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苗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2-09-11刘连盟候恩庆王光宏
刘连盟,候恩庆,王光宏
(1.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3)
纹枯病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下降、秕谷增加、粒重减轻而影响产量[1]。为明确碧苗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基地D区试验田中进行。试验田为砂壤粘土,pH值7.1,有机质含量34 g·kg-1。供试碧苗 (40%戊唑醇与噻唑锌复配剂)由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430克/L戊唑醇悬浮剂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 (市购)。供试水稻品种为国稻6号,采用水育秧2011年5月20日播种,6月20日人工移栽,株行距规格18 cm×20 cm,每丛1~2苗。为促进病害发生,在常规水肥管理的基础上,每次施肥增施氮肥。
1.2 处理
试验设每667 m2碧苗用量45,60,75 g,戊唑醇15 mL处理,以等量清水 (45 kg)为对照。重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5 m2。小区间用小田埂隔开。各处理分别于7月24(分蘖盛期)和8月8日 (孕穗后期)喷雾用药2次。
1.3 调查和统计
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2次药后15 d调查防效。按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丛 (每小区25丛)水稻的纹枯病发病情况。按GB/T 17980.20—2000准则分级,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发病率和防效,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第2次药后15 d,碧苗75 g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情防控效果较佳,平均防效为85.19%,极显著优于碧苗45g的防效(74.22%)和对照药剂戊唑醇15 mL的防效(68.51%)。碧苗60 g对纹枯病的平均防效(81.09%)显著优于碧苗45 g和戊唑醇15 mL对纹枯病的防效。
从第2次药后15 d水稻植株发病率的防治效果看,碧苗60~75 g处理对纹枯病的防效为69.37%~74.00%,均显著优于戊唑醇15 mL;和碧苗45 g处理对纹枯病的防效。
表1 各处理末次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碧苗每667 m2用药量60~75 g对纹枯病的防效较好,显著优于对照药剂430克/L戊唑醇悬浮剂每667 m2用药量15 mL的效果,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使用。使用时推荐剂量为每667 m2用药量60~75 g,以使用2次为宜,水稻分蘖盛期的发病初期第1次用药,在水稻孕穗后至乳熟期择机第2次用药。采用粗喷雾法,对足水量,最好选择机动喷雾器,将药液喷到稻株中下部。
[1]黄雯雯,王玲,刘连盟,等.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1):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