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破高职基础理论课堂的沉闷——“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

2012-09-06丁双凤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丁双凤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630)

打破高职基础理论课堂的沉闷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

丁双凤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630)

目前,高职基础理论课堂上普遍存在气氛沉闷的难题,这是高职学生的学习特性和基础理论课授课内容的枯燥两者结合而成的结果。打破高职基础理论课堂的沉闷,需要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既联系学生的特点,又能够有效提高授课内容有趣度。“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思路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通过感官刺激来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基础理论课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别。在教学过程中区别于学科教育的是,它是技术应用性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实践性课程1的教学相对较为符合高职教育的目的,能够较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础理论课程由于课程性质所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总会觉得力不从心,学生也学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打破这种困局。这种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学生的感官为刺激点,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职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困境

按照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高职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前者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后者2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以及概论性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此类课程有些抵触情绪,觉得枯燥无味。

1.高职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

无论是公共基础理论课程还是专业基础理论课程,都有着以下特点。

第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课程因人才培养目标中“应用型”人才的确立,理论课程多不受重视。相对的,学生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课程。但是,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当代技术的发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应用技术没有理论的创新,何谈技术实践的进步。因此,理论课程是高职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于:实践课程的前导及后续。学生要进行实践操作,必须建立在对原理熟悉的基础上,而且实践后能够有所收获,也是建立在对操作过程的理论总结之上。可以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有机结合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就业指导的基础及方向。公共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就业进行思想指导,为学生确定就业方向提出建议。理论课程的教学不但是技术的探究,更是学生价值观和共通能力的建立。

第二,课程教学的执行性。理论课程教学多不受学生欢迎,他们认为理论课程枯燥、无趣。这是由理论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所决定的。理论课程教授的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概念型、原理型以及总结型。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授理论课程时,多是列举出概念、原理的出处。稍微灵活一点的做法是列举一些案例。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有效接收此类信息,不能在脑海中形成有效的信息。因此,在学习了这些理论之后,学生不能根据所学总结出适用于自己记忆或者理解的信息。

理论课程的教学在执行性上显然是不如实践操作课程有趣,需要授课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做好教学设计。

2.高职学生学情特点分析

按照我国现行的高校录取归类,高职属于第三批A线或B线。生源相较于第一批和第二批分数较低。因此,在高等教育的学习过程中,这些学生表现出以下特性[1]。

第一,基础差,底子薄。高考分数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公平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能力,却能够有效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高职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较低,多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水平、英语水平等都较弱。基础差、底子薄往往造成学习高等教育的理论知识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难以吸收所学知识。

第二,自信与自卑并存。高职学生在性格特征上表现为自信与自卑并存的矛盾结合。课堂外,多数学生表现外向,愿意与同学、教师交流;课堂上,则多数学生愿意保持沉默。这是由于一般而言,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不错,而文化基础较差,生活上的事情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解决,课堂上的提问他们却怕错漏而选择沉默。

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相结合,在教学中产生了1+1>2的负作用。内容枯燥,学生厌学,课堂沉闷,如此循环,往往导致高职基础理论课程的课堂出现教师讲授无趣,学生学习无力的困境。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所指的不是一种或者多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本。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服务于学生现时的学习、成长,而更应服务于学生明天的可持续能力的培养。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仅关注教学内容,而更为重要的是考虑三个问题:“想让学生学什么?”、“怎样辅助他们学习?”以及“如何得知他们学会?”因此,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第一,教师充当学习的促进者。

第二,利用活动或资料来帮助学习。

第三,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及独立学习。

第四,理论与培养核心就业技能相结合。

第五,形成性评价、同学评价和自我评价对学习有帮助。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理论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理论特点在于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导者理念的确立[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在于构建“教学圈”。“教学圈”是指将课程内容设置成若干目标组,然后设定具体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和资源利用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作出评价,最后再反馈于目标组的往复过程。具体的示意图如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被引导,并根据学习风格进行标签化分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其实在于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兴趣的提高可以通过感官刺激来进行。感官即人的五官感知,包括:耳、鼻、口、眼及手足。每个人对于不同的感觉刺激性强弱不同,因此,可以将学生归类为“视觉型”、“听觉型”以及“触觉或运动型”。

学生的标签化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注意不要一味讲授,在不同的时间段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感官刺激。其次,学生的学习类型确定后,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发挥所长。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这需要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将这种思想贯彻始终。由备课阶段开始,至授课过程,最后到课后总结阶段都需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3]。

1.备课阶段

备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在理论课程备课阶段应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教学圈”。首先,教师应将授课内容分解成若干可达的任务;其次,针对不同的任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后,准备任务所需的教具,包括视频、音频、纸、笔、自制小道具等。

2.授课阶段

此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任务的达成及现场评价。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串场的角色,将授课目标分解成任务布置给学生后,由学生利用教具及团队的协作完成任务后汇报。视频、音频资料的利用不仅仅在于学生看完或听完即可,而需要给予相应的任务;纸、笔、小道具的应用是为了辅助完成任务。在每一个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馈和总结。学生通过动手与思考相结合,可以有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

3.课后阶段

课后,教师和学生均需要及时反思。教师可以总结教学设计和组织阶段的缺漏。学生的反思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执行情况灵活变动课后的“作业”。例如,要求不同组别的学生重新修改课堂上执行得不够完善的小任务。

四、总结

高职基础理论课教学由于课程内容的枯燥性和学生学习的惰性在执行上存在困难,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课程内容分解任务后,结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变理论为操作的教学思维。通过刺激人的感觉器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调动,并且能够在脑海中形成有效的信息,从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

[1]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 培训资料:Student centred learning.

[2]杨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课程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8).

[3]郑顺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J].教书育人,2006,(9).

G712

A

1001-7836(2012)12-0097-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41

2012-10-10

丁双凤(1982-),女,广东梅州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