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内蒙古可持续发展

2012-09-10内蒙古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宋瑞敏

中国商论 2012年3期
关键词:能源消耗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宋瑞敏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郭春明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形成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该词最早正式出现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1]。白皮书着眼于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2]。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实施低碳经济来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能源和化工基地,在改革开放30年里,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也呈现出较大变化,逐渐趋向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因此,如何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确定内蒙古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内蒙古能源消费状况

1.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自2000 年,内蒙古经济总量与能源消费总量总体呈上涨趋势。表1中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539.12 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761.8 亿元,达5倍。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3937.54 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8年的16268.22万吨标准煤,达4倍。

表1 2000~2008内蒙古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总量统计表

自2000年起,在 GDP 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我区能源消费增长率也在逐年上涨,到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率开始下降,2006年,实际GDP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图1是2000~2008年间实际GDP增长率与能源消耗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GDP 增长与能源消耗量增长具有相似的周期性。

图1 实际GDP增长率与能源消费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1.2 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

经计算,2000~2007年,实际GDP平均年增长率为16.88%,而同期全国的GDP 平均年增长率仅为10.30%;能源消耗总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0.65%,而同期全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平均年增长率仅为9.74%。内蒙古地区平均能源消耗强度为2.66 吨标准煤/万元,而同期全国平均能源消耗强度仅为1.25 吨标准煤/万元[3]。

在2009年全国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标中,内蒙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2.009吨标准煤/万元,位居宁夏、青海、山西、贵州之后的第五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557吨标准煤/万元,位居宁夏、山西,贵州之后的第四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耗1686.72千瓦小时/万元,位居宁夏、青海、甘肃、贵州、山西之后的第六位。

从以上对比数据不难看出,内蒙古能源消耗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典型的高能耗省份。

1.3 能源消费结构

从表2中2001~2008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煤炭消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 90%左右,而原油、天然气和水电只占能源消耗总量的10%左右。经计算,2001~2008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平均值为92.76%,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可见内蒙古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典型的煤炭主导型,对煤炭资源存在过度依赖现象。由于煤炭燃烧的碳排放量远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如何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区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2 能源消费结构表

2 内蒙古碳排放状况

对2009年全国各地区废气排放进行统计分析,内蒙古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24844亿标立方米,位居河北、山东、江苏和辽宁后的第五位;内蒙古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4万吨,位居山东后的第二位。可见,近年来内蒙古的经济是典型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

然而,作为碳排放大区,减排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从产业构成看,三分之二是高耗能、高碳产业,高碳产业比重偏高;从能源结构看,高碳能源占据主导,全区一次性能源消费中90%以上是煤炭,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多个百分点。煤的排放系数又大于石油和天然气,从而导致我区碳排放总量和煤炭消耗量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可见我区的能源结构将会成为制约减少碳排放量的一个瓶颈;从增长方式看,清洁发展水平偏低,全区每万元GDP排放约4.9吨二氧化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这说明,以高碳产业应对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构建低碳生活,内蒙古产业发展将面临更大制约和更高门槛,比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结构调整难度更大,内涵更广,任务也更为艰巨。

3 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联合多方力量才能使其有序进行。结合内蒙古的实际情况,低碳经济在自治区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逐步推进:

3.1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对能源的高度依赖一直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改善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动力。

煤炭是内蒙古能源消费的主体,而且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内蒙古又是风能、太阳能非常丰富的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种格局下,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既要着眼于解决目前的能源瓶颈制约问题,又要通过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3.2 开发碳汇潜力,构建碳汇大区

我区是碳汇资源大区,有3.6亿亩森林,13亿亩草原(草原占全区土地面积的74%),还有5.6亿亩可利用的沙漠、荒漠化土地。据国新办2009年11月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区森林固碳释氧价值量每年为1334亿元,加上我区13亿亩草原的年固碳释氧价值,现在我区森林草原固碳释氧价值每年近1500亿元。由此不难看出,内蒙古具有巨大的“减碳”潜力。我区不仅要重视森林碳汇,还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了自己的碳汇体系——发展草原和沙漠碳汇。

3.2.1 森林碳汇

森林碳汇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通过发展森林碳汇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较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而且成本较低,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多种效益。

中国林科院2010年6月的研究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年固定碳汇能力为3600.87万吨,每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为13203.18万吨、释放氧气能力为9020.56万吨;森林碳储量为69384.58万吨,占全国森林总碳储量的8.88%,居全国第五位。近几年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内蒙古是惟一全覆盖省区,人工造林面积在全国居首位。随着森林生长逐渐进入成熟林和禁伐措施的实施,内蒙古森林生物量也将有大幅度的增加,碳汇增长潜力巨大。

3.2.2 草原碳汇

草原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以及缓解气候变暖等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草原碳汇同森林碳汇一样,在地球上也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据测算,1/15hm2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0.1 t,相当于减少CO2排放量0.46 t。由此推算,内蒙古自治区8667万hm2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1.3亿t,相当于减少CO2排放量6亿t[4]。所以更应该重视草原碳汇的发展,让草原碳汇经济走在全国前列。这些年来,内蒙古已积极采取退牧还草、围封转移等多项措施,使草原生态明显好转。农牧民依法保护草原的意识得到增强,牧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也使草原碳汇功能增强。

3.2.3 沙漠碳汇

沙漠具有阳光充沛、蓄水性好、风力资源丰富、环境清洁等优势,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只要实行科学合理的防治管用,沙漠就会为人类提供绿色碳汇、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环境。其实,鄂尔多斯等西部地区按照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技术路线,在沙漠中种植半灌木和草,成活率很高,已创造了沙漠的碳汇价值。其他地区也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沙漠资源,大力发展沙漠碳汇。

3.3 推动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

技术创新是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核心。应该采取各种措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产学研”合作能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大幅度提高创新水平和成功率,这一点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有特别意义,对破解节能减排的诸多难题有着重要作用[5]。要建立政府引导,高等院校和重点企业的产学研联合机制,大力发展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整合市场已有的节能、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鼓励部分大中型企业发展低碳等先进技术,促进低碳技术发展的跨越式进步。

3.4 正确认识低碳经济,增强低碳经济意识

低碳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必须形成正确的低碳经济发展观,走出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误区。一是要清楚地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要禁止一切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其实是要想方设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要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并不会制约经济增长。把低碳经济置于发展战略的高度,抓住机遇,通过创新、发展、应用、输出和推广低碳技术和低碳服务,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商机和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

增强低碳经济意识,形成低碳经济发展人人有责的观念。企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应从战略发展和未来生产力竞争的高度积极地看待低碳发展。发展低碳经济还应关注我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如何向节能减排的目标转变[6]。

4 结语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挑战催生了低碳经济理念,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确定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依赖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司.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工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10省市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调查报告[R].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软课题研究(内部报告),2005.

[2]马继民.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战略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0(5).

[3]中国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内蒙古个案分析[J].金融研究,2009(9).

[4]洪冬星,修长柏.内蒙古碳汇经济发展潜力研究[J].林业经济,2010(10).

[5]王锋正.低碳经济视角下内蒙古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路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6).

[6]王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经济之路[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能源消耗内蒙古草原
《自由》
讲解《草原图》
湖南省地方标准《日用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的编制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车辆动力系统能源消耗的VTool计算方法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