 from aminopyridine adduct plays a major role in causing,the types of mutations observed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pro Natl Acad SCI USA.2009,99(10):6655-6660.
[10]刘良忠,张民,黄进,等.天然红心蛋中类胡萝卜素提纯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4,26(6):457-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