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临床观察
2012-09-07熊靓
熊 靓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安化 413522
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大部分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治疗起来较困难,在临床上多采用联合用药治疗[1-2]。笔者对本院188例荨麻疹患者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来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9月在本院门诊治疗的188例荨麻疹患者,患者均符合《皮肤性病学》的诊断标准,且符合以下标准:(1)就诊时有不同程度的皮疹出现,病程均在6周以上;(2)所有患者均无复方甘草酸苷片以及咪唑斯汀片过敏者;(3)在接受该治疗前1个月内没有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4)排除患有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的疾病。将上述符合条件的1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4例,观察组:男50例,女44例,年龄18~59岁,平均32岁;对照组:男48例,女46例,年龄19~60岁,平均33岁。两组间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片,10 mg/(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经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 mg,3次/d。两组患者服用4周后,比较记录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症状的总积分和疗效的比较(包括风团的大小及数量、发作次数、瘙痒程度以及持续时间等),比较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判标准
1.4.1 症状总分评定标准 患者风团数目在12个以上,且风团的直径大于2.5 cm,重度瘙痒,烦躁不安,计分为3分;患者风团数目在7~12个之间,风团直径在1.5~2.5 cm之间,中度瘙痒,无烦躁,计分2分;患者风团数目小于6个,风团直径小于1.5 cm,轻度瘙痒,无烦躁,计分1分;患者无风团以及无瘙痒等症状,计分0分[3]。各个症状的评分相加,即可得到症状总积分。
1.4.2 疗效评价 无效:疗效指数下降20%以下;有效:疗效指数下降20%~59%;显效:疗效指数下降60%~90%;痊愈;疗效指数下降90%以上。其中,疗效指数为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之差,除以治疗前总积分所得到的数值。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痊愈率的和。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5数据分析系统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总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的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对照组94 94 13.845 11.152<0.05<0.05 t值 P值6.82±1.31 6.79±1.42 0.899>0.05 0.68±0.49 1.94±0.51 5.382<0.05
2.2 疗效比较
根据疗效评价标准,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17%(81/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9.57%(56/9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均进行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以及血、尿常规检查,未发生异常。观察组出现便秘1例,恶心、呕吐2例,头昏乏力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32%(5/94);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便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9%(3/9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治疗后可自行消退。
3 讨论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黏膜血管的反应性扩张,造成大量液体渗出,导致暂时性局限性水肿。该病的主要表现为瘙痒,并伴有刺痛的红色或者无色的风团,有患者会伴有发烧、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3。该病反复发生,如不经过科学的治疗,会严重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为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本次研究显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咪唑斯汀是一种组胺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减少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管的扩张,减少患者的变态反应的发生,可较好的治疗慢性荨麻疹所引起的变态反应。除此之外,咪唑斯汀较难通过血脑屏障,患者很少会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是较好的治疗荨麻疹的抗组胺药物[4],临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少数患者对该药物的敏感性较低,且停药后容易复发,鉴于此,临床上常常联合应用药物来治疗慢性荨麻疹。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较好抑制过敏、抗炎反应以及抗变态反应的药物,此外,该药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参与人体的免疫反应,临床上该药经常被应用于自身免疫病和免疫力低下等疾病的治疗[5-6]。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在治疗后的症状总积分均有所降低;观察组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1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9.57%。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治疗后可自行消退。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和咪唑斯汀来治疗荨麻疹,比观察组的单一用药的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疗效显著,优于单一应用咪唑斯汀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王雪如,吴利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荨麻疹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66-67.
[2]汤运科,李静梅,胡渝生.食管荨麻疹致胸骨后疼痛一例[J].华北国防医药,2007,19(1):63.
[3]张红.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引发荨麻疹型药疹二例[J].中国医药,2010,5(5):425.
[4]李莉,佟德贵,张佐妹,等.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10(4):316-317.
[5]赵敏,李海霞,谭静.芪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2008,3(11):734.
[6]王淑琴,徐会敏,王晓健.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试用于顽固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