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阴市“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21-02-22邵文娟王坚纲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孕穗穗数播种量

邵文娟 王坚纲

(江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无锡 214431)

“扬麦25”在江苏省江阴市种植,表现为穗粒结构协调,对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较好,耐迟播,稳产性突出,故种植面积较大。据统计,2019—2020年“扬麦25”在江阴市的推广种植面积达2 533 hm2,品种覆盖率达40.6%,成为了江阴市小麦种植的当家品种。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扩大“扬麦25”在江阴市的推广种植面积,提高该品种的栽培水平,笔者特进行了“扬麦25”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9—2020年在江苏(江阴)现代农业(稻麦)综合示范基地进行。试验田块地力中等,土壤类型为黄泥土,有机质含量为35.8 g/kg,全氮含量为2.0 g/kg,有效磷含量为6.6 mg/kg,速效钾含量为176.6 mg/kg;前茬作物水稻每667 m2产量为700 kg左右,且秸秆全量还田。

供试小麦品种为“扬麦25”,病虫草害防治同大面积小麦生产,主防禾本科杂草、赤霉病、纹枯病、蚜虫,且田内外沟系配套到位,做到雨止田干、无渍害。

1.2 试验设计

1.2.1 不同播期与播种量配合试验

试验设3个处理:(1)2019年11月5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8.5 kg;(2)2019年11月15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11.0 kg;(3)2019年11月25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13.5 kg。全生育期每667 m2施用纯N总量为16.93 kg,其中,基肥每667 m2施45%复合专用肥(15∶15∶15)35 kg,苗肥(4叶至5叶期)每667 m2施尿素6.5 kg,拔节肥(倒3叶至倒2叶期)每667 m2施45%复合专用肥15 kg加尿素7.5 kg,孕穗肥(倒0.5叶期)每667 m2施尿素6.5 kg。

1.2.2 苗肥和孕穗肥用量试验

试验设2个处理:(A)苗肥(4叶至5叶期)每667 m2施尿素10 kg,不施孕穗肥;(B)苗肥(4叶至5叶)每667 m2施尿素3.5 kg,孕穗肥(倒0.5叶期)每667 m2施尿素6.5 kg。小麦均于2019年11月10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9 kg,全生育期每667 m2施用纯N总量均为15.55 kg,其中,基肥和拔节肥用量相同,基肥每667 m2施45%复合专用肥35 kg,拔节肥(倒3叶至倒2叶期)每667 m2施45%复合专用肥15 kg加尿素7.5 kg。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蘖成穗情况

2.1.1 不同播期、播种量对“扬麦25”分蘖成穗的影响

由表1可知,“扬麦25”在11月5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为8.5 kg时,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4.4万苗;而较处理(1)播期推迟10 d、每667 m2播种量增加2.5 kg的处理(2),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5.2万苗;较处理(2)播期推迟10 d、每667 m2播种量增加2.5 kg的处理(3),每667 m2基本苗数为16.2万苗。早播(11月5日)处理在越冬前(12月20日)的每667 m2在田苗数已达35.75万苗,分别比11月15日、11月25日播期处理每667 m2在田苗数多9.81万、16.61万苗。2019年12月20日至2020年1月20日期间气温较高,小麦生长速度较快,各处理的在田苗数差距进一步加大,据2020年1月20日调查,早播处理的每667 m2在田苗数达56.82万苗,分别比11月15日、11月25日播期处理每667 m2在田苗数多13.08万、22.28万苗;据2020年2月20日调查,小麦进入第2节间拔节期,早播处理的在田苗数已出现明显降低,各处理的每667 m2在田苗数接近,在43.20万~47.12万苗之间。从最终成穗数来看,各处理的每667 m2有效穗数差距不明显,在25.57万~26.21万穗之间。以上结果表明,“扬麦25”在11月中下旬播种,每667 m2播种量控制在11.0~13.5 kg,仍可每667 m2获得15万~16万苗的适宜基本苗数,从而每667 m2获得25.5万~26.0万穗的有效穗数;“扬麦25”在11月初播种,可获得较多的冬前苗数,但由于本次试验期间冬季积温高,小麦生长量大,最终增穗效果不明显。

表1 不同播期、播种量处理对“扬麦2 5”分蘖成穗情况的影响

2.1.2 不同苗肥、孕穗肥用量对“扬麦25”分蘖成穗的影响

由表2可知,据2020年1月20日调查,不施孕穗肥处理的小麦每667 m2在田苗数达47.34万苗,比施孕穗肥处理的小麦每667 m2在田苗数增加6.27万苗;据2020年2月20日调查,不施孕穗肥处理的小麦每667 m2在田苗数为42.27万苗,比施孕穗肥处理的小麦每667 m2在田苗数增加4.20万苗。从最终成穗数来看,不施孕穗肥处理的小麦每667 m2有效穗数为26.27万穗,比不施孕穗肥处理的小麦每667 m2增加1.40万穗。

表2 不同苗肥、孕穗肥用量处理“扬麦25”分蘖成穗情况的影响

2.2 产量及产量结构

2.2.1 不同播期、播种量对“扬麦25”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3可知,11月5日播期处理的小麦产量最高,每667 m2理论产量达585.06 kg,分别比11月15日、11月25日播期处理增产7.3%、25.5%;每667 m2实际产量达535 kg,分别比11月15日、11月25日播期处理增产6.4%、24.4%。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即使增加播种量,小麦产量仍呈下降趋势,11月5日—15日每推迟播种1 d,小麦每667 m2减产4.0 kg;11月15日—25日播种,小麦减产幅度增加,每推迟播种1 d,小麦每667 m2减产7.9 kg。从产量构成来看,由于推迟播期与增加播种量相配合,每667 m2有效穗数差异不明显,但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随播期推迟而大幅下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表3 不同播期、播种量处理对“扬麦25”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2.2.2 不同苗肥、孕穗肥用量对“扬麦25”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由表4可知,施孕穗肥处理的小麦每667 m2理论产量达581.14 kg,比不施孕穗肥处理的小麦增产7.9%;而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22 kg,比不施孕穗肥处理的小麦增产5.5%。从产量结构看,在减施苗肥、增施孕穗肥的情况下,每667 m2有效穗数减少1.4万穗,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3.8粒和2.29 g。以上结果表明,减施苗肥、增施孕穗肥,虽对“扬麦25”的分蘖成穗略有影响,但可显著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增加小麦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一般认为,随着播期推迟,小麦有效穗数显著减少,产量水平下降[1-3];而在播期推迟的情况下,可通过适当增加播种量来实现增穗增产[4-6]。本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是“扬麦25”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扬麦25”在江阴市种植的适宜播种期为11月上旬,每667 m2播种量宜为8.5~11.0 kg,这有助于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实现每667 m2产量达到500 kg以上;若播期推迟到11月下旬,每667 m2播种量要增加到13.5 kg,这虽能获得适宜的基本苗数,取得足够的有效穗数,但仅能实现每667 m2产量达400 kg以上。

表4 不同苗肥、孕穗肥用量处理对“扬麦25”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前人研究表明,小麦生产中减少基苗肥用量,增加拔节孕穗肥用量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7-9]。本试验结果表明,前肥后移是“扬麦25”实现高产的关键措施。“扬麦25”每667 m2产量要获得500 kg以上的高产,须克服大面积生产上重苗肥、轻孕穗肥的施肥思想,将苗肥每667 m2尿素用量减少到3~4 kg,以促平衡,孕穗肥每667 m2尿素用量增加到6~7 kg,以主攻大穗、增加粒重。

猜你喜欢

孕穗穗数播种量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在我的村庄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示范总结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在我的村庄
简述寒地水稻科学施肥技术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领航“拔节孕穗”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