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工程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

2012-09-11吴金清

中国三峡 2012年9期
关键词:重点保护三峡工程三峡库区

吴金清

上:长江三峡地区是天然的植物生长场所。摄影/望超

植物多样性研究是国际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而植物物种多样性是植物多样性很重要的研究内容。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我国20世纪末跨世纪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兴建给三峡库区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与保护植物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国际上许多知名人士所关注。采取有效的科学保护措施,把建库后对珍稀濒危植物与重点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限度,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三峡库区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北部地区,既是我国植物种类丰富的地区之一,又是我国第三纪古老植物的残遗分布中心之一,尤其是中国特有属的分布,被认为是中国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的“川(渝)东-鄂西”的分布中心,三峡库区植物物种表现出显著的特有性、古老性和丰富性,成为中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

三峡库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库区植物生长与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肖文发等(2000)调查结果统计,三峡库区维管植物共有6088种(含种下等级,下同),隶属于208科、1428属,分别占中国维管植物总科数的57.14%、总属数的42.05%、总种数的20.80%。在三峡库区面积约为53200平方公里范围内,相当于全国国土面积的0.55%,集中分布有维管植物总种数占我国维管植物总种数的20.80%,反映了三峡库区植物物种的丰富性。三峡库区素有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和植物区系“交汇地”之称,其中珍稀濒危植物与重点保护植物种类也比较丰富。

珍稀植物的中文名称国内叫法较多,如珍稀濒危植物、珍贵植物、稀有植物、濒危植物、稀有濒危植物等。珍稀植物指的是对人类经济活动或在学术上具有特殊重要价值,而且分布区有一定局限性,种群数量又很少的植物。特有植物是指分布范围有一定限制的植物,是某一自然地区或生境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它对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珍稀植物和特有植物两种概念不同,但它们往往是有一定联系的。有的珍稀植物也就是特有植物,有的特有植物也是珍稀植物。有些珍稀植物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数量越来越少,成为稀有的种类、渐危的种类或濒危的种类,因而受到国家重点保护。

三峡库区珍稀植物与重点保护植物统计时所依据的参考文献资料不同,其物种数量的统计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91年编写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中共列有388种珍稀濒危植物,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不完全统计,三峡库区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共有75种(含栽培种,下同),隶属于42科、63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3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4种,被子植物32科、47属、58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按珍稀濒危植物在自然界中可能绝灭的危险程度分为3个等级:濒危种、稀有种、渐危种。三峡库区濒危植物有9种,如荷叶铁线蕨、大果青扦、小勾儿茶、巴东木莲、峨眉含笑、银叶桂、胡豆莲等,三峡库区稀有植物有27种,如银杉、金钱松、水杉、青檀、领春木、连香树、水青树、伯乐树、山白树、杜仲、瘿椒树、金钱槭、珙桐、伞花木、香果树、独花兰等,三峡库区渐危植物有39种,如狭叶瓶尔小草、穗花杉、篦子三尖杉、华榛、台湾水青冈、八角莲、厚朴、闽楠、野大豆、红椿、紫茎、白辛树、长果秤锤树、水曲柳、延龄草、天麻等。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配套文件。国务院1999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共列有植物246种和8类,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不完全统计,三峡库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有71种,隶属于37科、57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6种,裸子植物7科、12属、17种,被子植物27科、42属、4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保护级别分为一级和二级,三峡库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13种,如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杉、水杉、伯乐树、珙桐、光叶珙桐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58种,如金毛狗、桫椤、单叶贯众、巴山榧树、篦子三尖杉、金钱松、大果青扦、马蹄香、金荞麦、南方山荷叶、中华猕猴桃、七子花、拟高梁、穿龙薯蓣等。

三峡工程对珍稀濒危植物与重点保护植物的影响程度

三峡珍稀植物在宜昌三峡植物园受到保护。 摄影/望超

三峡工程对库区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式主要有2种:直接影响(如淹没)和间接影响(如城镇建设、道路修建、移民的二次开发等)。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库区植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植物与保护植物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主要体现在水库蓄水后,水位上涨导致库区海拔175米以下的陆生生境转变成水生和水陆交错的湿地生境,原来生长的并长期适应于陆生环境的植物受到淹没后,其中的绝大部分将会消失;另外由于三峡工程兴建而引起的城镇搬迁、道路修建与移民安置等,也给库区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部分地区破坏了植物生长的生境,从而影响库区主要是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的植物多样性。三峡工程竣工后,一方面由于水淹和库区人地矛盾的加剧,库区植物的栖息地减少;另一方面大坝建设和水库蓄水,水流变缓、大坝阻隔、库区气候变化,改变了部分植物的生境,导致栖息地环境质量下降,这些成为对库区植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子。

三峡库区的维管植物中,受水库蓄水淹没直接影响的植物涉及到120科、358属和800种,其中受影响较大的科有无患子科、兰科、柽柳科等,受影响较大的属有金缕梅科的蚊母树属、锦葵科的木槿属、茜草科的水团花属、马钱科的醉鱼草属、豆科的羊蹄甲属、禾本科的类芦属和甘蔗属等,而在个体数量上受淹没影响最大的物种绝大多数是禾本科、菊科、大戟科、蔷薇科等科的一些种类。尽管这些植物受到淹没的影响,但绝大多数物种都为广布种,广泛分布于三峡库区175米淹没线以上及库区之外的其它地区,这些被淹没的种类不会因此而灭绝。三峡工程虽然对这些种类的影响十分有限,但对分布于海拔175米以下的库区珍稀与特有物种如荷叶铁线蕨、丰都车前等植物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三峡工程除了对海拨175米水淹线以下植物具有淹没的直接影响以外,还对在移民区海拨175-1000米区域生长的约3000种植物产生不同程度地间接影响。

2010年5月24日,“传递绿色梦想”南非世界杯之行启动仪式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举行,该园特聘“中国第一足球宝贝”之称的武汉美女刘闻雯为其首位旅游形象代言人,并委托她将华中特有珍稀濒危植物荷叶铁线蕨和丰都车前标本,赠送到世界杯举办城市开普敦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公园,搭建绿色友谊桥梁。 摄影/承影/CFP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与重点保护植物保护措施

植物保护主要有二种方式: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而迁地保护有活体保护和离体保护两种途径。在活体迁地保护中植物处于生长状态,在离体迁地保护中植物以种子、孢粉、器官、组织、细胞或DNA的形式保存。活体迁地保护设施主要涉及植物园、树木园及田间基因库等。离体迁地保护的主要设施是种质基因库,包括种子库、孢子花粉库、植物离体种质(细胞、组织、器官培养材料)库和DNA库。由于三峡库区面积大,范围广,植物种类丰富,要想把整个三峡库区植物全部加以保护,无论从物力和人力上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只有选取库区植物多样性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区以及三峡工程威胁到物种濒临灭绝的一些植物种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加以重点保护。

三峡工程自上马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库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制定了库区植物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植物保护的详尽规划,开展了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类群的保护工作,如“宜昌大老岭植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工程”和“兴山龙门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中都很注重库区珍稀植物的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专门建立珍稀植物园(区),如对生境大部分丧失的植物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丰都车前、宜昌黄杨、鄂西鼠李和川明参进行了迁地保护和专题研究,迄今已完成库区珍稀植物30种以上的迁地保存,这些措施在减缓三峡工程对库区珍稀植物的不利影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程建设示范项目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根据多年来的考察结果,结合三峡库区植物与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3个植物多样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保护地区,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长江水资源保护局等主管部门于20世纪90年代初把“宜昌大老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兴山龙门河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巫山小三峡景观多样性保护工程”列入“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每一个项目中都有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程子项目。大老岭主要保护对象:就地保护大老岭亚热带山地天然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是常绿落叶混交林、硬叶栎类林)、珍稀濒危植物和古大树种。迁地保护三峡库区范围内受三峡工程间接影响的中山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重点保护植物、特有植物、重要资源植物、关键物种和优势物种。龙门河主要保护对象:就地保护龙门河残存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三峡库区受工程间接影响的中低海拔地区生长的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重点保护植物、特有植物、模式植物。“大老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和“龙门河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均已完成一期工程。

1. 湖北库区宜昌大老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建设工程

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于1992年由原林业部批准,在1956年兴建的大老岭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老岭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部,长江三峡之一——西陵峡北岸,夷陵区(原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3县(区)交界处;距宜昌市中心98公里,三峡水库大坝55公里。地理坐标范围约为东经110°52′47″—111°00′21″,北纬31°01′57″—31°07′23″。公园范围东西长约10.95公里,南北宽约9.30公里,总面积为5936公顷。境内峰峦起伏,沟谷纵横,最高峰天竹山海拔2005米,最低处千斤园长冲沟底海拔960米,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现知维管植物有155科635属1392种(含种下等级,下同),其中蕨类植物22科、43属、88种,裸子植物6科、17属、32种,被子植物127科、575属、1272种。大老岭共有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72种。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里以森林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且有保存良好的2000公顷次生天然阔叶林和较为集中分布的连香树、光叶珙桐、金钱槭、瘿椒树、领春木、白辛树、华榛等组成的“珍稀树种群落”,是三峡库区保护优良生态环境和植物物种多样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堪称三峡库区的一颗绿色明珠。

三峡库区湖北秭归县受保护、培育的部分植物。 摄影/周平

“大老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是第一个启动的项目。宜昌大老岭植物多样性保护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在于保护亚热带山地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地带性植被、植物物种资源的多样性、古大树种和珍稀濒危植物,以促进三峡工程区内生态环境建设,探索陆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和经验,减轻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投资408万元,由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和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于1995年完成设计,1996年7月通过专家评审。1997年3月24日,中国三峡总公司与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签订了《湖北宜昌大老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建设工程》合同(HB-SX-(97)-19),同年5月13日由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开始组织施工,1999年3月31日完工。

大老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一期)除了对大老岭核心保护区原生珍稀植物实行就地保护以外,还建成了占地面积985亩的大老岭植物园,植物园分为3个小区:珍稀植物区、观赏植物区、天然植物区,珍稀植物区就地和迁地保护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和重点保护植物52种3241株,还开展了大老岭珍稀植物保护和大老岭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在大老岭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项目(一期)完工验收几年后,通过与大老岭相关人员的交流与实地考查,绝大部分在前期所实施工程的运行维护与管理都比较正常,达到了项目的实施的部分预期目的,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物种资源的多样性、古大树种和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对促进三峡工程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繁育园。摄影/王敏

2.湖北库区兴山龙门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

龙门河位于三峡库区北岸香溪河中上游的湖北省兴山县西北部,距三峡大坝80公里,北面和东北面与神农架林区接壤,西面与巴东县为界,南面和东南面与兴山县香坪乡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56″—110°31′47″,北纬31°16′34″—31°22′30″,东西宽约10.5公里,南北长约11.2公里,工程区经营总面积4644.4公顷。最低海拔小河口654米,最高海拔一碗水2285米,相对高差1631米。

上:大老岭植物园。 摄影/肖佳法

下:大老岭红叶。 摄影/丁川华

兴山龙门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三峡库区保存比较完整的中亚热带北缘原生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了保护该常绿阔叶林,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托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进行规划设计,并于2001年3月通过了专家评审。同年11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与兴山县林业局签定了《湖北省兴山县龙门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工程》(合同编号:SX[2001]-024),建设期3年(2002年-2004年),建设经费500万元,2005年1月通过专家组验收。

龙门河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工程区内植物种类繁多,经鉴定有维管植物159科、733属、1676种(含种下等级,不含栽培种类),其中蕨类植物30科、56属、121种,裸子植物5科、12属、20种,被子植物124科、665属、1535种。工程区内珍稀植物种类也较丰富,共有60余种。三峡库区具有许多珍稀植物种类,虽然得到一定的保护,但保护地点或者高于海拔1000米(如大老岭),或者海拔低于200米,还缺乏海拔600米左右的地点保护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物种。在龙门河兴建珍稀树木园使三峡库区珍稀植物保护区(点)的布局更趋合理。在工程区内兴建珍稀树木园是“龙门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园内共迁移珍稀树木140多种,3151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树木12种,国家二级保护树木27种,如具有“珍贵软黄金”美誉的红豆杉、“林海珍珠”珙桐、“植物活化石”银杏、远在1亿3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就已存在的古老植物香果树、三峡模式植物宜昌楠以及三峡珍稀植物巴东木莲、白辛树、连香树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多年前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在兴山首次发现并轰动一时的小勾儿茶在龙门河珍稀树木园内也有定植,称得上是三峡库区珍稀树木重要的种质资源库。

龙门河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工程的实施完成,达到了项目实施的部分预期目的,使得库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常绿阔叶林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使区内的生物资源,尤其是珍稀植物种类和古大树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得到了加强,对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研究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天然的参照系统,为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猜你喜欢

重点保护三峡工程三峡库区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1日修订)
三峡工程高清影像公布 等
二十余载三峡路:承人民嘱托 铸民族伟业
重点保护
漫画与幽默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
为三峡工程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