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新闻出版史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

2012-09-11朱永明

中国出版 2012年22期
关键词:新闻史新闻出版场域

文/朱永明

南京大学韩丛耀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历时三年多完成的《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总计六卷本,六编三十章,由著名世界新闻史学者、台湾政治大学李瞻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前任会长、著名中国新闻史学者、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著名传播史学者、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少南教授和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程曼丽教授作序推荐。全书285万余字,2200多张珍贵的图片资料,全面梳理了1840~1919年间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历史面貌,真实呈现了中国近代社会80年风云变幻的图像新闻历程,也由此开创了一个以图像文献为核心、图像新闻历史为内容的出版史研究新模式。

一、开拓了出版史研究的新方向与新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兴起图像传播的国度之一。由于左图右史的文化传统,中国古代重视图像传播较之文字毫不逊色,由此得以传承并深受西学影响的中国近代“图像新闻”不仅对中国近代文化史、思想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出版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与内容。这是出版史研究新的方向,也是新研究领域的重要拓展。其价值正如李瞻所言:“人情万状,世事多端,固有文字累万不足以达,而方寸之画图转可曲喻者,此画图之用也。至于文以图显,图以文明,古之学者左图右史,参互而观,图之有俾于考史,信而有征。而画图于新闻,其绩更著。”但长久以来,以文字新闻出版为主体的部分向来受到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图像新闻出版活动却较少有人问津,研究成果寥寥,其中资料翔实、结构完整、系统性强的专门论著更是少见。中国近代新闻出版史的研究也是如此。由于重“文”言而轻“图”说的传统观念影响,虽然近年来也出现了少量探讨新闻图像与出版关系的研究论文,但多为具体的个案与理论探讨,而有关新闻或报刊图史的学术尝试,仅限于资料汇编或辅助性图例补充,研究内容与表述方式没有根本变化。

图像与文字的关系就如 “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既非二元对立关系,也非同一关系,而是差异性下的互补关系。图像是典型的“互文性直观形态、视觉性表意模式与语言性符号体系”,其所具有的丰富意蕴非文字可以全然替代和阐释。由于它们共同指向人类思维与认知活动本身,是人的思维结构与思维方式的外在体现,彼此之间可以互为语境,互补意义。相关科学研究与文化实践也证明,图文共生互补的信息结构模式,才能更好充实完善人类语言符号的功能价值,最大限度提升信息传播的效力。

本书作者韩丛耀在新闻传播学界长年从事视觉传播和图像文化研究,他很早就敏锐地发现“图像新闻”这一文化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短板问题,并认为这是新闻出版研究无可回避的重要领地。他凭着执著的信念与坚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发起冲击与挑战,努力探索出闯出一条风生水起的创新研究之路来。

二、开创了图像出版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作为一项没有范本、也缺少可借鉴前人经验的开拓性尝试,以图像为主体的图像新闻出版研究迥异于过去的史学研究模式。正因为如此,如何在图文互补的语境下,以图像作品为本体,以形式承载的意义研究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探寻、发现与诠释人类图像文明所蕴藏的深厚的社会、历史与文化价值,不仅需要研究者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更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与积累、清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有效的方法路径。

从近代中国传媒萌芽发展到图像新闻出版演化过程,再到近代图文出版技术、漫画新闻、摄影新闻出版等专题研究,本书综合了多种图像媒介形态,跨越了多个时空节点,研究资料收集与分析规模庞大,收录的代表作品2200余幅。以第十七章《民权画报》为例,作者实际用作分析的图像资料就达1123幅。在建构方法上,为更好应对近代中国社会这种图像新闻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异质性,作者极具智慧地在各编之间应不同论述需要选用不同体例进行图像新闻史的撰写,丰满和优化不同主题内容与表述方法。在确保史纲清晰明了、史料选择得当、史实生态多样、线索确凿可证基础上,本书的创作团队从浩瀚的原始资料数据中分列清单,提取典型的研究样本,从内容分析、构成性诠释到综合方法的论述,尽可能挖掘有价值的史料信息,力求以翔实全面的史料梳理为公众呈现全景式的近代中国社会新闻发展图景。

在图像新闻研究的理论方法上,本书创造性地将图像新闻的意义分解为“技术性”、“构成性”与“社会性”三种形态,并在此基础上从更宏观的图像新闻制作的生产性场域、图像新闻自身的结构性场域与图像新闻传播的社会性场域三个维度入手进行特定时代背景与语境下图像新闻的系统研究,形成了九宫格式的立体的图像新闻解剖与描述模型。图像场域与形态分析理论在课题研究中的实践,以及贯穿始终的传播学、符号学方法的运用,开拓性地深化了图像新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超越由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奠定的图像学三层次意义理论模式,为图像新闻包括更广泛的图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由此完成了新图像学研究更为独立和完整的方法论建构。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技术是本书又一大亮点。这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改过去只能以个体的感悟与思辨方式开展的人文社科研究模式,可以通过设置分析模块与变量,在海量资料的系统统计中获得充足可信的量化数据与计算比较。全书通过120个分析图表与索引将图像新闻内容分析的量化作业与构成性诠释结合起来,将复杂多面的中国近代新闻图像史进行针对性的呈现与思考,加上三个产制场域的导入与剖析,形成既有量化统计学意义又有知性生态学描述的专著特色。值得称道的是,本书最后将几年来团队成员辛勤汇集的大量资料信息按照报纸杂志、书籍文献、出版机构、事件人物、其他事项等分列汇编,形成脉络清晰、丰富详尽的《近代图文出版大事记》附录部分,对于后来的研究者不啻为又一重要的文献参考。

作为国内第一部图像新闻出版研究的专著,《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的出版,既是一份极其珍贵的近代图像新闻与社会变迁的重要史料文献,也为今后新闻出版史学研究的进一步开拓深化提供了重要范例与启示。这是一个新兴的前沿学术领域,其无可限量的研究内涵与价值已经在昭示灿烂的学术前景。

猜你喜欢

新闻史新闻出版场域
马克思新闻出版思想的文本考释及其当代启示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简介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如何提高《外国新闻史》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试论新闻史研究方法的批判与范式建构
再论新闻史的哲学意蕴
《中国新闻出版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