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重点珍稀濒危植物物种

2012-09-11吴金清

中国三峡 2012年9期
关键词:丰都三峡库区宜昌

吴金清

上:三峡总公司大老岭珍稀植物保护标识。摄影/肖佳法

一、荷叶铁线蕨

荷叶铁线蕨是铁线蕨科、铁线蕨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现仅知分布于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和石柱县,它是三峡库区的地方特有植物,也是国家第一批公布的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一)生物学特征与生态学特性

荷叶铁线蕨是原四川省中药材调查队考察时首次发现的,由林尤兴于1980年正式定名发表,其主要形态特征是:植株高5—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和多细胞的细长柔毛。叶簇生,单叶;柄长3—14厘米,粗0.5—1.5毫米,深栗色,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和柔毛,向上直达叶柄顶端均密被棕色多细胞的长柔毛,但干后易被擦落;叶片圆形或圆肾形,直径2—6厘米,叶柄着生处有一或深或浅的缺刻,两侧垂耳有时扩展而彼此重叠,叶片上面围绕着叶柄着生处,形成1—3个同心圆圈,叶片的边缘有圆钝齿牙,能育叶由于边缘反卷成假囊群盖而齿牙不明显,叶片下面被稀疏的棕色多细胞的长柔毛。叶脉由基部向四周辐射,多回二歧分枝,两面可见。叶干后绿色,天然枯死呈褐色,纸质或坚纸质。囊群盖圆形或近长方形,上缘平直,沿叶边分布,彼此接近或有间隔,褐色,膜质,宿存。荷叶铁线蕨繁殖能力较弱,繁殖方式主要有2种:孢子繁殖与分株繁殖。

荷叶铁线蕨分布区位于川(渝)东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岭谷中,是长江北岸铁凤山与南岸方斗山所形成的夹槽中的一段。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多变,成土母质不尽相同,砂岩、页岩、石灰岩、紫色页岩均有出露,以紫色页岩为多。因此,土壤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荷叶铁线蕨一般只分布在山地黄壤和紫色土两种土壤上。

荷叶铁线蕨。

荷叶铁线蕨为常绿草本植物,一年四季均有新叶发生,老叶枯萎,本身并无明显的季相变化。由于它植株较小,常栖身于其它植物之下,只有在晚秋以后,当其它植物停止生长,干枯叶落时,它才崭露头角。这时的群落外貌在颜色上就呈现出枯黄与淡绿交互排列的特征。而在春夏时节,各种植物生长旺盛,它处在被支配的地位,是很难在群落外貌上有所反映的。荷叶铁线蕨由于繁殖力弱、植株矮小,在群落中多处于被支配地位。荷叶铁线蕨的群落结构主要特征为:

乔木层:荷叶铁线蕨长在疏林下,乔木层一般不发达,植株高度最高达3米左右,主要树种有黄连木、盐肤木、化香、白栎、紫弹树等。

灌木层:相对来说,种类比乔木层要丰富些,高度一般为1米,主要种类有紫麻、狭叶海金子、重庆山茶、密蒙花、纤细荛花、全缘火棘、檵木、黄荆、湖北算盘子、金佛山荚蒾、三叶五加、尖连蕊茶、竹叶花椒、白叶莓、马桑、构树、单瓣白木香、紫珠、山麻杆、毛桐等。

草本层:草本层发达,高度一般为0.8米以下,荷叶铁线蕨盖度2~10%,在草本层中一般不形成优势种,主要种类是:白茅、芒、野古草、野菊花、兖州卷柏、荩草、牡蒿等。

另外,还有些层间植物,如海金沙、地果、木防己、爬山虎、紫花络石、葛藤等。

(二)分布范围与工程影响程度

荷叶铁线蕨断断续续分布在东起万州区、西至石柱县西沱区沿江近100 公里长,向两岸纵深3-5公里的狭长地段(约东经107°50′-108°21′,北纬30°20′-30°50′),分布高度局限于海拔80-480米之间。既使是在如此狭窄的范围内,也仅仅是在那些陡峭的崖头和不能耕作的岩石出露地才有它的分布。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在土壤贫瘠、水分缺乏、不适应其它植物生长的岩缝往往分布较多的荷叶铁线蕨。相反,在土壤、水热条件稍好的地方,荷叶铁线蕨由于植株矮小,繁殖力弱,在植物生存竞争中不能占优势,则只有少量植株零星分布在群落中的空地或植被较稀疏的地方。

在已调查过的区域内,如万州区武陵镇茶店村5组的二面山,万州区新乡镇将军村5组、龙泉水库二级电站、龙泉沟马儿嘴、小沱山一带(包括福正沟和杉树岭等),石柱县西沱镇附近(沿江向上方向岩石块间)等地生长着荷叶铁线蕨。从目前的资料和调查结果分析,万州的新乡镇、武陵镇、燕山乡、溪口乡等地区可能是荷叶铁线蕨的主要分布点,尤其是新乡镇小沱村分布较为集中,在石柱县西沱镇和万州市郊的吊岩坪也有分布。

三峡工程的兴建除了直接淹没分布在海拔175米以下的荷叶铁线蕨原生植株以外,还会对生长在175米以上的荷叶铁线蕨生长产生间接的影响:如移民开发和工程施工,均对此物种保存造成极大的威胁。另外,三峡工程建设中移民上移,会加剧对库区植物的砍伐采垦,对分布于海拔较高处的荷叶铁线蕨造成压力。因水库水位上升致使海拔175米以上荷叶铁线蕨所处的土壤含水量过高而不利于其生长。三峡水库建成后将形成1080平方公里的巨大水体,库区范围内的气候条件将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将会增加,从而引起下面两种效应:由于荷叶铁线蕨在配子体世代需以水为媒完成受精过程,降水量增加有利于其生活史发展,增强繁殖力。另一方面导致土壤含水量过高,引起水渍,不利于其生长生存。

(三)保护价值

荷叶铁线蕨,在当地俗称荷叶金钱草,由于根状茎短而直立,单叶簇生、叶片圆肾形,叶柄亮黑,小巧别致可供观赏;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据说已有一百多年的药用历史,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中耳炎等症。荷叶铁线蕨是肾叶铁线蕨的一个地理变种,为铁线蕨科植物在亚洲分布唯一的单叶型植物。1978年,它首次发现于我国重庆市万州区,在此之前,整个亚洲分布的铁线蕨属植物全部为复叶类型,因此,它是我国,也是亚洲地区铁线蕨属植物中的一个新系。单叶型铁线蕨,不仅为我国珍稀植物,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为数不多,只有1种和2变种,即:原变种肾叶铁线蕨(产于非洲大陆西北部大西洋中的马德拉岛和加那利群岛)、变种细辛铁线蕨(广布于非洲大陆南部和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岛、毛里求斯岛)和荷叶铁线蕨。由于这3个植物分类群同出一源而分布在不同的大陆和海岛,因而被视为“大陆漂移学说”的旁证材科。

上:篦子三尖杉。

中:凹叶厚朴。

下:巴东木莲。

二、疏花水柏枝

疏花水柏枝是落叶灌木,隶属于柽柳科、水柏枝属,现仅知分布于湖北、重庆的局部地区,为华中地区特有的种子植物,郑重(1984年)根据疏花水柏枝在湖北植物中的珍稀情况而把它列入湖北省省珍稀植物名录之中,后来,又列入拟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

(一)生物学特征与生态学特性

疏花水柏枝最早的标本由A.Davidi采自湖北西部巴东一带的长江峡谷中。模式标本产长江巫山峡口。1888年法国人A.R.Fr a ch et根据A.D a v id采集的标本将它发表为一个变种Myricaria germanica (L.)Desv.var.laxiflora Franch,1984年张鹏云和张耀甲将疏花水柏枝从变种Myricaria germanica (L.)Desv.var.laxiflora Franch.提升为一个独立的种Myricaria laxi fl ora (Franch.)P.Y.Zhang et Y.J.Zhang。其主要特征是:落叶灌木,植株高达2m。老枝红褐色或紫褐色,当年生枝绿或红褐色。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4毫米,具窄膜质边。总状花序顶生,长6~12厘米,稀疏;苞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约4毫米。花梗长约2毫米;萼片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3毫米;花瓣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6毫米,粉色或淡紫色;花丝1/2或1/3联合。蒴果窄圆锥形,长6~8毫米。种子长1~1.5毫米,顶端芒柱一半以上被白色长绒毛。花期6~8月、果期6~8月。疏花水柏枝主要采用扦插繁殖与种子繁殖。

疏花水柏枝的群落类型为灌丛。由于它分布在长江沿岸消涨带内的较平坦沙滩上或石头缝中,生境单一,而且在长江汛期常被洪水淹没,因而群落结构简单。疏花水柏枝成丛状生长,单独形成群落或与其它植物组成群落。灌木层:植物最常见的种类是秋华柳,其次是中华蚊母树,偶而也有蔷薇属其他种类。草本层:植物种类有狗牙根、问荆、结缕草、芒、蓼和其它一些禾本科植物,最常见的种类是狗牙根和芒。

三峡库区汛期较早,疏花水柏枝分布的江段一般从4月份就开始,到10月份才开始下降,因而疏花水柏枝被洪水淹没的时间较长,淹没时间随其生长于消涨带内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处于带内上部者,一般为3-5个月;处于带内下部者,一般为6-9个月。1997年1月16日在湖北秭归县九龙奔江处测得靠江面最近的植株离水面的斜面距离约为0.6米,垂直距离约为0.3米,淹没时间估计约9个月。疏花水柏枝在这种环境中能生长繁衍至今,应有其独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生长适应特性。

(1)耐洪水冲击和耐沙土掩埋。疏花水柏枝根系较发达,扎根较深,便于吸收营养物质和抵抗洪水冲击,起固定作用。由于水的冲击作用而使一些植株的下部或整株被沙土掩埋,待水退后被掩埋部分在生长季节仍能发芽,而且还冒出土面。

(2)耐渍涝性强。全部被淹没的疏花水柏枝植株在呼吸过程中,氧气的供给除了来自于土壤之中,也许还吸收溶于水中的一部分氧气。在银杏沱至兰陵溪口间孟家河处,有一段是20世纪30-40年代修建码头后被洪水冲毁而留下的残址,江水从中流过,据1996年12月观察,与江水流向一致的流水区内的疏花水柏枝植株生长较多,而静水区植株数目极少或没有。另外在九龙奔江处发现,多株5-15厘米高的二三年生植株淹没时间达半年之久而仍能成活。从植株长久被淹没而仍能成活的现象中分析,疏花水柏枝进行呼吸所需的氧气由土壤或水来提供;除此之外,是否还存在“休眠”现象,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007年4月3日,湖北宜昌市三峡植物园,林业技术员在三峡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圃采集“疏花水柏枝”植物标本。 摄影/文振效/CFP

(3)营养生长速度快,生长盛期在枯水季节。在汛期疏花水柏枝完全被淹没的植株,其顶端较嫩部分多被洪水淹死或被水冲断,待枯水季节水位降落后露出水面的植株开始在枝上发芽生长;而部分被洪水淹没的植株 ,其未淹部分照常生长发育。1997年1月沿江考察时发现疏花水柏枝植株上密集着嫩枝绿叶,甚至在植株的老蔸上也发了芽,幼嫩枝条数目多且生长速度快,一般长度为30-40厘米,长者达60厘米。这些嫩枝是当年洪水退后才开始发芽生长的,一直长至来年洪水季节的到来,如未被淹没,则继续生长,一般长度为1.5米,长者达2米。如此快速的生长现象可能是它适应长期被洪水淹没的生物特性,以便尽量减轻被洪水淹没的危害程度。每年从植株顶端至基部均能发芽,多数情况是从基部生长出的几个嫩枝能长成1-2米的枝条,因而植株成丛状生长。

(4)花期长,花枝结果后枯死。1996年6月上旬在柳林渍调查时观察到被淹植株顶端的未淹部位正在开花。1997年1月上旬从巴东至秭归沿途发现在洪水退后发芽生长的嫩枝也在开花结果;不过,洪水期开花的枝条一般是上年开始生长发育的嫩枝,秋冬开花结果的枝条一般是当年的嫩枝。植株上的花枝较多,开花结果后就枯死,有极少花枝结果后在其顶端继续长芽展叶。

(5)果实和种子数量多。果实内种子数目较多,一般为100粒左右,多者约150粒,种子具长柔毛,便于飘浮。果实成熟后开裂,在洪水未退之前成熟果实内的种子有的被洪水冲走,有的残留在植株的果实内,到洪水退后与刚成熟果实内的种子一起散落在植株周围的沙土上,潮湿沙土上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1997年1月在白水河和九龙奔江处发现种子发芽,小苗密密麻麻地成片生长于植株周围。在九龙奔江处,随机选择面积为10厘米×10厘米的小方块,经统计,其内有近500株小苗。

(6)种子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都分化出适宜传播的各种特点。疏花水柏枝种子脱离母株后需要经历两次扩散才能远距离传播,第一次是通过风力作用的初级扩散,第二次是通过水力作用的次级扩散。从外形上看,种子轻小,顶端具有密被种毛的芒柱,能适应风力的传播。在内部结构上,种子的种皮细胞外有一层厚厚的脂质层,脂质是疏水的,可以延长种子在水表的漂浮时间。其次,子叶内纵列细胞之间的列隙大,降低了种子的比重,而且在胚轴上不定区域也出现一些坑体,这些坑体中可能充满了气体,可以增大种子在水表的浮力。

综上所述,疏花水柏枝具有抵抗洪水机械作用的特性,植株萌发力强,营养生长速度快,且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盛期与洪水期错开,种子在外形和内部结构上都分化出适宜传播的特征。从萌发芽、花枝、果实和种子等方面的数量中可以看出,疏花水柏枝具有以量取“胜”的特性。

(二)分布范围与工程影响程度

水是制约它生长在消涨带以外的主要原因之一。温度,特别是低温也是影响植物分布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影响疏花水柏枝分布的原因是诸多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所形成的。据实地调查,疏花水柏枝分布在三峡库区湖北省夷陵区至重庆市巴南区沿江两岸的消涨带内,涉及到14个行政区县,分别是夷陵区、秭归县、巴东县、巫山县、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石柱县、忠县、丰都县、涪陵区、长寿区、巴南区等。海拔高度在80-130米之间。另外,截止目前为止,在三峡库区以外附近地区长江江滩或江心洲发现有疏花水柏枝分布,如枝江市百里洲岛、宜昌城区胭脂坝(俗称烟收坝)、宜昌公路大桥下面的江滩边,百里洲岛与胭脂坝个体数目较多,而宜昌公路大桥下面的江滩边仅发现3株野生苗木。

(三)保护价值

疏花水柏枝当地俗称水棵子,喜湿耐涝,是一种很好的河岸沙滩固土绿化树种,同时也是一种较理想的观叶植物;巴东民间用它治疗烫伤。水柏枝属植物全世界13种,分布于北温带欧、亚二洲,是欧亚温带高山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及其邻近地区,以喜马拉雅为分布中心;我国约有10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而疏花水柏枝产于长江湖北、重庆沿江两岸的消涨带内,因此,在研究该地区植物区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川明参

川明参为多年生草本,隶属于伞形科、我国特有单种属——川明参属,现仅知分布于四川、重庆和湖北的局部地区,为华中地区特有的种子植物,拟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

(一)生物学特征与生态学特性

川明参是1980年由佘孟兰和单人骅作为新种正式命名并公开发表的,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郑洁华在三峡库区湖北宜昌市夷陵区莲沱采集的植物标本曾经作为发表新种的重要凭证标本,其主要形态特征是:多年生草本,植株高达150cm。主根圆柱形;茎直立,中空,基部紫红色。叶基生,三出式2~3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卵形或长卵形。复伞形花序,伞幅4~8厘米;总苞片少数或无,小总苞片1~2,线形;花瓣长椭圆形,紫色;花柱长。分生果卵形或长卵形,背腹压扁,果棱线形突起,侧棱增厚,稍呈翅状,棱槽内油管2~3,合生面4~6,胚乳腹面平直。花期3~4月,果期5~6月。川明参采用种子繁殖。

小勾儿茶。

三峡库区湖北秭归县泗溪村分布着许多植物。 摄影/周平

川明参喜凉爽、湿润的气候,较能耐寒,但不耐高温,喜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川明参生长于山坡草丛中或沟边,林缘路旁或低地页岩风化的石缝中,其生长的土壤一般为花岗岩和变质岩母质发育的黄壤或黄棕壤,土壤质地为砂壤至重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土壤较肥厚。川明参的群落类型一般为灌丛,其群落层次大体上可划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有些川明参灌丛群落中散生有乔木树种,如枫杨、柏木、乌柏、粗糠树和黄檀等,但在有些情况下乔木树种可形成乔木层,如在生长川明参的慈竹林中,慈竹植株数目较多,生长较密集,因而可形成乔木层,高度一般在5-7米,层盖度为10%-80%。

另外,在有些群落中有珍珠莲、海金沙、铁线莲、常春油麻藤和香花崖豆藤等层间植物。

川明参。

(二)分布范围与工程影响程度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川明参产于四川的青北江、金堂、简阳、苍溪、威远、北川、平武、巴中,重庆的南川以及湖北的宜昌、当阳等地,多为栽培植物,平武、北川、南川、宜昌和当阳等地有野生植物。通过在三峡库区内实地调查,确知它分布于兴山县、巴东县、秭归县、宜昌市夷陵区、宜昌市城乡交接处、云阳县、万州区等。在秭归县境内,香溪镇香溪河口桥头周围有少量植株;茅坪镇兰陵溪办事处九曲脑村三组的黄叶坪、杉木溪村的白竹沟和冀家湾及杉木溪口、兰陵溪村二组的兰陵溪口以及松树坳村一组成片生长。在宜昌县境内,乐天溪镇莲沱唐家坝二级电站沿沟向上约0.5公里处和三斗坪镇南沱村八组的林儿胡沟附近呈片状或星散状生长。宜昌市三游洞附近的下牢溪和万州区新乡镇万泉沟马儿嘴也有川明参的分布。在万州区内,发现龙泉水库二级电站、龙泉沟马儿嘴有少量川明参分布。在以上分布点中,川明参分布的海拔高度最低为80米,最高达400米左右。

三峡工程对川明参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淹没的直接影响以及工程建设和移民开发的间接影响。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可知,川明参在库区内分布的海拔范围为80~400米,由于淹没的影响仅是作用于分布在库区海拔175米以下的植物,因此,淹没虽然会毁灭掉一定数量的川明参植株,使川明参的植株生长数目有所减少,但不会使整个库区内野生的川明参灭绝;另外,川明参在库区内三峡大坝下的沿江附近地区莲沱及其对岸的南沱也有分布,因而这些地区就不存在淹没的影响;由此可见,川明参在库区内受工程的影响虽然有淹没的影响,但主要的不是淹没的直接影响而是工程建设和移民开发的间接影响。

(三)保护价值

川明参当地民间称为山萝卜、明党、明参、沙参、明沙参、土明参、土人参等,可药、食两用。根入药,为名贵中药材,具有利肺、和胃、化痰和解毒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川明参可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等。川明参食用味道鲜美,具有质嫩、粉足、汤鲜等特点。川明参不仅药用价值高,而且食用价值也高,其药用功效和保健功能与野生人参相似,曾是古代宫廷御用贡品。由于其营养丰富,在人们生活中常直接食用,具有极高的食用保健价值,很受消费者欢迎。

由于川明参隶属于我国特有单种属——川明参属,且为华中地区特有种子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区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四、宜昌黄杨

宜昌黄杨是常绿灌木,隶属于黄杨科、黄杨属,目前仅发现在湖北西部、重庆、湖南有分布,为华中地区特有植物。由于宜昌黄杨生长在三峡库区巴东、秭归、宜昌一带的江岸、河岸或向阳处岩石上,海拔位置偏低,数量稀少,受三峡工程影响较大。

(一)生物学特征与生态学特性

宜昌黄杨由Hatusima于1942年命名与正式发表,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巴东。其主要形态特征是:常绿灌木,植株高达30厘米。小枝密生,直径约0.5毫米,被短柔毛,节间长0.3~1厘米。叶薄革质或坚纸质,倒披针形或窄倒卵形,长1~1.6厘米,宽4~6毫米,先端圆,常具小尖头,基部楔形,上面中脉平或微凸,侧脉不显;叶柄长约1毫米。花序头状,腋生及顶生,花序轴被毛;苞片卵形,长1~2毫米。雄花8~12朵,花梗长约0.4毫米,萼片卵形,长约2毫米,雄蕊长4~5毫米,不育雌蕊细,长1.4~1.8毫米;雌花萼片卵状长圆形,长约2.5毫米,子房较花柱稍长。蒴果椭球形,长约5毫米,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花期3月,果期7月。人工繁殖采用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

宜昌黄杨属于矮小灌木,生长缓慢,高度一般不超过0.5米,在自然界中属于弱势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被其他优势种所更替,导致个体数量日趋减少,有物种灭绝的潜在威胁趋势。宜昌黄杨生殖障碍可分为受精前障碍和受精后障碍两个部分。一定的生殖障碍,导致宜昌黄杨分布范围狭窄、物种扩散比较困难。

(二)分布范围与工程影响程度

据《中国高等植物》记载,宜昌黄杨分布在湖北西部、重庆、湖南等省(市),另据《中国植物志》等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三峡库区实地调查结果,宜昌黄杨在三峡库区分布范围为湖北省夷陵区、秭归县、巴东县以及重庆市巫山县等。

宜昌黄杨分布范围狭窄,海拔范围大概为30-300米,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宜昌—重庆段的长江自然消涨带中上部,海拔较低,近期采集的标本均来源于该地区。三峡大坝竣工后,水库蓄水最高升到175米,使分布于175米以下的宜昌黄杨原产地被淹没,造成宜昌黄杨野生植株绝大部分消失;在175-300米范围内生长的宜昌黄杨,虽然不受到淹没的直接影响,但库区大量移民后靠,移民的二次开发等不仅会使一些宜昌黄杨野生植株遭到毁坏,而且也会使处于淹没区之外的宜昌黄杨生境受到了严重的人为干扰,人类活动使宜昌黄杨的生境被破坏,导致残存数量不多的野生植株生长受到威胁。

宜昌黄杨。

(三)保护价值

宜昌黄杨树姿优美,为绿篱布景的重要观赏树种,也是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由于宜昌黄杨为华中地区特有种子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区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五、丰都车前

丰都车前是多年生草本,隶属于车前科、车前属,现仅知分布于重庆市三峡库区内,为三峡库区特有植物。丰都车前分布于长江三峡库区自然消涨带(三峡水库未建设前长江两岸的天然消涨带)内,生态环境恶劣,范围狭小,数量稀少,由于三峡工程竣工后,导致丰都车前绝大部分原产地被淹没,现存的原生苗木数量极少,因此,建议列为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

(一)生物学特征与生态学特性

丰都车前是赵子恩等人于2002年正式发表的车前属一新分类群,以王勇等人于2001年4月在三峡库区重庆市丰都县城东长江江心沙滩上采集的植物标本为模式标本进行描述,并将其作为疏花车前的变种予以发表,命名为丰都车前。该类型在随后面世的《中国植物志》中没有记载,王勇等经过对移栽植株及更多标本的细致观察和研究,2004年将其提升为一独立的种。其主要形态特征是: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厘米。须根多数。叶基部生,呈莲座状;叶片薄纸质,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5~3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叶缘近似锐裂,无毛,基3出脉;叶柄长2~5厘米,上面具凹槽,无翅,无毛。穗状花序细圆柱状,长11~15厘米,花排列稀疏、间断;花无柄,均为同型能受精的花;花萼长约2毫米;花冠裂片长约1毫米,无毛;花丝着生于冠筒内面近基部;子房近顶端近轴侧无分隔室或其退花残迹,花柱长4~7毫米,无毛。蒴果卵形,长3毫米,盖裂。种子腹面具1纵槽,略成船形,长2.3~3毫米,两子叶在种子中与腹面平行。植株干后变黑。花期3~4月。繁殖方法采用种子繁殖。

丰都车前。

丰都车前适宜生长于冬季暖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而又光照充足的河岸地带。生长的适宜土壤为地下水位高但保水能力弱、通气性好而肥力差的河岸石缝间沙土。在三峡水库蓄水前,丰都车前分布的3个江心岛均为季节性水淹小岛,随长江水位的涨落而周期性的水淹和出露。全年水淹时间30天左右。王勇等(2006)对巴南对河坝居群植株年生长周期的调查表明:在自然条件下,丰都车前在4月上旬开始开花,5月上旬开始结实,在夏季洪水到来前,极少种子能够成熟。从5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间歇性水淹期间,丰都车前地上部分枯萎或腐烂,地下发达的根系深扎于石缝间,洪水退后,再由根颈基部萌生新芽,开始新一轮的生长发育。

在三峡水库蓄水前,丰都车前分布的3个江心岛由于江水淹没和洪水冲刷,小岛上植物种类较少。由于江水淹没和洪水冲刷,小岛上植物种类较少。对所发现的3个原生居群的群落调查表明,丰都车前常与秋华柳、疏花水柏枝和球结苔草组成疏灌草丛。群落总体表现为物种组成少、植被盖度低且层次简单的特征,这符合生境单一、土壤发育年轻和季节性水淹干扰的长江消涨带的环境特点。调查也发现丰都车前在自然环境中呈丛生聚集分布,超过85%的个体生长于方圆2.5米内的地段,少数则零星散生于距中心分布点30米以内的石缝间。丰都车前植株矮小,种子光滑且颗粒大,不利于风力和流水传播,制约了种子的长距离输移;而种子表面厚厚的粘液便于种子随人和动物的传播,这可能是丰都车前在群落内分布格局的主要成因。

(二)分布范围与工程影响程度

据吴金清等人实地调查,丰都车前在三峡库区重庆段忠县、丰都县、涪陵区、长寿区、巴南区、江津市等沿江两岸自然消涨带内有分布,海拔高度为140~175米,主要集中在重庆巴南区梓桐村对河坝、丰都县和平村凤尾坝以及忠县乌扬镇塘土坝等,另外在三峡水库库尾江津市往上沿长江自然消涨带可能还有分布,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实地调查确定丰都车前的实际分布范围,以此来确定丰都车前是否为三峡库区地方特有植物。

大老岭鹅掌楸。 摄影/肖佳法

上:厚朴。

下:杜仲。

丰都车前受三峡工程建设影响程度较大,在三峡工程竣工后,水库水位上升到175米,使丰都车前在三峡库区原产地全部被淹没,导致丰都车前在三峡库区自然居群完全灭绝。

(三)保护价值

丰都车前所在的车前属中的一些植物具有药用价值,如车前、大车前、平车前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等病症。丰都车前是否具有药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述的由于丰都车前为三峡库区特有种子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区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猜你喜欢

丰都三峡库区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构建美丽丰都 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宜昌卷
丰都,不负好春光
丰都“善”变
丰都新景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