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俱乐部最优教学探索
——“研究性学习法”在俱乐部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12-09-11闫洪杰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实验班研究性身体素质

闫洪杰

(淮海工学院体育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6)

高校体育俱乐部最优教学探索
——“研究性学习法”在俱乐部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闫洪杰

(淮海工学院体育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6)

研究目的:探讨高校体育俱乐部实施研究性学习法对其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测量及数据统计法。研究结果:研究性学习法比常规教学法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术技能的提高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结论:研究性学习法不仅适合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而且也是俱乐部教学的最优教法。

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性学习;大学生

1 引 言

研究性学习法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主体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因此,它具有现代教学理念。高校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今天,它就成为教学的重要方法。笔者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法,能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价值,推动这种新方法在教学改革中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探讨最优教学服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淮海工学院院2010级本科一年级足球俱乐部教学的学生为实验对象,从其中选出恰巧人数(N=33人)相等的两个足球俱乐部教学班,其中一个班指定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

2.2 研究时间

2010年9月~ 2011年6月,为期一学年(32周)的教学实验,每周一次课,每次课为两学时(90min)。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体育教学的专业论文,足球技术教学等方面的专著、学刊及论文,并通过网络观看并下载相关的研究报告,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依据。

2.3.2 实验法 设计对照实验,实验班、对照班都是足球俱乐部教学班,两个教学班人数相同,教学内容相同,试验时间相等,场地器材一致和考试内容相同。由体育教研室中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考核,两名主考教师的平均分即是学生的得分。

实验步骤。第一步,实验前对两班学生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等测试。第二步,实验班采用研究性学习法,对照班以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为足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第三步,教学实验后对学生技术、理论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测试。基础理论知识主要考课上提出和讨论的问题以及教师讲解或强调的重点难点等内容。采用专业媒体教学片和实验的录像片,给学生看后立刻出题,学生笔试以了解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前,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足球技战术相关问题,我们教研室预先设计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征得同行专家肯定后定题并制定答案。三项得分合加为总分。

3 结果分析

3.1 对受试者实验前基础水平对比分析

为提高本实验研究的效度及研究性学习法在高校俱乐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指标的影响,教研室对受试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基本技术及对学生所选项目兴趣和了解情况等测试,其测试各项指标经过t检验,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存在,都处在同一水平段。实验前各测试表在此省略。

3.2 对受试者足球技术技能掌握情况的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学生技术考评成绩差异性显著,说明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学生对技术技能掌握效果优。原因是,研究性学习法是以学生相互交流与主动探索实践学习为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观察、体验,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感受、经历。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能亲身感知到每次练习的效果,并及时了解自己掌握技术的对与错,学生自己不断强化完善巩固技术动作,抑制错误技术发生,从而建立相对稳定的动作动力定型,提高学生掌握足球技术和技能的效果。

3.3 对受试者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由表2可知,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无差异(P>0.05)。而实验后,两班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除身高、体重外,其他几项都有提高,且实验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均优于对照班,呈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比常规教学法有促进作用。原因是,研究性学习法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间、同学间相互沟通与交流,创造出和谐融洽与合作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进行学练,从而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

表1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技术考评成绩比较(±S)

表1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技术考评成绩比较(±S)

组别实验前实验后P实验班(N=33)对照班(N=33)P 68.78±6.37 69.79±6.78 >0.05 85.17±6.08 80.66±7.62 <0.05 <0.01 <0.01

表2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比较(±S)

表2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比较(±S)

实验前后项目(单位)实验前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对照班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台阶实验171.59±4.35 68.8±13.13 3226.55±338.73 42.53±6.79 2.31±0.19 43.62±6.34 172.01±5.67 69.3±13.57 3229.41±330.95 43.07±6.59 2.33±0.21 43.19±6.53 171.59±4.35 68.6±13.06 3587.69±298.85 51.78±5.58 2.55±0.17 52.81±5.32 172.01±5.67 68.95±13.50 3331.57±300.97 46.98±5.67 2.43±0.16 47.93±5.96

表3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技术达标成绩比较(±S)

表3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技术达标成绩比较(±S)

组别实验前实验后P实验班(N=33)对照班(N=33)P 28.68±1.32 29.56±1.44 >0.05 38.77±1.34 35.56±1.46 <0.05 <0.01 <0.01

表4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理论知识水平的比较(±S)

表4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理论知识水平的比较(±S)

n 实验前实验后P实验班对照班p 34 34 60.54±5.64 61.47±6.27 >0.05 85.44±6.51 80.56±6.86 <0.05 <0.01 <0.01

表5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比较(±S)

表5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比较(±S)

n 实验前实验后P实验班对照班p 34 34 69.62±4.49 70.11±4.98 >0.05 86.47±4.89 82.36±5.83 <0.05 <0.01 <0.01

表6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S)

表6 受试学生实验前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S)

n 实验前实验后P实验班对照班p 34 34 60.97±5.50 61.77±5.84 >0.05 81.74±4.53 74.66±6.02 <0.05 <0.01 <0.01

3.4 对受试者足球技术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为了比较高校足球俱乐部实验班与对照班分别实施研究性学习法和常规教学法对学生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学后我们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运球往返跑、踢定位球和射门等技术进行考核,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实验前受试两班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后两班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班与对照班自班内比,实验前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原因是,研究性学习法教学比常规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练自觉积极,实验班学生在较好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无意中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指标等都得到提高。所以,实验后两班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3.5 对受试者足球理论知识的对比分析

从表4可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理论成绩相比差异显著。这表明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原因是,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是掌握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甚至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因为愉悦积极的教学氛围易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易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对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这样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学生就更易于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3.6 对受试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对比分析

从表5可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比学生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运用研究性学习法教学更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原因是,研究性学习法主要形式是学生本人活动,是让学生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自我观察探究及自主参与等活动中去发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另外,分组教学也是研究性学习法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教学中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及相互间的沟通,学生能主动的观察分析同组同学的练习,并能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信息及时地再反馈给同学,使同学有针对性地及时纠正,同时分组学习也加强了同组同学间的交往,同学间的互相鼓励、尊重与信任,无意间就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7 对受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比分析

由表6可知,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比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研究性学习法更易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原因是,在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法能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环境和条件,能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充分的练习,使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积极的讨论与切磋交流,学生的有意与无意意识之间不断进行转换,且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让学生用新方法不断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就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高校体育俱乐部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效果良好。

4.1.2 高校体育俱乐部经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大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4.1.3 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它不仅符合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而且是其教学的最优教法。

4.2 建 议

4.2.1 目前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而俱乐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观意愿,提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学习潜力的挖掘。因此,建议高校体育俱乐部中运用其教学,以检验其教学的合理性、科学行和可行性。

4.2.2 高校体育俱乐部采用研究性学习法教学,对教师要求更高了。建议高校体育教师在掌握好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手段的同时,还要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知识,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 1 ]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 2 ] 丛湖平. 体育统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3 ] 李晓玉. 研究性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 4 ] 李青. 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J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 5 ] 闫洪杰.高校体育最优教学模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J ].湖北体育科技,2009(5).

[ 6 ] 闫洪杰.普通高校体育武术创新教学新探[ J ].内江科技,2011(11).

G807.4

A

1674-151X(2012)05-04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23

投稿日期:2012-03-13

闫洪杰(1967 ~),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实验班研究性身体素质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锻炼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